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imagecorrelation,STIC)在评估胎儿心脏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常规二维超声显示胎儿心脏结构无异常的200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行STIC检查,测量、计算不同孕周胎儿左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volume,ESV)、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volume,EDV)、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每搏量(strokevolume,SV)、心排血量(cardiacoutput,CO),对心脏相关指标与孕周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左心室ESV从21~22+6周的(0.41±0.09)ml增多到31~32+6周的(1.10±0.14)ml,右心室ESV从(0.50±0.11)ml增多到(1.20±0.12)ml,左右心室EDV分别从21~22+6周的(0.76±0.15)ml、(1.03±0.12)ml增多到31~32+6周的(2.31±0.20)ml、(2.48±0.20)ml,左右SV、CO也随孕周增长而增多;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SV、EDV、SV、CO均与孕周正相关(P〈0.05)。结论STIC通过胎儿心室容积测量可精确显示胎儿心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超声数据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建模打印胎儿心脏三种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在不同胎儿心血管结构展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胎儿心脏检查的胎儿93例,其中心脏正常83例,心脏畸形10例。利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采集胎儿超声心动图容积数据。采用血流建模、血池建模和空腔建模三种方法对93例胎儿心脏进行3D建模,利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打印实体模型。比较3D数字模型及打印模型上的测值和相对应的在胎儿超声心动图图像上的测值,评估三种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多普勒血流图像数据建模的胎儿心脏血流模型真实呈现了细小血管的畸形及走向;利用血池建模3D打印模型可直观呈现出心脏及大血管的畸形结构;空腔建模3D打印模型可准确呈现瓣膜及结构缺损部位。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不论是正常还是心脏畸形胎儿相关指标超声测值与数字建模和3D打印模型测值一致性良好,其中正常胎儿心脏左室和右室长径的超声图像测值[(15.3±1.9) mm,(13.2±1.9)mm]与其空腔建模的数字模型[(15.1±1.9) mm,(12.9±1.9)mm]和3D打印模型[(15.1±1.9)mm,(13.0±1.9)mm]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者内和操作者间一致性良好。结论血流建模、血池建模和空腔建模三种方法在不同种类胎儿心脏畸形结构展示方面各有优势,应从中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进行3D建模打印,弥补单一建模方式的局限性。三种建模方法所得数字模型与3D打印模型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测值一致性及重复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基于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容积数据进行胎儿心脏3D打印的技术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2-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结果正常胎儿8例及结果异常胎儿3例,采集常规超声心动图及STIC容积图像。以Mimics软件对STIC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建模,获取胎儿心脏及大血管形态的三维容积图像STL文件,输出文件至3D打印机,打印胎儿心脏及大血管3D模型。测量3D数字模型、打印模型及超声心动图各腔室大小及管径等参数,通过对比模型测值与源数据测值的差异来评估3D建模的准确性。结果11例胎儿均成功进行心脏建模并打印出心脏及大血管模型,可直观显示胎儿心脏腔室形态以及大血管走行。8例正常胎儿心脏与3例先天性心脏异常胎儿心脏数字模型、打印模型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图像间心腔大小及大血管内径等参数测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好,所有测值均在一致性界值范围内。结论以STIC容积图像为数据源进行胎儿心脏3D打印切实可行。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门静脉CT成像技术中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行肝脏灌注检查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腹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点相对应的肝实质及脾脏实质CT值,运用 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门静脉峰值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门静脉峰值时间和腹主动脉峰值时间呈正相关(P<0.05);肝硬化患者和非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峰值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腹主动脉峰值时间是门静脉峰值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门静脉CT成像技术中,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和腹主动脉峰值时间有着紧密联系,可用其指导设定最佳扫描延迟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门静脉CT成像技术中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的因素。方法:选择2023年4月到2024年4月期间在本医院进行肝脏灌注检查的5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非肝硬化患者,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检测腹主动脉峰值时间、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门静脉峰值时肝脾实质的增强CT值并分析影响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的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门静脉峰值时间相近,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腹主动脉峰值时间是影响门静脉CT成像技术中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腹主动脉峰值时间是影响门静脉CT成像技术中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主动脉峰值时间是影响门静脉CT成像技术中门静脉增强峰值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可以据此优化扫描延迟时间的设定。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维超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和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FCH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存在高危FCHD风险的102例孕妇,均行二维超声和STIC-TUI检查,以引产或产后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维超声和STIC-TUI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检查时间及孕妇满意度。结果本组102例高危FCHD胎儿,经引产或产后证实FCHD 31例,正常71例;采用二维超声检查出FCHD 23例,正常60例;采用STIC-TUI诊断出FCHD 29例,正常69例。TIC-TU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55%(29/31)、97.18%(69/71)、96.08%(98/102),高于二维超声诊断的74.19%(23/31)、84.51%(60/71)、81.37%(83/102);TIC-TUI漏诊率为6.45%(2/31),误诊率为2.82%(2/71),低于二维超声的25.81%(8/31)、15.49%(11/71),P<0.05。STIC-TUI样本耗时、每幅图像所用时间均短于二维超声,孕妇满意度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STIC-TUI应用于FCHD筛查中,可提高诊断效果,避免漏诊,能降低缺陷儿出生率,确保新生人口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四维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对孕期胎儿室间隔缺损(VSD)诊断的效能分析评估。方法抽调2015年11月~2017年3月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STIC技术筛查的3012例孕期胎儿VSD影像学资料,将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STIC技术诊断孕期胎儿VSD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作以比较。结果四维超声STIC技术孕期胎儿VSD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77.70%、50.0%、76.26%明显低于STIC技术97.25%、100%、97.41%(χ2=14.103,χ2=24.107,χ2=17.308,P<0.05)。结论四维超声STIC技术是诊断VSD胎儿的有效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