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心理学家指出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下体验到的身心疲惫、能量被耗尽的感觉,他和肉体的劳累不一样,而是来自心理的疲乏,严重影响着从业者身心的健康,所以学习并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着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研究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期找到相应防治、疏导和矫正的对策。
简介:了解我国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对129份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统计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学业倦怠总分的效应估计值为2.85±0.05,效应检验:Z=31.49,P〈0.01,95%置信区间为2.79-2.94,失效安全系数为91308。情绪低落的效应估计值为2.74±0.05,效应检验:Z=50.93,P〈0.01,95%置信区间为2.63-2.84,失效安全系数为75746。行为不当的效应估计值为2.96±0.06,效应检验:Z=,52.50,P〈0.01,95%置信区间为2.85-3.07,失效安全系数为81337。低成就感的效应估计值为2.87±0.05,效应检验:Z=53.23,P〈0.01,95%置信区间为2.77-2.98,失效安全系数为84424。结论为我国大学生学业倦怠总体属于中等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自尊、工作压力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预防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2家综合医院147名工作一年以上临床护士(其中中专28名、大专74名、本科45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BI)、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NJS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EPQ)、自尊量表(SES)进行测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护士的工作倦怠的发生率还是相当高的,69.3%的护士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呈现中高度倦怠,67.7%的护士有中高度的情绪疲惫感,36.7%的护士有中高度的去人格化倾向。与国外Maslach样本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成就感较低,情绪疲惫感较强,而去人格化较低。护士职业倦怠与个性、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等多个因素相关。结论预防护士职业倦怠必须采取改变个人和改变组织的综合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