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网职工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度,评价心血管状态监测系统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7月在山东电力中心医院体检的3 435名35~59岁、无ICVD病史的电网职工。应用心血管状态监测仪测量其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率(PWV)、冠心病趋势性指标(CHDI)和心力衰竭趋势性指标(HFI)等,同时应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计算受检者未来10年ICVD发病危险(%),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与心血管状态监测仪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 435名受检者的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的中位数为2.1%,其中男性(2.9%)明显高于女性(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1,P<0.01)。ICVD 10年发病危险与CHDI(r=0.45)、HFI(r=0.12)和PWV(rLbaPWV=0.45,rRbaPWV=0.50,rbaPWV=0.51)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1);与ABI(rLABI=-0.24,rRABI=-0.23,rAABI=-0.42)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1),且在不同性别、体质指数亚组中的总体趋势相同(均为P<0.01)。结论ABI、PWV、CHDI、HFI与电网职工ICVD 10年发病危险相关,CHDI、HFI、PWV增高及ABI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ICVD远期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深圳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状况,为全面推行基于ICVD风险评估的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基线数据。方法2017年7月—2018年6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在深圳市10个区抽取20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选取纳入社区规范化管理、年龄≥35岁的高血压患者。对于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指标,应用深圳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ICVD发病高危评估模块,评估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估算和分析不同特征人群ICVD 10年发病风险等级。另外,选取35~59岁患者与自然人群比较,分析相对危险度。结果共调查30 015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6 165例(53.86%),女性13 850例(46.14%);年龄35~102岁,中位年龄59岁。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为3.77%,95%CI为3.72%~3.82%;高危6 405例(21.34%),中危5 771例(19.23%),低危17 839例(59.43%)。男性、已婚、流动人口、总胆固醇<5.20 mmol/L、不吸烟、无糖尿病、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ICVD发病风险等级较对应其他特征患者低,且随年龄、收缩压和体质指数增加,高危风险等级增大(P均<0.001)。选取15 652例35~59岁患者分析发现,社区高血压患者ICVD 10年发病风险较自然人群略高,相对危险度为1.27,95%CI为1.25~1.28(t=37.648,P<0.001)。其中,男性相对危险度为0.94,95%CI为0.93~0.95(t=9.906,P<0.001),各年龄段相差不大;女性相对危险度为2.05,95%CI为2.01~2.09(t=72.207,P<0.001),且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深圳市社区高血压患者ICVD10年发病风险尚处于较高水平,在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开展ICVD风险评估仍有必要。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降低ICVD发病风险的效果可能在性别间存在差异,男性患者ICVD发病风险已低于男性自然人群,而女性患者仍远高于女性自然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心脏血管造影诊断被确诊,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其均行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将检查结果与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与心脏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比较接近,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发现患者的平均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以及心输出量分别为(55.28±12.86)%、(56.53±4.38)mL和(3.72±1.28)L/min。结论: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能够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指导依据,有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不同年龄男女医护人员10年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的风险。方法应用"国人ICVD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对柳州市某医院不同年龄、35~59岁男女医护人员1273名10年内ICVD发病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柳州市同一年龄段男性医护人员10年内ICVD发病危险度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女医护人员ICVD发病危险度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升高;除35~年龄段女性外,柳州市男女医务人员10年内ICVD发病危险度均高于我国人群危险度平均水平(P〈0.05)。极低危人群、低危人群、中危人群、高危人群及极高危人群在柳州市男女医护人员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医护人员以极低危和低危人群为主(62.7%);而男性医护人员以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人群为主(78.0%)。不同绝对危险度医护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40~年龄段的医护人员主要为ICVD发病低危人群,50~年龄段的医护人员以中高危人群为主,在55~59岁的医护人员中高危人群占91.0%。男性医务人员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绝对危险程度≥10%的医务人员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显著高于绝对危险程度〈10%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柳州市男女医护人员10年ICVD的发病风险较高,均高于我国男女人群危险度平均水平,可能与他们的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较高有关。
简介:摘要介绍一例下肢血管缺血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病人的伤口护理、皮肤护理、营养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等。经过2个月的护理,患者伤口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创面范围较前缩小。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脑-硬膜-动脉融合术(EDAS)治疗缺血性烟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缺血性烟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缺血性烟雾病6例,双侧缺血性烟雾病15例,病人经CTA、MRA或DSA检查证实。行双侧改良EDAS术12例。单侧改良EDAS术9例。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硬脑膜内层病理检查提示:存在炎症反应15例,未见异常6例。术后出现硬脑膜下积液l例。16例病人随访3-12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发生;行DSA复查13例,颅底异常血管明显减少10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改良EDAS术安全、微创,治疗缺血性烟雾病近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9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且无治疗禁忌症患者56例,辅以脑复康、胞二磷胆碱等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结果脑血管造影提示中各种危险因素所致血管粥样硬化病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在预防治疗护理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论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脂等作为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中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可减少其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