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疼痛经电热神经刺激治疗及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治疗的慢性疼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观察组(30例),均在电热神经刺激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一组为对照组(30例),均在电热神经刺激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监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d后、治疗3d后、治疗7d后、治疗12d后的VAS评分,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一个疗程后的最终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1d后、治疗3d后、治疗7d后、治疗12d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疼痛患者行经电热神经刺激治疗及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取得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疼痛 经皮电热神经刺激祛痛治疗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刺激配合微波治疗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神经刺激配合微波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震动感觉阈值、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χ2=4.021,P=0.045)、总体有效率(χ2=13.067,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刺激配合微波治疗,能显著改善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状况,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微波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治疗产后宫缩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常规产后治疗的基础上接受TEAS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常规产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和治疗后48小时的数值评定量表(NR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发作次数、疼痛缓解率、产后宫缩疼痛总持续时间和镇痛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4小时和48小时,两组的NRS评分、疼痛发作次数和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48小时,上述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产后宫缩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2例,采取低频脉冲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经神经肌电刺激,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功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68.8%,5例患者治疗后感觉功能明显改善,2例患者治疗后运动、感觉功能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90.6%。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8例、减慢19例、未引出5例,治疗后正常23例,减慢5例,未引出5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正常5例、减慢12例、未引出15例,治疗后正常22例,减慢7例,未引出3例;治疗前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显著,改善受损的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

  • 标签: 经皮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及肌电图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给予甲钴胺、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行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46.5%(20/43例),对照组为16.27%(7/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例),对照组为79.07%(34/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velocity,MCV)增快、潜伏期(latency,LAT)缩短、波幅(amplitude,AM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MCV增快、LAT缩短、AMP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选择适当刺激参数、电流、电压、脉宽、模式及刺激范围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
  • 简介:摘要自主神经张力改变对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不仅可以拮抗肾上腺素能效应和胆碱能效应,还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缩短房颤的持续时间。迷走神经刺激的方法具有无创、经济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为临床治疗房颤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迷走神经刺激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TAES)对皮肤不同部位阈的影响,以及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变化。方法:20例ASAⅠ级腰麻病人随机分为TAES组(n=10)和shamTAES组(n=10),以2-100Hz电刺激双侧合谷、劳宫、内开和外关30min,分别在TAES前(tl)、TAES30min后(t2)和停止TAES30min(t3)时测定手指、腹壁和颈部皮肤电刺激的感觉阈和阈,在TAES组同时间点抽取脑脊液测定其中β-EP和CCK-8的浓度。结果:组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点及组间电刺激的感觉阈与疼痛阈均未见显著性差异;TAES组各时间点脑脊液中β-EP和CCK-8的浓度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双侧合谷、劳宫、内阈和外阈30min对不同部位皮肤的感觉阈和疼痛阈没有影响,脑脊液β-EP和CCK-8浓度没有变化。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痛阈 Β-内啡肽 Β-EP 八肽胆囊收缩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神经刺激仪Cefaly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神经低频电刺激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4.1%,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偏头痛的治疗过程使用神经低频电刺激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偏头痛 经皮低频电刺激 镇痛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有关纤维肌综合症的文献报道治疗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通过穴位电刺激治疗纤维肌综合征的有效性,根据大量的文件研究结果表明,穴位电刺激治疗对于纤维肌综合征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后续应用过程当中,必须要进行强化研究,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纤维肌痛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电针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stimulation, TENS)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瘫肩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9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卒中后偏瘫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2组均按指南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和TENS,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电针。2组均治疗4周。采用VAS量表评估肩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 SHSS)评估患者感觉、远端水肿及运动情况,采用角度尺测量法测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的活动度,采用ELISA法检测hs-CRP、IL-6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5.778,P<0.01),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933、14.493,P值均<0.01);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251、12.006、29.001、16.008、24.003,P值均<0.01);感觉、远端水肿、运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31、5.172、6.221,P值均<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对照组为67.7%(23/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7,P=0.014)。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10.55±1.72)mg/L比(13.81±2.79)mg/L,t=6.551]、IL-6[(9.31±1.56)μg/L比(11.78±1.90)μg/L,t=7.14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电针配合运动疗法与TENS可改善卒中后偏瘫肩患者的肩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 标签: 卒中 偏瘫 肩痛 温针疗法 电针疗法(中医) 运动疗法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TENS)治疗肿瘤引起的躯体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曲马多药物止痛,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法分(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结论:神经刺激治疗可有效缓解肿瘤引起躯体疼痛,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标签: [] 经皮神经电刺激 肿瘤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激光、臭氧联合应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186个节段。采用波长980mm半导体激光光纤,功率为6W,每个椎间盘使用激光600焦耳,拔出光纤后从穿刺针缓慢注入57μg/L臭氧每个病变间隙5ml。结果优良率为93.4%。结论穿刺激光、臭氧联合应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创伤小、恢复快。

  • 标签: 经皮穿刺 激光 臭氧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肌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32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方法对实验组的16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给予常规性运动功能训练+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对于对照组的16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给予常规性运动功能训练,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调查,详细记录相关实验数据,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肌电图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实验组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指标检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刺激对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况,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联合脉冲镇痛笔(PainGone)治疗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腰腿痛患者72例。在区皮肤标志出点,住院期间每点使用HANS(韩氏穴位刺激治疗10分钟,每日1次共10天。出院后治疗组继续用脉冲镇痛笔刺激治疗,对照组不予该项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出院后1、2、3个月的V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住院病人的VAS均明显降低,出院后治疗组的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人腰腿痛使用HANS联合脉冲镇痛笔刺激治疗具有良好镇痛效果。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HANS 脉冲镇痛笔 慢性腰腿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3月-2021年6月接诊80例慢性盆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Excel函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药物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术 慢性盆腔痛 VRS评分 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实施 电针加神经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的 80 例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病人为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各有 40 例,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 + 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电针 + 神经刺激 + 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治疗 1 个疗程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予以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治疗 2 个疗程后予以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通过 电针加神经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 吞咽康复训练 电针加经皮神经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激光髓核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37例颈椎病患者共46个椎间盘采用穿刺激光髓核汽化减压术治疗,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颈肩评分标准评定疗效,采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出现前臂烧灼感,1例出现颈项疼痛,均治愈。37例均获>6个月随访,术后总改善率超过69.1%,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结论穿刺激光髓核减压术治疗颈椎病微创,操作简易,显效快,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颈椎病 省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腹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穴位电刺激组(A组)、穴位电刺激+药物组(B组)、药物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穴位为足三里、内关及合谷穴,记录术后及次日清晨前恶心呕吐次数,B组采用穴位电刺激加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药物组只采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D组不采取措施。结果A、B、C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次数均低于D组,A组、B组较D组相比差异更为显著(P<0.01),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病人术后使用穴位电刺激治疗+药物治疗与只使用穴位电刺激治疗相当,单纯使用穴位电刺激治疗即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并减少止吐药物的用量。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恶心 呕吐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