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认为Fas/FasL在心血疾病发生、发展中,特别是心肌细胞损伤、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就Fas/FasL系统在心血疾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血营疾病 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近年来,CT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从心脏CT中获得的信息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能够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和斑块特征信息,其识别、描述和量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可以对患者进行准确的风险分层并监测治疗效果。与此同时,CT功能成像新技术在心血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兴CT技术,如基于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心肌灌注成像、冠状动脉周围脂肪、CT心肌应变、基于碘对比剂延迟增强等可评估心肌缺血程度、心肌组织学特征及预后,为缺血心脏病(IHD)患者的诊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心血CT新技术在IH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脏病 缺血 血流储备分数 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网职工缺血心血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度,评价心血状态监测系统在心血系统疾病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7月在山东电力中心医院体检的3 435名35~59岁、无ICVD病史的电网职工。应用心血状态监测仪测量其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率(PWV)、冠心病趋势性指标(CHDI)和心力衰竭趋势性指标(HFI)等,同时应用"国人缺血心血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计算受检者未来10年ICVD发病危险(%),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与心血状态监测仪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 435名受检者的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的中位数为2.1%,其中男性(2.9%)明显高于女性(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1,P<0.01)。ICVD 10年发病危险与CHDI(r=0.45)、HFI(r=0.12)和PWV(rLbaPWV=0.45,rRbaPWV=0.50,rbaPWV=0.51)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1);与ABI(rLABI=-0.24,rRABI=-0.23,rAABI=-0.42)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1),且在不同性别、体质指数亚组中的总体趋势相同(均为P<0.01)。结论ABI、PWV、CHDI、HFI与电网职工ICVD 10年发病危险相关,CHDI、HFI、PWV增高及ABI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ICVD远期发生风险。

  • 标签: 缺血性心血管病 踝臂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深圳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缺血心血病(ICVD)10年发病风险状况,为全面推行基于ICVD风险评估的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基线数据。方法2017年7月—2018年6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在深圳市10个区抽取20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选取纳入社区规范化管理、年龄≥35岁的高血压患者。对于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指标,应用深圳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ICVD发病高危评估模块,评估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估算和分析不同特征人群ICVD 10年发病风险等级。另外,选取35~59岁患者与自然人群比较,分析相对危险度。结果共调查30 015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6 165例(53.86%),女性13 850例(46.14%);年龄35~102岁,中位年龄59岁。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为3.77%,95%CI为3.72%~3.82%;高危6 405例(21.34%),中危5 771例(19.23%),低危17 839例(59.43%)。男性、已婚、流动人口、总胆固醇<5.20 mmol/L、不吸烟、无糖尿病、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ICVD发病风险等级较对应其他特征患者低,且随年龄、收缩压和体质指数增加,高危风险等级增大(P均<0.001)。选取15 652例35~59岁患者分析发现,社区高血压患者ICVD 10年发病风险较自然人群略高,相对危险度为1.27,95%CI为1.25~1.28(t=37.648,P<0.001)。其中,男性相对危险度为0.94,95%CI为0.93~0.95(t=9.906,P<0.001),各年龄段相差不大;女性相对危险度为2.05,95%CI为2.01~2.09(t=72.207,P<0.001),且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深圳市社区高血压患者ICVD10年发病风险尚处于较高水平,在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开展ICVD风险评估仍有必要。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降低ICVD发病风险的效果可能在性别间存在差异,男性患者ICVD发病风险已低于男性自然人群,而女性患者仍远高于女性自然人群。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病,缺血性 风险评估 社区
  • 作者: 杨卓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7-01说起缺血性血管疾病,大部分人们对该病并不陌生,因为缺血性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成为了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然而,关于缺血性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呢?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也可以称其为脑缺血性疾病,是指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常见类型:(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的是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24小时内便可完全恢复;(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指的是一种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持续时间一般会超过24小时,但是,一般在3周内便可完全恢复;(3)进展性卒中(PS),脑缺血症状不断进展,病情加重,超过6小时,才会达到高峰,脑内可出现梗死灶,常常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4)完全性卒中(CS),发病后,几分钟至1小时内,便可以达到高峰,最迟不超过6个小时;(5)边缘区(分水岭区)梗死(WI),在脑梗死中约占10%,多发生在临近血管分布的周边区域;(6)腔隙梗死(LI),是一种由于脑实质中单支终末穿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一般直径在3-20mm范围内,在脑梗死中约占12%-25%。病因分析: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病因较多,病理机制相对复杂,一般情况下,认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因。另外,所有可能引起血管壁结构与功能、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该病,如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治疗方案:(1)内科治疗。早期给予抗凝治疗,首次口服2-6mg华法林,2-8mg为维持剂量,至少用药半年,停止发作或者发作次数减少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根据血压水平,积极控制血压,保持收缩压与舒张压在安全范围内;积极治疗血液成分异常的疾病,如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2)外科治疗。颈外动脉狭窄,可行颈动脉血栓内膜剥离术(CEA)、血管形成术(或者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人造血管移植术)、颈部动脉旁路术(仅仅适用于治疗颅外动脉完全闭塞病人)、Fogarty导管法(属于替代上述动脉旁路手术不能使用的一种备选方法)。颅内动脉的栓塞狭窄闭塞,可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吻合术、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强心血磁共振成像对缺血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缺血心肌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心脏血管造影诊断被确诊,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其均行增强心血磁共振成像诊断,将检查结果与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增强心血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增强心血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与心脏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比较接近,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心血磁共振成像诊断发现患者的平均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以及心输出量分别为(55.28±12.86)%、(56.53±4.38)mL和(3.72±1.28)L/min。结论:对缺血心肌病患者应用增强心血磁共振成像诊断,能够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指导依据,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心肌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不同年龄男女医护人员10年内发生缺血心血疾病(ICVD)的风险。方法应用"国人ICVD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对柳州市某医院不同年龄、35~59岁男女医护人员1273名10年内ICVD发病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柳州市同一年龄段男性医护人员10年内ICVD发病危险度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女医护人员ICVD发病危险度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升高;除35~年龄段女性外,柳州市男女医务人员10年内ICVD发病危险度均高于我国人群危险度平均水平(P〈0.05)。极低危人群、低危人群、中危人群、高危人群及极高危人群在柳州市男女医护人员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医护人员以极低危和低危人群为主(62.7%);而男性医护人员以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人群为主(78.0%)。不同绝对危险度医护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40~年龄段的医护人员主要为ICVD发病低危人群,50~年龄段的医护人员以中高危人群为主,在55~59岁的医护人员中高危人群占91.0%。男性医务人员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绝对危险程度≥10%的医务人员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显著高于绝对危险程度〈10%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柳州市男女医护人员10年ICVD的发病风险较高,均高于我国男女人群危险度平均水平,可能与他们的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较高有关。

  • 标签: 医护人员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危险度 发病危险因素评分
  • 简介: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起病急,病情重,短时间内即可引起肠管坏死。笔者自1998年至2003年共收治肠系膜血管缺血肠坏死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肠系膜血管 缺血性肠坏死
  • 简介:摘要介绍一例下肢血管缺血溃疡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病人的伤口护理、皮肤护理、营养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等。经过2个月的护理,患者伤口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创面范围较前缩小。

  • 标签: 下肢血管缺血性溃疡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脑-硬膜-动脉融合术(EDAS)治疗缺血烟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缺血烟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缺血烟雾病6例,双侧缺血烟雾病15例,病人经CTA、MRA或DSA检查证实。行双侧改良EDAS术12例。单侧改良EDAS术9例。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硬脑膜内层病理检查提示:存在炎症反应15例,未见异常6例。术后出现硬脑膜下积液l例。16例病人随访3-12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发生;行DSA复查13例,颅底异常血管明显减少10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改良EDAS术安全、微创,治疗缺血烟雾病近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缺血 脑-硬膜-动脉融合术 改良
  • 简介:摘要麻醉方法、麻醉管理及管理流程与急性缺血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后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关于麻醉方法孰优孰劣尚无共识,麻醉管理对AIS行EVT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也无指南性意见,管理流程仍需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文章从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麻醉管理的影响要素及麻醉实施,管理流程(包括院前及院内管理流程)3个方面对AIS患者行EVT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优化麻醉管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神经功能预后
  • 简介:摘要是指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导致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过去的观点认为,TIA发作持续24小时以内,有人研究提示,颈内动脉TIA平均发作时间是14分钟,椎基底动脉TIA平均发作时间是8分钟。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西医药 治疗
  • 作者: 崔海马玉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8-18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8期
  • 机构:国内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药品种较多,我们用云南昆明制药厂生产的一种新药—血塞通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了双盲对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共90例,其中血塞通治疗组50例;低分子右旋糖酐组40例,疗效差异显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急性缺血血管病患者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9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血管病且无治疗禁忌症患者56例,辅以脑复康、胞二磷胆碱等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结果脑血管造影提示中各种危险因素所致血管粥样硬化病变是缺血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在预防治疗护理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论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脂等作为引发缺血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中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可减少其发病率。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