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社交焦虑干预中的情绪调节策略,以提供有效的干预方法。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发现情绪调节在社交焦虑干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总结了多种情绪调节策略,包括认知重建、情感表达和自我调节技巧,以帮助幼儿应对社交焦虑。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情绪认知和应对能力,促进其社交技能的发展。研究还强调了家庭和学校在幼儿社交焦虑干预中的重要性,建议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环境。综上所述,情绪调节策略对于幼儿社交焦虑干预至关重要,有望为幼儿提供更健康的社交发展路径。
简介:摘要 采用方便抽样,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社交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调查2950名高职学生状况,探讨高职生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抑郁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寻求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资料。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抑郁、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与抑郁、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抑郁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网络成瘾可以通过自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高职生抑郁情绪、社交焦虑产生影响。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线上文化活动与线下社交互动的融合与创新。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文化活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介,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文化体验和社交互动机会。然而,线上与线下之间的融合与创新是一个持续演变的领域,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的案例研究,探讨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各种方式,包括虚拟现实、社交媒体、在线游戏等,并探讨了这些融合如何推动文化活动和社交互动的创新。最后,本文总结了融合与创新的机会和挑战,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指导。
简介:摘 要 认知偏向矫正在治疗社交焦虑上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认知偏向矫正主要包括注意偏向矫正和解释偏向矫正。本文主要概述注意和解释偏向矫正的效果,并比较这两种认知偏向矫正,同时探讨两者结合矫正认知偏向的效果。目前的证据表明,解释偏向矫正比注意偏向矫正效果好,两者结合的效果尚无法明确是否有益于认知偏向的矫正。最后,本文探讨影响认知偏向矫正的一些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症时采用帕罗西汀结合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名青少年社交焦虑症患者参与实验,将70名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5名患者。常规组患者仅服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存在服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疗法。实验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可得,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可得,在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症时服用帕罗西汀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治疗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消极、悲观的情绪,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中学学段性教育关乎恰值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本文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青春期学生在性教育缺失的原因以及针对性地进行性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方法策略。
简介: 摘要:中学学段性教育关乎恰值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本文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青春期学生在性教育缺失的原因以及针对性地进行性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方法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上问题管理加(problem management plus,PM+)干预对焦虑人群情绪状态的疗效。方法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于2020年2月26日至3月15日调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期间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态。共纳入9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5分的受试者入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待治疗组(n=45)和线上PM+干预组(n=45)。线上PM+干预组接受为期3周,每周2次的线上PM+干预,等待治疗组接受一般的心理支持。采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知觉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14,PSS-14)、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于基线、3周干预结束后及6个月随访时对2组受试者进行心理评估。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2组基线与干预后各量表得分情况;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线上PM+干预组6个月随访时与基线、3周干预结束后的各量表得分差异。结果线上PM+干预组和等待治疗组分别有37、30名受试者完成了干预后的心理评估。与基线时相比,等待治疗组干预3周后GAD-7(F=0.08,P=0.782)、PHQ-9(F=0.33,P=0.570)、PHQ-15(F=0.20,P=0.660)、PSS-14(F=0.14,P=0.056)及ISI(F=0.02,P=0.88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线上PM+干预组干预前后GAD-7(F=22.61,P<0.01)、PHQ-9(F=19.49,P<0.01)、PHQ-15(F=12.67,P=0.001)、PSS-14(F=16.69,P<0.001)以及ISI(F=5.59,P=0.022)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3周后线上PM+干预组与等待治疗组相比GAD-7[(9.7±5.2)分与(5.0±3.5)分,F=17.11,P<0.001]、PHQ-9[(11.4±5.9)分与(6.9±4.7)分,F=11.65,P=0.002]、PHQ-15[(10.4±5.4)分与(6.3±4.1)分,F=12.24,P=0.002]、PSS-14[(26.0±7.5)分与(31.8±9.9)分,F=6.59,P=0.016]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时相比,线上PM+干预组在6个月随访时GAD-7(95%CI=1.25~6.47,P=0.002)及PHQ-9(95%CI=2.21~9.10,P=0.005)评分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线上PM+干预可显著改善受试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躯体症状以及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且干预效果至少可以持续6个月。
简介: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的全面普及,全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智能设备的加入,让人们对互联网有了更深层次的依赖。音乐也随着露天表演,逐渐演变成互联网随时播出。移动音乐平台百花齐放,在网络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大众的需求改变的情况下,移动音乐平台不断的扩展线上业务,以音乐为中介的社交功能不断进行合理化,给一些喜欢音乐的人们进行的交流,越来越深受大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