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教育是用心、用情的事业,它的最高境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只有将教育的内涵浸润到每个人的心灵,学校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德之形成、智之开启、美之熏陶的美妙成长空间。丰富多彩的班级主题活动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助推器”、精神成长的“营养源”,是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鉴于此,我依托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理念以及“小先生制”在班中开展了丰富多彩、不同类别的班级活动,得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指导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未实施康复指导时,围绕精神病程度、身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工作能力、社会的可接受性等六个方面加以评价。现对30例慢性精神病分裂症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疾病、药物等相关知识,培养社交能力和居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小组游戏。经康复指导后,再次对与患者相关的六个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对比前后评价结果,总结康复指导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经验。结果患者经康复指导后,除身体功能、精神病程度外,其余四个方面均优于康复指导前,且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除必要治疗护理外,采取增强疾病、药物等相关知识,培养社交能力、居家生活自理能力及小组游戏等康复指导活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工娱疗活动需求及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为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n=40例,给予患者工娱护理干预治疗)和对照组(n=40例,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工娱疗活动需求。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NOSIE评分和SN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工娱康复治疗护理,具有显著的干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发挥患者的自身潜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治疗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就诊流程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后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率目标达标率为101%。进步率为49.1%,均达到预期目标。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不合格人数由开展前的(15.4±3.34)人,降到开展后的(6.1±2.36)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8.5%,提高到开展后的94.3%,显著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0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53例,采用品管圈活动护理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对照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分别是75.47%和81.13%,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分别是94.34%和96.2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