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及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的变化及其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伤后24h内入院的非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3例,于入院时、入院后24h、48h、72h及168h不同时间段采外周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进行GCS评分,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伤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分析上述指标与WBC和PMN之间的关系。选取10例健康自愿者行WBC及PMN计数检查。结果颅脑损伤以后WBC及PMN先升高后下降,分别于伤后24h和48h达到高峰(P〈0.05);伤后WBC及PMN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GCS〈8分组WBC和PMN计数显著高于GCS≥8分组(P〈0.05);颅脑损伤后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与WBC及PMN呈正相关(P〈0.05);GOS评分与WBC及PMN呈负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WBC及PMN明显升高,且与伤情、出血量、水肿体积及预后有关,可能跟WBC及PMN对颅脑损伤后引起的继发性损害有关,WBC和PMN计数有助于对伤情、预后的判断。

  • 标签: 颅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炎性细胞 GCS 脑出血量 脑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的补液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病人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组不限水、钠入量,按需补入,同时给予扩容治疗;对照组限水、钠入量,使病人处于轻度的脱水状态。结果伤后1月根据GOS分级,实验组在死亡率、恢复良好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GCS评分于伤后1周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实验组血液粘滞度改善较快。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采用个体化补液,适当扩容,能起到促进病人恢复、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等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水肿 液体疗法
  • 简介:2000年,Burmester在Nature上首次报道在人和小鼠脑内存在一类新的携氧蛋白——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而今NGB已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尤其在基因序列、定位和蛋白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标签: 脑红蛋白 继发性脑损伤 缺血缺氧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意义。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作为研究时间,以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电脑抽号法分为2组,实验组的25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的25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IL-6、TNF-α等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抑制患者的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炎症反应 继发性脑损伤
  • 简介:摘要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由外部创伤致使脑组织损伤、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目前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也暂无优良的治疗方案。TBI可根据发生时间初步分为原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近年来大量研究者开始寻找微小RNA(miRNA)等有效生物信号分子,以期尽早发现并干预TBI后强烈的继发性损伤。研究表明miRNA作为小型非编码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进程中起关键作用,被认为是病理生理条件下神经功能的有效调节因子。本文通过综述miRNA影响神经细胞凋亡、炎性因子表达、血脑屏障修复三大途径中不同的干预作用,探讨miRNA对TBI的发生发展与恢复作用,以期促进miRNA在TBI方面的研究。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微小RNA 细胞凋亡 炎症反应 血脑屏障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方法伤后24h内入院的非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63例,分别于伤后1d、3d及14d三个时间段采血测定外周血PLT数量、PLT平均体积(MPV)、PLT体积分布宽度(PDW);于入院时、伤后1d、伤后7d进行GCS评分,并通过CT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伤后6个月进行GOS预后评分。分析上述指标与PLT计数、MPV和PDW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PLT计数、MPV和PDW作为对照。结果伤后1d及3dPLT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PV和PDW值明显增加(P〈0.05);伤后14dPLT计数、MPV和PDW值均恢复正常;GCS〈8分者PLT计数明显低于GCS≥8分者,而MPV和PDW则明显高于GCS≥8分者(P〈0.05);脑水肿体积伤后逐渐扩大,至伤后7d时水肿体积最大(P〈0.05);脑水肿体积与PLT计数呈负相关关系(r=-0.238,P〈0.05),与MPV和PDW的值呈正相关关系(r=642、0.593,P〈0.05);GOS评分与外周血PLIT计数呈正相关(r=0.883,P〈0.05),而与MPV和PDW值呈负相关(r=-0.235、-0.267,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颅脑损伤后PLT参数的变化可能与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有关;检测其变化有助于对颅脑损伤伤情、预后的判断,并为颅脑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小板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继发性脑损害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脏器损伤,因其伤情复杂严重,致死、致残率高,病情变化较快,对神经外科医师及医院综合急救能力,是一个挑战。合理有效的处理,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我院自2005年7月~2009年8月共收治该类病人65例,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48例,女17例。年龄22~65岁,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多发性脏器损伤 临床分析 多发脏器损伤 神经外科医师 2009年
  • 作者: 张明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660
  • 简介:颅脑损伤(TBI)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是原发性损伤,即脑部遭受外界伤害时所引起的组织损害,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避免;第二是继发性损伤,即原发性损伤之后产生的细胞及其相应的级联反射损害。TBI的临床与原发性损伤的程度、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时间以及程度有关,而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则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健康世界》2020年第10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头部受到外力的直接或者间接作用,引起脑部组织的损伤和功能异常,因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 标签: 颅脑损伤;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 30例施行颅脑损伤手术后,经 CT检查确诊为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发病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 2次 CT扫描后,发现 30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中, 26例发生在幕上, 4例在幕下; 15例发生在硬膜外, 9例在脑内, 4例硬膜下, 2例在硬膜下及脑内。在手术过程中, 12例发生脑膨出, 7例硬膜外, 3例硬膜下, 2例硬膜下及脑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1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8例痊愈, 5例中残, 3例重残, 2例死亡; 12例患者施行保守治疗, 7例痊愈, 3例中残, 1例重残, 1例死亡。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制与术前患者颅内压出现急剧变化、脑血管舒张及收缩机制出现障碍等因素有关,为确保患者的良好预后,医护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 CT检查,并密切观察各项临床表现。

  • 标签: 颅脑损伤术 迟发性颅内血肿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损伤采取手术后对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规律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5例颅脑损伤的患者采取手术后进行CT或相关的检查方式,分析其颅内血肿的发生部位、时间及与一些原发伤的关系,并且对相应的治疗措施做简单的整理。结果根据血肿与手术部位之间的关系、血肿的发生部位等可以得到相应的检查结果。结论形成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有很多,而不同的颅内局部损伤则会形成不同类型的迟发性颅内血肿。对于没有接受手术而形成迟发性血肿的原因大多是低血氧症和脑血管麻痹,对其进行有效的监察能够预防其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性颅内血肿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继发性损伤是决定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干预措施发生疗效的关键,因此探明继发性损伤中的关键分子机制,寻找药物作用靶点,具有重要的价值。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核苷酸,在生物体的多种生理与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能调控神经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血管再生、神经修复和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从而影响到颅脑创伤疾病的发展、治疗和预后。因此,本文旨在归纳总结长链非编码RNA对颅脑创伤后的损伤调控作用和机制,及其在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颅脑创伤 继发性损伤 长链非编码RNA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