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全身PET/CT较常规PET/CT的优势体现在:长轴向视野使得其系统灵敏度提高约40倍,得以实现快速显像、低剂量显像以及全身动态显像。全身PET/CT或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检查患者的数量,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以及实时且动态地观察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其高灵敏度也使长时间的延迟显像成为可能。除此之外,其在新药研发以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简介:摘要:根据研究调查我国医护人员对临床上急救技能知识及护理技术的了解程度,通过深入分析发现,护理人员在急救技能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现状需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改善,在实际急救场景中,医护人员实行的护理方法和急救措施其效果的作用性不强,医护人员所掌握的急救技能知识不完善,为确保医护人员在实行急救时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病症,因此,这篇文章计划运用一种目前来说比较新颖的方法来训练医生和护理在急危重症护理上对理论和操作的掌握,急危重症训练计划运用高端仿真模拟人机来训练,结合医生和护士对急危重症护理技能的了解和在实际临床上的操作应用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归纳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关于护士的急救技能培训方面高端人模拟技术应用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所致,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大流行。随着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在全球的蔓延,儿童感染率上升,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上升。儿童作为COVID-19的易感人群,在传播流行中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目前,我国已批准抗病毒特效药物Paxlovid用于治疗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中度COVID-19青少年(年龄≥12岁,体质量≥40 kg),儿童人群应用仍然很有限。接种疫苗是控制大流行最有效和经济的手段,2021年5月我国开展儿童2019-nCoV疫苗接种,目前也有相关的评价研究报道。现就全球儿童2019-nCo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未来儿童的2019-nCoV疫苗接种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10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体检的3 368例产后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一般资料、腹直肌分离、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7%(2 045/3 368);<30岁、≥30岁[56.8%[(856/1 507)与63.9%(1 189/1 861),χ2=17.54],孕期体质量增长<16 kg、≥16 kg[59.1%(1 351/2 285)与64.1%(694/1 083),χ2=7.57],顺产、剖宫产[55.7%(1 262/2 266)与71.7%(790/1 102),χ2=77.87],妊娠1、2、≥3次[53.9%(645/1 196)、62.1%(702/1 131)与 67.1%(698/1 041),χ2=41.48],生产1、2、≥3次[53.9%(877/1 628)、67.0%(1 016/1 517)与 68.2%(151/ 223),χ2=62.09],有无巨大儿史[68.7%(160/233)与 60.1%(1 885/3 135),χ2=6.64],有无阴道前壁脱垂[75.2%(1 559/2 072)与37.5%(486/1 296),χ2=476.15]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3次(OR=1.572,95%CI:1.271~1.945)、剖宫产(OR=2.440,95%CI:2.050~2.905)、巨大儿史(OR=1.660,95%CI:1.213~2.273)、阴道前壁脱垂(OR=7.324,95%CI:6.083~8.819)均为腹直肌分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较高;妊娠≥3次、剖宫产、巨大儿史、阴道前壁脱垂在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评价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对现行评价机制中的不足进行剖析,探讨符合中医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构建基本原则。力求为提高中医药高等校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水平和教学质量打下基础,为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2016级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生在实习前后的执业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临床护理教学方面,对改善和提高学校实习、就业等工作,对教学医院完善护理临床带教制度提出客观的建议;对优化护生临床实习内容和方法以及提高临床老师的带教质量和选拔带教老师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护理本科生护理执业意愿调查问卷》原量表对护生进行调查,用均数、标准差等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用t检验、卡方等统计方法分析量表。结果:在142名调查对象中,在性别、民族、经济、实习月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生源地、父母的职业、学制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生在实习后对临床护理执业意愿有待加强;护生执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实习后期对专业的喜爱,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带教老师专业态度以及沟通等;学校应加强对护生就业指导,激发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增强实习作用的意识;医院需规范实习,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提高护生的实习收获从而增强护生的护理从业信心,共同努力提高护生的执业意愿。
简介:摘要 目的和意义:牙周病、龋病是人类口腔的两大主要疾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牙周病会导致牙龈炎症、牙周组织破坏、牙槽骨吸收,最终可致牙齿脱落;龋病破坏牙体硬组织,可逐渐造成龋洞、残冠和残根,也可导致牙齿丧失。有资料表明:高原地区人群中80%以上失牙的始发原因都与牙周病、龋病相关。二者都可波及各年龄人群,并且与全身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对牙周病、龋病的防治成为口腔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研究课题。我国是世界上高原面积最大、居住人口最多的国家,高原地区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地处边陲,有资料显示:西藏地区居民的拔牙原因,龋病为40. 96%,牙周病为38. 53%,二者占拔牙总数的比例高达79. 49%.由此可见,牙周病和龋病仍然是造成牙齿松动脱落或拔除的主要因素,并且牙周病和龋病的致病菌可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等全身系统性疾病。高原环境缺氧、寒冷、气压较低,尤其是缺氧,会导致人体许多组织器官急性或慢性损害,这种损害是否会引起牙周病、龋病的发病率增高;还是高原恶劣的地理条件,居民生活条件艰苦,就医困难,进而导致牙周病、龋病发病率上升的可能变化;或者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现有资料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我们在不同海拔人群中开展口腔保健行为方式和牙周病、龋病调查,希望了解高原人群口腔保健行为方式的基本情况,有助于针对性地对高原人群提出口腔保健措施,加强高原地区牙周病、龋病的防治工作。了解牙周病和龋病在高海拔高度发病率的特点:为今后制定系统的高原牙周疾病和龋病的预防计划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选取2021年6月西藏某地区(4300m)人群,于2021年12月采取巡诊、坐诊相结合的方式,纳入研究对象发病率406人次,年龄分布在17~35岁。结果:龋齿182人次,牙周病57人次、口腔健康查体45人次,智齿冠周炎43人次,唇疱疹23人次,牙齿敏感13人次,口腔溃疡8人次,根尖周炎7人次、牙髓炎6人次,楔状缺损5人次,牙齿缺失5人次,牙隐裂3人次,颞下颌关节紊乱3人次,牙脱位2人次,前牙缺损2人次,松动牙2人次,骨刺1人次,粘膜白斑1人次,地图舌1人次,粘液腺囊肿1人次,蜂窝织炎1人次,唇外伤1人次;由疾病构成分析,口腔主要常见病为龋齿44%,牙周病14%,智齿冠周炎10%,唇疱疹6%,牙齿敏感3%,口腔溃疡2%,根尖周炎2%,牙髓炎1%,楔状缺损1%,牙齿缺失1%,牙隐裂1%,颞下颌关节紊乱1%。结论:高海拔地区口腔主要常见疾病为龋齿及牙周病,智齿冠周炎、唇疱疹同样是常见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关注。并有45人次为口腔健康查体,可见高原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工作成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巫溪县健康教育现况。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21 年1月~2021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巫溪县的辖区内便利抽取20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各级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现况。结果 本次200名医护人员均接受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占比为97.00%,而不实施健康教育的原因中,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不足、完成治疗就花费许多时间以及没有专职岗位等原因;健康教育形式包括个别指导、宣传手册指导,进行教育后的效果评价占比为46.39%。结论 巫溪县应该落实对公众健康教育对投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养,以及关注对患者开发特色(多渠道、全方位)健康教育项目。
简介:摘要在大量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相关病例中,除结膜、角膜等眼表感染外,发生眼后节感染相关病变者逐渐增多。目前观察到的SARS-CoV-2眼后节感染相关病变主要表现为眼底缺血、出血等。病毒通过直接感染、血管源性或神经源性感染三种途径进入细胞并通过炎性反应、眼底血管血栓形成等效应引起患者视力损伤。大量重症患者出现的眼底病变提示了眼底检查在评估全身病变严重程度的价值,同时也提示及时对COVID-19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对疾病预后及远期并发症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67-172)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为完善麻醉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并制订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评表,对全国231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3.7±0.5)分,其中人文素养、沟通与协调能力完全掌握率为43.2%、36.4%,科研能力完全掌握率仅为4.3%。护士长及以上职务、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的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分别高于其他职务、职称的麻醉科护士(P<0.05)。结论我国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职务和职称的麻醉科护士间核心能力存在差异,建议构建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专科护士培训。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护理现况与实践指南之间的差距,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为指南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7—10月选取北京地区部分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中收治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病房的330名临床护士和护理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制订推荐意见达标标准和算法公式,使用Excel软件计算推荐意见的达标率、部分达标率和不达标率。本研究共发放330份问卷,回收问卷330份,回收率为100.0%(330/330)。排除条目缺失值大于10%、所有条目答案一致等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317份,有效率为96.1%(317/330)。结果12条指南的推荐意见中,达标率最高的3个条目是如厕模式的健康教育、身体活动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和效果评价,不达标率最高的4个条目是组建跨学科团队、综合教育和项目推广、体格检查与用药史的健康评估。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的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现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多数护士能够为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但实践内容与指南的标准差距较大,采取加强护士培训和人才培养以及规范便秘的护理流程等措施,可帮助推进证据的临床转化。
简介:【摘要】 目的 哈尔滨市30-50岁居民口腔健康现况调查与干预策略研究。方法 依据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于哈尔滨市常住居民中随机抽取500例纳入研究,纳入对象年龄在30到50岁之间,调查其口腔健康情况,并明确对口腔健康存在影响的因素,进而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口腔问题主要集中在牙龈问题,其次为牙结石和菌斑,年龄越大情况越明显,另外龋损和牙周疾病、牙齿松动发生率也相对较高。牙齿缺失最主要影响因素为龋齿。汇总本次收集入组者资料进行分析,口腔健康意识缺乏、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差、刷牙漱口及漱口频率低、不良饮食习惯(喜食甜食、酸食、冷冻食物)、吸烟、文化程度低等,属于口腔疾病直接影响因素。结论 目前30-50岁年龄段居民口腔问题普遍存在,主要问题为存有牙结石/牙菌斑、龋齿、牙龈炎、牙周病,建议人群可适当增加刷牙和漱口频率,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接受牙齿健康检查,社区或是专业牙科医疗机构还可以积极组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升大众口腔健康意识,全面提高口腔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