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是一种肠特异性核转录因子,主要表达于小肠和结直肠,在正常胃黏膜不表达。CDX2参与了胃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其表达状态与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深入研究CDX2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有望为胃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CDX2转录因子 消化系统肿瘤 肠化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膜转移是严重影响胃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种子-土壤"学说被认为是解释腹膜转移的主要理论。由于腹膜转移结节初发时体积小,早期诊断尤为困难,因此,腹膜转移的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诊断方法已由临床病理因素逐渐向细胞学、乃至分子层面纵深发展,而包括影像组学在内的多组学整合评估,也进一步丰富了腹膜转移的精准诊断。腹膜转移可导致癌性腹水、肠梗阻及恶液质等相关并发症,是胃肠癌治疗的难点。以系统化疗为基础、手术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是胃肠癌腹膜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如何富集潜在获益的腹膜转移患者,如何判定转化手术的时机,如何进一步优化现有治疗方案,特别是转化手术后的患者如何制定治疗方案等,仍需通过完善研究设计和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解决。切实延长胃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是持续努力的目标。

  • 标签: 胃肠肿瘤 腹膜转移 化疗 评估 预防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细胞角蛋白19(CK19)的含量。方法:将50例复发性胃肠腺癌患者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转移取决于复发和转移。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动态监测化疗前后CK19的水平。结果:转移组血清CEA、CA19-9、CK19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肿瘤标志物 细胞角蛋白19 癌胚抗原 碳水化合物抗原19-9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胃肠护理干预对肠道术后患者肠道排气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肠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胃肠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当中,术前胃肠护理干预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 肠道术后患者 肠道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道手术患者行术前胃肠护理干预对其术后肠道排气情况的影响。方法:于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资料中随机选择100例并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50例/组,常规组行一般性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术前胃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接受不同方式的护理后,干预组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均早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提示研究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 肠道手术 肠鸣音 肠道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病人的疾病诊断依据,并结合全部的疾病信息,对患者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曾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选取时间为2015年8月-2019年8月,共31例,对所有患者的疾病诊疗资料进行整理,包括蛋白表达指标、病理特点分析等内容。另外,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情况展开追踪,统计患者复发、死亡人数。结果:在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结果的分析中,CD117阳性表达和CD34阳性表对应人数分别为27例、22例,对应比值分别为87.10%、70.97%,在患者随访调查中,共19位患者取得联系,病情复发或死亡患者共7例,对这些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结果进行整理,5例存在NSE阳性表达或S-100蛋白阳性表达。此外,在蛋白表达的比较中,潜在恶性和恶性患者与良性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从胃肠间质瘤患者蛋白表达情况上来看,CDll7与CD34标记物的特异性较强,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内容。另外,当患者确诊为恶性,需采取根治性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先天性纤维肉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回肠纤维肉瘤患儿的诊治经过,同时结合检索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4例胃肠先天性纤维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15例患儿中,男性9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2 d(1~150 d);消化道梗阻7例,消化道穿孔6例,消化道出血1例,无症状1例;病变部位分别位于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和结肠。所有患儿均行肿瘤所在肠管切除肠端端吻合术,术后1例行化疗,14例未行化疗,随访3~60个月不等,平均随访21.4个月,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等异常表现。结论胃肠先天性纤维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以消化道梗阻和穿孔为常见症状,行肿瘤的扩大切除肠端端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可以不进行化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婴儿 先天性纤维肉瘤 胃肠道 治疗
  • 简介:摘 要:用于胃肠检查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有多种,最常用的有胃肠钡剂检查、CT和MRI。近年发展的新的技术有:螺旋CT口服法小肠造影、胃肠螺旋CT三维重建、螺旋CT胃、结肠空气铸型成像、肠道MR水成象、MR结肠造影、以及CT、MRI仿真内窥镜技术。各种新技术在胃肠肿瘤诊断领域中发挥了作用,有助于胃肠肿瘤的诊断和肿瘤侵犯范围的术前评估。本文概述了胃肠肿瘤螺旋CT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新进展。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影像 CT诊断 进展
  • 简介:摘要当时光迈入2021年,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在胃肠肿瘤外科领域已经历30年之发展。随着国内临床研究意识的加强,许多大型医院已经设计并执行了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相关的临床研究,并获得初步结果,且被高质量期刊发表。国内临床病例数多,手术经验丰富等优势,正逐渐转化为高质量临床数据和临床证据的收获。本文就近年来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在胃肠肿瘤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做一回顾,以期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 标签: 腹腔镜 肿瘤
  • 简介:摘要胃肠癌腹膜转移是目前临床治疗的最大难题,解决该难题的根本之道在于临床医生准确把握胃肠癌腹膜转移的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基本掌握分子病理学机制,并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每一例患者诊治的临床决策过程中,做到"防""治"并举,积极预防、主动治疗。与临床治疗决策密切相关的胃肠癌腹膜转移的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有4点:(1)腹腔游离癌细胞或微癌灶定植于腹膜,对腹膜间皮细胞造成不可逆病理性损害;(2)定植的癌细胞进一步侵袭腹膜特定结构乳斑,启动加速侵袭性生长过程;(3)腹膜间质纤维化过程加重腹膜的结构性破坏;(4)癌细胞与乳斑中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腹膜转移癌生长的容受性免疫微环境。这4条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构成腹膜转移发展的恶性循环。临床医生只要准确把握这4点,就有可能掌握临床诊治决策先机,将应对性被动治疗变为预防性主动治疗,改善胃肠癌腹膜转移临床诊治现状。

  • 标签: 胃肠肿瘤 腹膜转移 病理机制 乳斑 间皮细胞 容受性免疫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时胃肠准备方法,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方法:分析选择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8月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的检查前做好全面的胃肠准备,并在检查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评分;检查顺利程度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是(92.57±1.35)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评分下降,与护理前对比存在差异,P

  • 标签: 腹部CT 增强扫描 胃肠道准备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的诊治价值及临床病理。方法:抽选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接收的胃肠间质瘤患者55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上述患者的诊断结果和肿瘤病理与免疫组化结果。结果: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率为100.00%,其CD117、CD34、S-100、desmin以及SM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73%、90.91%、43.64%、45.45%以及43.64%;上述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复发率为14.55%,转移率为5.45%。结论:手术为目前临床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主要措施,该疾病的免疫组化表型特殊,可根据免疫组化分析确诊。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150例胃肠手术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快速组实施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分数、满意度、胃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快速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胃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手术患者实施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胃肠道手术患者 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干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吞食磁力珠致胃肠损伤的临床特点、致病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30例吞食磁力珠致胃肠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1~10岁,患儿年龄为1岁的占33.33%(10/30),3岁以下占63.3%(19/30),6岁以下占80.0%(24/30)。所有患儿中26例有磁力珠接触史,其中13例吞食时间明确,吞食数目2~24枚。起病时间为数十分钟到数天不等,多在吞食数小时后发病。病程最短3 h,最长的3个月余。早期可无明显不适,逐渐出现腹痛、呕吐等,也可始终无明显症状。腹部X线片显示多个同等大小的圆形高密度影,呈串珠状或团状分布,动态观察可见位置固定,一般无膈下游离气体征象。根据磁力珠所在部位、是否出现胃肠穿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胃镜取出的6例均有胃黏膜水肿、溃疡等。腹腔探查的24例中,均有胃肠穿孔或瘘形成,其中致2处损伤17例,3处损伤1例,4处损伤2例,6处损伤2例,5处损伤1例,8处损伤1例;6例在胃肠间同时夹有肠系膜,致肠系膜穿孔,3例在胃肠间夹有没有磁力珠的其他肠管致该段肠管肠壁穿孔;2例同时出现肠扭转,1例同时出现腹内疝;1例发现合并有回肠梅克尔憩室。胃镜取出异物的6例,2个月后复查胃镜示胃损伤恢复正常。开腹手术取出的24例,消化道功能恢复后予进食;十二指肠、结肠肠管内置蘑菇头乳胶管引流的均在术后2~3周拔除引流管;结肠造瘘在术后3个月行关瘘手术。1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1例术后3个月出现肠粘连遂行二次手术。所有患儿的治疗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儿童吞食磁力珠危害极大,应及时采取外科干预措施,尽早争取胃镜下取出是关键。

  • 标签: 磁性异物 胃肠道损伤
  • 简介:摘要:快速康复外科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最新护理理念。与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案相比,ERAS护理方案的实施能够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消耗。ERAS护理方案在胃肠手术应用最为成功。本文综述了胃肠外科领域ERAS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胃肠道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CT 对胃肠卵巢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通过收集某医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卵巢转移瘤患者21例,回顾性分析其CT图像特点,旨在提高胃肠卵巢转移瘤的临床CT诊断水平。结论:CT 可显示卵巢转移瘤的形态、大小及内部特征, 对卵巢转移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