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摘 要 某高速公路位于吉安市永丰县全长10.1km ,路基段均位于山间河谷地带,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大,区域路基填、挖方高度均达10~25m之间,属于陡坡高填方路堤和深挖方路堑。本标段K93+801-K93+871段左侧填方高度18.6 m,1月份该段路床全幅交验合格,路面完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后,路面结构层随之产生间距较规则的横向(部分呈树枝状)裂缝和纵向裂缝。根据在此段落布置监测点,观测此段路基位移及沉降数据以及结构层取芯观察,判断此段路面结构层裂缝与路基施工质量无关,主要原因为路面标梅雨季节摊铺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且未对路面结构层车辆通行管控。
简介:摘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经技术和经济综合比选后提出在低填浅挖段设置一层碎石垫层,使滞留在路面结构中的水通过水气交换排出公路,降低水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同时改善路面结构层受力状况,延长路面的耐久性。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抑制路面冰雪的各种处理方法总体上可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两大类。被动抑制路面积雪结冰最常用的就是在下雪后撒布融雪剂,国内外常用融冰雪剂主要是盐类和醇类。醇类有反结冰现象,效果不好,导致综合成本大幅上升,盐类存在腐蚀性,易腐蚀破坏道桥结构和机动车辆,还会对土地、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被动方法主要是人工清除法,撒布砂石粉煤灰材料的方法以及机械清除方法,利用热水、地热、燃气、电等产生的热量使冰雪融化,但能耗太大,工程技术实施上也有很大的难度。通过分析总结目前在国内已被采用的主动型和被动型防冰雪技术和材料存在的不足,江西省德昌高速K23+000~K24+000路段采用“路丽美”防结冰路面技术。
简介:摘要:韶关市韶赣高速公路大桥至周田段K566~K580段,自通车以后,两侧边坡就经常发生地质灾害,近期呈日益加剧的趋势,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交通堵塞,为减灾灭灾、助力经济发展,本文作者收集了该区段了相关的地质资料,对其孕灾的地质背景、斜坡失稳的破坏模式、边坡失稳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其中岩土体类型及性质和降雨是关键的自然因素;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了高陡边坡,是最主要的人为因素;第四系表层坡积/残坡积层,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孕灾体;边坡破坏模式有:崩塌、滑坡、落石等,其中坡脚崩塌/滑坡发生较多,滑坡的主要滑动形态为牵引式滑坡;边坡失稳机制为降雨作用下岩土体自重增加,岩土体抗剪/抗滑力降低所致,车辆振动也对边坡失稳造成了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具有相似背景的斜坡类地质灾害的破坏机理、演化过程、灾情监测预警、灾后治理等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福建省高速公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已通车里程已超过4000公里,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推进,福建省高速公路规划方案由原来的“三纵四横”调整为“三纵、八横、三环、二十联”,高速路总长将达6000多公里。从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效率,提升我省高速公路路网监测水平,提高高速公路应急处置能力以及提升公众出行服务水平考虑,也有必要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并结合我省高速公路实际建设“高速公路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随着我省“数字高速公路”(一期)系统在“十一五”的实施,已建设成完成覆盖全省高速公路路网的通信网络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以及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同时全省集中式的高速公路“统一数据中心及综合应用平台”已全面建设完成及全省推广应用,其内容涵盖了全省高速公路统一数据中心、高速公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多媒体数据管理等应用子系统,这些系统的完成已为实施建设“高速公路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此,在我省高速公路实施建设“高速公路闽通宝出行服务系统”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