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汉字类化是目前汉字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汉魏六朝碑刻中存在大量的类化字,值得深入探讨。从本质上讲汉字类化是一种过度类推,容易造成汉字系统的混乱。但汉字类化可以为解释字形、考释疑难字、补正辞书释义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汉代及其后的文字"假借"现象,不少可以从类化的角度加以说明,对于认识汉字性质也有参考价值。
简介:黔西南地区所存明清碑刻文献较为丰富,是开展区域史研究、提升黔西南州文化软实力和发展壮大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产业较为重要的资源。黔西南地区所存明清碑刻文献整理工作已取得较大成绩,但存在拓片未集中整理发布、相关著述未附拓片,分类不合理、资料漏收、铭文移录错误以及点校粗疏等多方面问题,客观上限制了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制约了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黔西南地区所存明清碑刻文献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立足某一类碑刻所开展的多方面研究,针对某块碑刻所开展的具体研究,以及运用碑刻资料对区域社会史进行的研究。
简介:全面调查统计和对比分析《北岳安天王庙碑》四种碑文文本得出,摹录本较可靠,撰作本中的刻本和排印本次之,两者均可选作校勘底本。重刻本、转录本除转录时的笔误、主观臆断等人为造成的问题外,录文依据多为二次文献,真实性较差,应当谨慎对待和使用这类文本,在有其他文本的情况下,一般不宜选为底本,可重点发挥其在碑刻文献整理校勘中的参考作用。
简介:摘要:自明朝建立之初起,有藏族僧人到南京为新兴的明中央王朝效力。迁都北京后,来京藏族僧人逐渐增多,在明朝廷的支持下,在北京兴建和重修了诸多藏传佛教寺院,因此明一代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批与藏传佛教僧人或寺院有关的碑文,本文中统一称“藏传佛教碑文”。在北京明朝时期的藏传佛教碑文数量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明中央政府治藏政策、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信息。本文在全面搜集北京地区明朝时期的藏传佛教碑文,对碑文和拓片现存情况、各碑文的体例和内容做了初步探讨。
简介:陈寅恪先生曾经说到,学术研究的进展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新观念的引入,一是新材料的发现。我们习惯的想法,这似乎是两条并行而不相交的道路。
简介:<正>建国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古典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经济文献的整理,也作出了不少实绩,但与其他专科文献相比,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准备在概述经济文献整理成就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工作,提出一些设想。古代经济文献整理已取得的实绩主要表现在:历代食货志和部分专题经济文献得到了较有系统的整理,编纂了一批有份量的经济资料汇编,以下分几类说明。
简介:《巴渝文献总目》首次完成了对巴渝历史文献大规模系统摸底工作,标志着重庆市在全面深入挖掘、梳理、研究巴渝优秀文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推动巴渝文化的阐释、传承和弘扬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巴渝文献总目·碑刻文献》是巴渝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毛远明先生曾带病对该份文献的整理给予指导与关注。虽然这套总目的出版算是基本上摸清了巴渝文献的家底,但对《总目》本身的研究却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于巴渝地区碑刻文献的价值,还需要深入厘清,以便更好地、更深入地研究巴渝历史文化。
简介:地方文献是关于一个地方的有关资料,它量大面宽,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只有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去“征”、去“访”、去“求”以获得诸方面的资料,然后再予认真细致的考证与整理,确定其价值。因此切实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简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安排,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牵头组织完成了对西藏、青海、甘肃三省区申报的2001年度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课题的评标任务,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了10个课题,其中西藏5个。同时,自治区卫生厅还继续加强了对藏医药的继承人工作,经过认真推荐、筛选和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审定,通过了14名指导老师和21名继承人,开始进行带教学习。目前,组织编写的《西藏藏医药发展史》已完成初稿。
简介:永州老埠头渡历史久远,为潇湘千年古渡,历史上有"铁炉步"、"湘口渡"等称,是古代湘粤往来的交通要道。今渡口两岸近处尚存乾隆至民国年间碑11方,碑文记载了老埠头成为义渡之后的运行情况及埠岸码头的修砌情况,对渡口的历史沿革也有追述,是研究潇湘水路古代交通、潇湘流域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
简介:刘向刘歆是西汉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及文献学家,进行了近二十年文献整理工作,其中包括当时所有音乐类文献的整理。他们整理了先秦留存的以及西汉新兴的音乐文献,进行汇总、校勘、撰写《叙录》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将整理好的音乐文献分类,将其归属于不同的学术系统中,同时做好排序、汇总的工作。这涉及到对每类文献来源、流变、性质、重要作品做评价,透露了刘氏父子对于音乐文献整理的指导思想。
简介:民国时期是骈文研究走上现代转换的时代。本子课题所说“骈文研究论著”主要出现在民国以后。这是中国现代学术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中国文化转型的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许多文人投身于传统文化的守护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对骈文研究论著文献的整理,可以为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提供学术史的完整学术档案基础文献。
简介:
简介:馆藏古籍文献的整理对博物馆文物的展示和研究以及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南京博物院的具体实践为例,对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包括整理原始卡片,编制馆藏古籍文献总目和各分类目录,研究重点古籍文献,发现系列性的古籍文献,并联系相关文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研究等。
简介:碑刻民俗志在当下民俗志写作中处于重要但尚未被重视的现状,梳理民俗学史学就会发现碑刻民俗志属于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重要类型之一。从民俗学研究的视角出发,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中载录有姜嫄、后稷相关内容的明清及民国时期碑刻文献可以视为碑刻民俗志。碑文记录了姜嫄被当时民众作为生育神崇拜的历史信息以及多次修葺姜嫄殿、后稷殿的历史事件,历史上的立碑事件与碑刻的承担者都是民俗文化的产物。周公庙的碑刻民俗志为学术界理解历史上当地民俗社会运行机制提供了一个实证个案,亦丰富了当下的民俗志写法。
简介:宋祁,字子京,一生以"博学能文"著称。据相关文献记载我们可知宋祁的作品有《景文集》《宋景文公笔记》《益部方物略记》《西州猥稿》《景祐广乐记》《大乐图义》《三圣乐书》《明堂通仪》《刀笔集》《濡削》《集韵》《摘粹》《明堂通议》《庆历编敕》(十)、《籍田记》《宋景文家书》《新唐书》等。这些作品虽然大部分后世散佚了,但仅从这些
简介:地方文献类古籍,大而言之,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著作者着眼,即凡乡人著作,不论其内容是否涉及乡土史地,不论其为经史子集,均属于地方文献之列;另一大部分从著作内容着眼,即内容涉及本地方的古籍,如旧志、史载、诗文、疏奏、家谱(以及碑版、题刻等虽不以书籍形式传流者)等等,均为地方文献之类,此类内容极为宽泛。
简介:骈文是中文写作的一种文体,也是散文创作一种主要体裁。自古及今,骈文一直是通用的写作文体,文学史上骈体散文创作成果丰硕,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讲中国文学的特征,举出两个方面,一个是注重现实题材,一个是重视语言运用(大意如此)。这是一位外国行家作的相当到位的观察。
简介:日本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满文文献,其收藏数量是除了中国以外最多的国家。同时,日本满文古籍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长时间都处于较为显著的地位。本文对日本满文古籍文献及其整理研究工作概况进行了论述,以总结经验,促进相关工作发展。
汉字类化研究与碑刻文献整理
黔西南地区所存明清碑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现状综述
试论碑刻文献整理中的文本问题——以《北岳安天王庙碑》校理为例
北京明代藏传佛教碑刻文献研究意义
戏曲文献整理研究专题
古代经济文献整理刍议
《巴渝文献总目·碑刻文献》的研究价值——纪念毛远明先生
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之我见
加强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
基于碑刻文献的潇湘古渡——永州老埠头研究
西汉后期音乐文献整理及其总结
略谈民国骈文研究文献的整理
清代苏南望族与家族文献整理
博物馆古籍文献整理刍议
姜嫄与后稷文化的碑刻民俗志——以岐山县周公庙的碑刻文献为研究对象
宋祁的文献整理成就初探
地方文献类古籍收集、整理述例
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与研究
骈文研究文献整理的意义和期待
日本满文古籍文献及其整理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