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跨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治疗,实验组采取跨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附加椎弓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一年,观察比较两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结果随访一年后,两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取跨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附加椎弓固定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不同方法 胸腰椎爆裂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置入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体骨折脱位疗效。方法39例胸腰段骨折脱位经后路复位、减压,经和其上下体置钉固定,重建胸腰椎序列,恢复塌陷的体。通过术前术后摄X片,前缘高度的测量比值和Cobbs角,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随访期内固定有无失效、有无复位丢失情况。结果本组通过手术后12~18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病例骨折均达临床骨性愈合,术前比较术后2周体高度比值和Cobbs角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12月复位无丢失。结论经置入椎弓固定治疗胸腰段损伤,能够有效的复位,纠正后突畸形,避免了术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是一种很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胸腰椎椎体骨折 伤椎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弓螺钉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0月接收的96例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8例。植骨组患者给予椎弓螺钉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不植骨组给予单纯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90d体前后缘压缩率变化、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内固定物有无断裂松动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体前缘压缩率、后缘压缩率、Cobb's角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植骨组优良率为10.42%;植骨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123,P=0.500);术后90d两组优良率分别为43.75%、8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64,P=0.001)。随访1年后,不植骨组与植骨组内固定物断裂、松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20)。结论对于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椎弓螺钉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能够预防畸形的发展、有利于患者康复活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固定 植骨 横突间 胸腰段爆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12月后路经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11例,9例行6钉固定,2例行5钉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为AO分型A型,爆裂性骨折4例,压缩骨折7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10°~30°。术后Cobb角矫正至5°~10°,爆裂骨折中2例椎管容积完全恢复;术后所有病例中脊柱稳定,内固定牢固,无断钉、断棒及拔钉等,Cobb角无丢失。结论经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对于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效应,固定牢固有效,骨折复位效果好,手术安全有效。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伤椎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椎弓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以采用短节段四钉固定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经椎弓六钉固定术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及随访6个月后的前缘高度和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椎弓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升复位质量和脊柱稳定性。

  • 标签: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寰侧块螺钉与枢椎弓螺钉技术固定融合治疗寰枢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寰侧块螺钉与枢椎弓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不稳的患者进行了固定术,同时行自体髂骨融合。分别应用Verlex7例,Axis3例,和cenfifix5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5例,新鲜Ⅱc犁齿状突骨折6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寰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后结节中点旁开18mm~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进钉点为枢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灾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侧块螺钉长度28mm~32mm,枢椎弓螺钉长度为22mm~26mm。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和椎动脉损伤。随访10~25个月,半均14个月。术前JOA评分5.1~10.9分,平均7.6分。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侧块螺钉与枢椎弓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二维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侧块螺钉 枢椎椎弓根螺钉 上颈椎不稳 固定治疗 后路 椎弓根螺钉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短节段结合椎弓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节段固定组(短节段组)和短节段结合椎弓螺钉固定组(短节段结合组),每组24例。短节段组采用上下椎弓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短节段结合组采用短节段结合椎弓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术后感染、腰背部疼痛及内固定破坏等)的发生情况。术后均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获1年随访,短节段结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短节段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体前缘、前缘高度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Cobb角小于治疗前(均P〈0.05);短节段结合体前缘、前缘高度百分比均高于短节段组、Cobb角小于短节段组(均P〈0.05)。结论短节段结合椎弓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恢复并维持高度,防止再塌陷。

  • 标签: 短节段固定 胸腰椎骨折 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采用跨固定与经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分别采用椎弓螺钉固定与不经固定治疗的56例下腰椎骨折,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21~46岁,平均41.5岁。损伤部位:L327例,L416例,L513例。按AO分型:A1.2型6例,A3.1型29例,A3.2型9例,A3.3型12例。载荷评分5-8分,平均6-3分。脊髓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8例。采用椎弓螺钉不经固定27例,经固定29例,两组患者均选择性进行单节段植骨融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前缘高度恢复及椎管占位情况的变化。随访过程中过程中观察植骨融合和马尾神经恢复情况。采用Den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疼痛和工作状态的恢复差异。结果:所以患者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25.8个月。不经固定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棒松动,其余未出现内松动或断裂现象。在术后Cobb角矫正、体前缘高度恢复、椎管占位率恢复及最后随访时体前缘高度恢复和椎管占位保持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不经固定组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固定组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经固定组植骨融合21例(78%),经固定组植骨融合27例(93%)(P〈0.05)。在局部疼痛评分上,经固定组优于不经固定组(P〈0.05),而在工作状态的恢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O.05)。结论:相对不经固定,经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能够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同时能更好的维持脊柱�

  • 标签: 脊柱骨折 下腰椎 骨折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 伤椎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椎弓螺钉固定治疗枢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9年来收治的急性枢椎弓骨折15例患者,其中Ⅰ型4例,Ⅱ型11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行颅骨牵引复位后用AO纯钛皮质骨螺钉经峡部固定椎弓骨折.结果经12~60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有6例D级和5例C级恢复至E级,2例C级恢复至D级,1例B级恢复至C级,1例B级恢复至D级,半年后复查X线骨折均愈合,复位良好,无椎动脉损伤及其它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椎弓螺钉固定治疗早期枢椎弓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且较少影响上颈椎功能.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枢椎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椎弓根植骨附加椎弓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跨四钉椎弓钉内固定术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椎弓根植骨附加椎弓螺钉固定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影像学参数指标(体矢状面指数、体Cobb's角度、体前缘高度)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3个月影像学参数指标(体矢状面指数、体Cobb's角度、体前缘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弓根植骨附加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 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均经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前后Cobb角恢复情况及随访Cobb角丢失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104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术后Cobb角均较之前显著缩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经1年有效随访后可知Cobb角丢失度仅为(0.83±0.24)0。结论应用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效果令人满意,加固定的直观形态更好,很接近正常形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无断钉发生,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椎弓根螺钉 经伤椎 内固定 腰椎爆裂骨折,椎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椎弓螺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53岁,平均(32±2.5)岁。均采用经皮椎弓螺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并通过X线片、CT扫描比较手术前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位(worter指数)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为70-100分钟,平均80分钟,;术中出血量30-110ml,平均为60ml,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2-4分,平均3分。所有患者均得到12-18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失败,矫正体高度未丢失。结论经皮椎弓螺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同时经椎弓体内植骨可以有效填充体内骨缺损空腔,减少术后体高度的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胸腰椎 骨折 椎弓根螺钉 经皮 经椎弓根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并结合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选择开放椎弓螺钉固定治疗,微创组则应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胸腰椎骨折恢复率;切口、出血、操作、引流、疼痛情况;治疗前后患者体压缩度、后凸COBB角。结果微创组胸腰椎骨折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切口、出血、操作、引流、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压缩度、后凸COBB角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体压缩度、后凸COBB角优于治疗前,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无差异。结论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肯定,和开放手术一样,均可有效恢复体高度和COBB角,但创伤轻,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更有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经皮 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椎骨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与跨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经固定)与对照组(跨固定),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前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输血多,但术后卧床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缘高度上升,而Cobb角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经固定治疗更有利于重建脊柱生理序列以及恢复其稳定性,能维持脊柱较好的高度及曲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伤椎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弓螺钉固定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螺钉固定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X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螺钉无折断、松动,间植骨融合良好,融合率为96.3%,无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JOA评分系统,优1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2.5%。讨论采用全板减压椎弓螺钉固定体间植骨融合术,可以充分减压并且保持脊柱稳定。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螺钉固定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采用后路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08年8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采用经椎弓螺钉固定治疗为A组,34例患者采用跨双平面椎弓螺钉固定治疗为B组,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对锥体前缘高度值以及Cobb,s角进行测量,术后患者随访1~2年。结果三均成功完成手术,放置横连杆,螺钉位置以及稳定性能十分良好,未出现1例患者切口感染和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前缘高度以及Cobb,s恢复情况较满意。术后随访1年,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皮椎弓螺钉固定对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的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且维持良好的高度,对后凸畸形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爆裂型 椎弓根螺钉 伤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寰枢椎弓螺钉固定在治疗寰枢不稳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颈后路复位、减压和融合固定治疗的21例寰枢不稳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完全复位13例,部分复位6例,原位固定2例。无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感染、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随访3—21个月,平均6.7个月,X光片、CT复查所有病例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脊髓功能有7.5提高到13分。结论寰枢椎弓螺钉固定可使寰枢不稳与脱位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临床效果好。

  • 标签: 寰枢椎不稳 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寰枢椎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不稳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1例寰枢不稳患者应用寰枢椎弓螺钉技术治疗,男14例,女7例;年龄28~66岁,平均42.5岁.齿状突骨折10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类风湿关节炎致寰枢不稳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半脱位或失稳.患者术前JOA评分4~14分,平均9.1分.结果21例患者共置入寰枢螺钉84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有5例出现静脉丛出血.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分,平均15.9分,平均改善率为85.1%.骨折的齿状突均完全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化,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结论寰枢椎弓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靠、短节段固定,操作相对安全方便、融合率高等优点.

  • 标签: 颈椎 脊柱融合术 骨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运用经或跨椎弓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选取5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例做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Ⅰ组接受传统跨单节段固定,Ⅱ组接受经椎弓螺钉复位固定,对比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实施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FIM评测结果基本相当,数据相比,统计学不成立(P>0.05)。术后,Ⅱ组的FIM评测结果为(66.85±15.17)分,相比Ⅰ组的(62.02±10.32)分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在术后体前、后缘高度与Cobb角方面,Ⅱ组均获得显著改善,优于Ⅰ组,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椎弓螺钉复位与固定,整体效果要优于传统跨手术,值得推荐。

  • 标签: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 跨伤椎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