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采用内科综合护理措施)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2.9%、护理满意度100%,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71.4%、护理满意度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均未出现跌倒、坠床等事故,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 2016年 4月~ 2018年 10月收治的 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采用内科综合护理措施)各 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92.9%、护理满意度 100%,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71.4%、护理满意度 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均未出现跌倒、坠床等事故,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由于短暂性脑缺血接受开颅手术的90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2组麻醉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内皮素(ET)、丙二醛(MDA)浓度的变化。结果T2、T3、T4点,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其T2、T4时间点心率高于对照组,T3时间点心率低于对照组,上述不同时间段MAP及HR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即刻ET、MD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h、3h观察组血浆ET、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颅手术中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其内皮素、丙二醛水平,且脑保护作用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技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0例TIA患者设为TIA组,同期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均施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斑块发生情况及相关血流指标。结果TIA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者居多,对照组无狭窄者居多,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IA组、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6.0%和17.5%;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IA组软斑分布比例较高,对照组扁平斑、硬斑分布比例较高,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TIA组Vs值及脑血流量降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技术用于TIA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为83.33%,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总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ABCD2(年龄、血压、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评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颅内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特征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11例TIA患者,就其ABCD2评分DWI及MRA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直线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ABCD2评分与TIA发作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以及ABCD2评分联合DWI、MRA特征预测脑梗死发生的效能。结果ABCD2评分危险度中危、高危者,其TIA发作后2、7和30d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低危者;DWI异常者,其TIA发作后2、7和30d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正常者;颅内动脉狭窄率≥50%者,其TIA发作后30d脑梗死发生率高于<50%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示,ABCD2评分与TIA发作后2、7和30d脑梗死发生率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发生率越高(P<0.05)。ROC曲线示,以ABCD2评分≥4分、DWI异常、颅内动脉狭窄率≥50%联合预测TIA发作后2、7和30d后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811和0.816,提示联合预测的准确性较高(P<0.05)。结论TIA发作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较高,联合ABCD2评分及DWI、MRA特征,能够为脑梗死的预测提供可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