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血氧水平依赖性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常被应用于血液去氧血红蛋白水平异常的疾病诊疗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受累区域的去氧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因此缺血区域可在SWI图像上表现出异常的静脉显像。这些异常静脉显像能够反映脑组织灌注不足、识别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进而指导卒中治疗、评价预后。现就SWI显著低信号血管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急性脑梗死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卒中 脑缺血 预后
  • 简介: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是一种以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作为序列基础而改进扫描的对比增强成像技术,具有三维、高空间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特点,可对颅内微静脉系统尤其是深部髓质静脉显像,表现为垂直于侧脑室的小静脉影像。SWI在神经系统,尤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评估非常有价值^[1]。2008年,Tong等^[2]首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儿SWI序列上,发现患侧侧脑室旁大量扩张、增粗并垂直于侧脑室的静脉影,被命名为深髓静脉(deepmedullaryveinssign,DMVs)。近期相关研究表明,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DMVs可见度增加能用于预测颈内动脉以及颅内大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缺血半暗带的评估、患者转归及预后预测、临床治疗指导等方面,其临床价值进一步被拓宽。同时,DMVs也见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研究,笔者就SWI上显著DMVs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深部髓质静脉 缺血性卒中 缺血半暗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中的敏感血管(susceptibility vessel sign,SVS)对于老年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mMCAI)远期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年龄>60岁的mMCAI且实施了去骨瓣减压手术(decompressive hemicraniotomy,DHC)的患者,根据他们发病后12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将他们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4~6分)以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线、临床资料以及神经影像检查(包括SWI序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进行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SVS阳性(调整后OR=18.655,95% CI为1.129~308.173;P=0.041)确是与患者远期神经功能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且与MRA所显示的责任血管再通情况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42,P=0.020);而进一步的评估则显示SVS仅具有较高的特异度(0.905,95% CI为0.699~0.988),但预测敏感度(0.700,95% CI为0.348~0.933)不高。结论SVS是可以预测老年mMCAI患者远期神经功能转归的独立因素,尤其是其阴性表现可以准确预测患者的不良转归。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敏感血管征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 高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技术在脑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颅内血管畸形患者MRI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2~81岁,平均47岁。其中脑海绵状血管瘤(伴3例脑静脉发育异常、1例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29例,脑静脉发育异常(伴3例脑海绵状血管瘤)9例,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伴1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动静脉畸形4例。所有病例经手术、DSA和/或MRI(MRA、SWI等)检查确诊,将SWI图像与常规MR序列比较。结果29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MR序列常规扫描发现病灶82个,其中表现为典型血管瘤征象(“铁环”)为30个。敏感序列发现144个,其中均匀性低信号病灶117个,低信号中含有混杂信号病灶27个;9例脑静脉发育异常中,6例SWI较常规序列发现更多病灶,均可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而常规序列显示欠佳;毛细血管扩张症SWI表现以低信号为主,中心点状稍高信号。4例脑动静脉畸形SWI能发现更多的引流静脉,且更易与动脉区分。结论SWI较常规MRI序列可以检出更多的微小病灶,在脑血管畸形病变的定量诊断方面具有很大优势。SWI应作为诊断脑血管畸形的常规序列应用于临床,结合其他序列对脑血管畸形能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信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成像 脑血管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治疗干预的20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脑血管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与常规磁共振两种检查方式。统计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技术,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突出,能够准确的发现疾病的变化状况,客观的提供疾病数值,从而实现对疾病程度的量化表现,进而为临床治疗与预后干预提供有价值帮助的数据,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血管性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6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均行T2WI-TSE序列、SWI序列扫描,比较两种序列扫描后结果及铁环、直径大小。结果本组行SWI序列扫描检出量比T2WI-TSE序列高(P<0.05);SWI序列铁环率比T2WI-TSE序列低,且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平均直径比T2WI-TSE序列大(P<0.05)。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经MR敏感加权成像诊断具较高价值,可提高血管瘤检出率,且影像学特征明显,诊断敏感性高。

  • 标签: MR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海绵状血管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脑部血管畸形患者,观察选择MRI敏感成像(SWI)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2月脑部血管畸形患者28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分别实施T1WI检查、T2WI检查、3DTOF检查、SWI检查以及增强扫描。将最终SWI检查结果同常规MRI检查结果实施临床对比。结果在所有患者中,表现为动静脉畸形的患者15例,表现为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6例,表现为脑静脉畸形的患者5例,表现出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2例。通过SWI检查,针对所有的畸形病变可以进行充分显示,主要包括患者表现出较小的畸形病灶,但是无法将患者表现出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进行全部显示,通过3DTOF方法可以对患者所表现出较大的脑动静脉畸形进行充分显示。通过不同MRI检查技术针对海绵状血管瘤以及脑静脉畸形实施检查,最终发现在临床检出率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以SWI获得的临床检出率最高。但是针对动静脉畸形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在临床检出率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畸形表现较小的患者选择SWI技术进行检测,表现出显著的优势,针对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可以进行充分显示,并且配合MR序列对患者进行检测,最终针对患者表现出每种类型的脑血管畸形情况可以进行准确诊断。

  • 标签: 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技术 脑部血管畸形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临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lility-weightedimaging,SWI)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逐渐普及应用。敏感加权成像技术主要是通过组织之间的不同敏感性,以此形成图像。而人体中较为常见的敏感物质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急性脑梗死的动脉血栓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较高,通过应用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能够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血栓情况、疾病严重度进行诊断评估,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病情预测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敏感血管(SVS)阴性在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3例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进入研究,比较63例患者中SVS阴性患者与SVS阳性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明确影响SVS阴性的独立因素。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患者与非LAA患者SVS阴性率的差异,评估SVS阴性预测LAA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63例患者中SVS阴性患者共32例,阳性患者共31例。与SVS阳性组患者比较,SVS阴性组患者高脂血症发病率更高,入院时NIHSS评分、房颤发病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入院时NIHSS评分是影响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SVS阴性的独立因素。41例LAA患者中SVS阴性25例,阴性率为61.0%;22例非LAA患者中SVS阴性7例,阴性率为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0,P=0.027)。SVS阴性预测LAA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敏感性是60.98%(95%CI:44.50%~75.80%),特异性是68.18%(95%CI:45.13%~86.14%),阳性预测值是78.12%,阴性预测值是48.39%,准确性是63.49%。结论SVS阴性对LAA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磁敏感血管征 大动脉闭塞 脑卒中 病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应用常规MRI及MRA结合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价值,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4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常规MRI及MRA结合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检查,检查后对比并分析其结果。结果本次入选的血管畸形患者包块脑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动静脉畸形等情况,SWI在本次研究中所用的多种方法中,清晰程度、准确程度均相对较好。结论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应用常规MRI及MRA结合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均具有一定价值,但SWI在准确度和清晰度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诊断 常规MRI MRA结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敏感加权成像在颅脑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分析颅脑血管性病变21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予以常规MRI以及SWI扫描。结果高血压脑出血90例中,SWI能够观察到常规MRI未发现的超急性出血病灶,病灶边界、范围清楚,常规MRI提示63例出血。脑血管畸形60例,SWI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异常形态血管、病灶边界,常规MRI观察到27例。脑梗死36例,SWI可观察到微小出血梗死灶,常规MRI可观察到梗死灶,但是难以探查到微小出血灶。弥漫性轴索损伤24例,SWI观察到微小出血灶存在于损伤轴索四周,常规MRI观察到1例。结论SWI扫描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影像学信息更加丰富。

  • 标签: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颅脑血管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场敏感成像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将本院诊治的7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接受高场敏感成像检测,观察SWI扫描病灶检测情况。结果SWI扫描可清晰显示处平扫T1WI、T2WI无法显示的病变;SWI病灶检出率高达96.69%,病灶平均面积为(3.35±0.99)cm2。结论高场敏感成像对诊断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具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高场磁敏感成像 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3月~2017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7例和动静脉畸形18例患者的敏感加权(SWI)和常规MRI序列(T1WI、T2WI,T1WI增强)图像,分析并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序列病灶检出率。结果T1WI、T2WI、T1WI增强、S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阳性率分别为48.1%、59.3%、70.4%、92.6%,S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T1WI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序列和SWI检出病灶最大径分别为(3.12±1.27)cm和(2.27±0.97)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增强和SWI对病灶检出率相仿(P>0.05),两者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T1WI、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敏感加权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磁敏感加权 常规MRI序列 海绵状血管瘤 动静脉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MRI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颅脑血管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1例颅脑血管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常规MRI观察以及SWI扫描。结果:SWI对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梗死、弥漫性轴索损伤等颅脑血管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I(p

  • 标签: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 颅脑血管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敏感加权成像在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敏感序列,并与磁共振常规T1WI,T2WI序列相结合,进行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对照定位扫描。结果12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1.5T磁共振T2WI序列共检出病灶13个,SWI序列检出16个。对相同层面同时显示的13个病灶的面积进行测量。T2WI平均1.8cm2,SWI平均2.2cm2。结论敏感对颅内海绵状血管敏感性高,用于伽玛刀治疗该病的术前定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于制定伽玛刀治疗计划中确定靶区的范围,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伽玛刀 磁共振 磁敏感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敏感加权成像(SWI)已经成为神经系统影像学中重要的研究序列之一,然而,最初的序列由于呼吸运动伪影和胃肠道蠕动伪影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随着序列的不断改进以及2D多次屏气SWI的出现,SWI在体部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简要介绍SWI的基本原理和图像技术,通过探讨SWI在头颈部、胸部、腹部及四肢等的应用现状及其成像的生物学基础以及未来发展将要面对的挑战,以期为体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体部 应用现状
  • 简介:摘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显示的不对称突出静脉(asymmetrically prominent veins sign, APVS)可无创性反映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脑组织的动态变化,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提供血流和代谢信息,有助于评估AIS患者的临床病情及转归。文章就AIS患者SWI出现APVS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脑静脉
  • 简介:目的评价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丘底核(STN)的显示价值。方法收集帕金森氏病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2W/FSE(T2-weightedfastspin-echo,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FSTIR(T2加权快速短时反转恢复)及SWI序列,分别测量不同序列STN与周围组织(脑白质)的对比度和对比噪声比,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序列STN与脑白质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SWI提高了STN与脑白质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提高了对STN的显示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STN的可视化,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DPS)前定位评价、术中位置准确性的判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丘脑底核 帕金森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