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并用结合药物治疗眼运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88例眼运动神经损伤患者分为针刺组56例,药物组58例,针药组74例。针刺组取头针的颅底带前1/3、颅底带中1/3、额中带、额顶带后1/3、顶枕带下1/3,体针取太阳、四白、攒竹、足三里等穴;药物组用甲钴胺注射液0.5mg、甲硫氨酸4ml肌肉注射,红花注射液30-40ml静滴;针药组采取针刺组和药物组相结合的治法。治疗30天统计疗效。结果药物组有效率为53.4%,针刺组有效率为62.5%,针药组有效率为89.2%,经统计学分析,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体针并用配合药物治疗眼运动神经损伤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及针刺治疗。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头脉冲-眼震-眼偏斜检查对孤立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中枢性眩晕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 01月至2020年 10月期间收治于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神经内科的孤立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2名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师完成HINTS床边检查,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任何一项:头脉冲试验阴性;凝视性眼震阳性;眼偏斜试验阳性,提示HINTS检查阳性,即判定为中枢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相反,判定HINTS检查阴性,即判定为周围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再与患者头颅MRI+DWI结果对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枢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患者HINTS检查敏感性为94.4%(95% CI: 59.8%-98.6%),特异性为87.5%(95%CI: 66.5%-94.1%),阳性预测值 80.9%(95% CI: 41.5%-87.9%),阴性预测值96.5%(95% CI: 79.8%-99.8%),准确度为 90% 结论 头脉冲-眼震-眼偏斜检查对中枢性孤立性眩晕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阴性预测价值更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头脉冲-眼震-眼偏斜检查对孤立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中枢性眩晕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 01月至2020年 10月期间收治于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神经内科的孤立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2名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师完成HINTS床边检查,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任何一项:头脉冲试验阴性;凝视性眼震阳性;眼偏斜试验阳性,提示HINTS检查阳性,即判定为中枢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相反,判定HINTS检查阴性,即判定为周围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再与患者头颅MRI+DWI结果对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枢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患者HINTS检查敏感性为94.4%(95% CI: 59.8%-98.6%),特异性为87.5%(95%CI: 66.5%-94.1%),阳性预测值 80.9%(95% CI: 41.5%-87.9%),阴性预测值96.5%(95% CI: 79.8%-99.8%),准确度为 90% 结论 头脉冲-眼震-眼偏斜检查对中枢性孤立性眩晕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阴性预测价值更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类淋巴系统首次于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提出,后被证实在眼中发挥着清除代谢废物及神经毒性物质的作用。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可加重青光眼视网膜中的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而青光眼视神经筛板结构所处力学环境的异常变化可通过干扰类淋巴系统功能,进一步加重筛板处的轴浆流运输阻滞及代谢物质的清除障碍。筛板处力学环境变化与筛板形态结构密切相关,筛板形变及筛板缺损等异常改变可显著影响类淋巴系统对神经毒性物质的清除效率。类淋巴系统的发现有助于从新的角度重新思考正常眼压青光眼及青光眼进展期患者的视神经损害机制,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93-199)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航天相关神经眼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可能的发生机制,为该综合征的防治提供思路和参考。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 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40篇。资料综合 航天相关神经眼综合征最初被称为视觉损害及颅内压综合征,最早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11年提出,2017年更名为航天相关神经眼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包括视力改变、视盘水肿、眼球后极部扁平、视神经鞘扩张、脉络膜皱褶及视网膜棉絮斑等。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颅内压增高及脑脊液回流障碍、视神经鞘内流体平衡与球阀效应、一碳单位代谢异常等假说。结论深入了解航天相关神经眼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发生机制,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为航天飞行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兔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39只LASIK术后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划为5组:0.9%氯化钠溶液组[7只(14眼)]、玻璃酸钠组[0.1%玻璃酸钠滴眼液,8只(16眼)]、NGF50组[50 µg/mL,8只(16眼)]、NGF100组[100 µg/mL,8只(16眼)]与NGF200组[200 µg/ml,8只(16眼)]。利用海德堡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查LASIK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这5个时间点的中央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SNDs)及浅基质神经密度(SSNDs)并进行比较。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间及5组之间神经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前0.9%氯化钠溶液组、玻璃酸钠组、NGF50组、NGF100组与NGF200组的中央角膜SNDs和SSNDs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71,P=0.252;F=0.372,P=0.828)。术后1周各组神经密度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各组间中央角膜SNDs和SSN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05,P=0.119;F=0.923,P=0.455)。中央角膜SNDs,在术后1个月NGF100组与NGF200组均大于其他3组(均P<0.05);在术后2个月和3个月NGF200组均大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央角膜SSNDs在术后1个月与术后2个月NGF200组均大于其他4组(均P<0.05);在术后3个月NGF200组大于NGF50组与2个非NGF组,NGF100组和NGF50组均大于2个非NGF组(均P<0.05)。结论:mNGF滴眼液对兔眼LASIK术后角膜神经有促进修复作用,且NGF浓度越高,促进修复作用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