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VSD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应用于骨科皮肤缺损创面治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实验时间段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录入80名我院中骨科皮肤缺损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组内各设置40名患者并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处理时,研究人员给予患者常规换药处理,实验组内患者则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给予患者负压引流技术(VSD)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的愈合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的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感染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VSD负压引流手术应用于骨科皮肤缺损创面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使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得到提升,并且还能够有助于降低骨科皮肤缺损创面患者的感染事件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社区医院中老年人龋齿牙周病楔状缺损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谈调查的方式,对社区医院口腔科的老年人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内容。面谈则由专业口腔医生进行口腔检查,记录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包括龋齿、牙周病、楔状缺损等情况。结果:共调查110名老年人,其中有100名老年人患有龋齿牙周病楔状缺损,占比高达90.91%。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老年人患龋齿牙周病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为饮食习惯不当等。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老年人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对其口腔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结论:老年人患龋齿牙周病楔状缺损的情况较为普遍,需要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并开展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建议社区医院加大对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的投入,提高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建议医生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口腔治疗计划,以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外伤组织缺损治疗过程中使用皮瓣移植修复产生的积极效果,希望为提升治疗质量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20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运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通过观察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数据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巨大,符合统计学标准。结论:应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有利于突破常规治疗的局限,能够有效降低并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巩固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还可以满足患者对手外形美观度的追求,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符合标准的脑梗塞患者为分析对象,择选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为研讨期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至A、B两组,A组=25例,开展阿司匹林单一治疗方案,B组=25例,开展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案,随之进行数据分析,疗效比对。结果:两组在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值、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显著,B组显优A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采用联合用药形式开展治疗,优势性更强,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还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应用价值卓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耳后三瓣法修复先天性耳垂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应用耳后三瓣法修复先天性耳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方法是在耳后区域设计A、B、C 3个皮瓣,A瓣面积比缺损面积大10%~20%,向前下缺损的方向转移,用于修复耳垂缺损;B瓣设计成一个旋转皮瓣,向A瓣方向旋转,用于修复A瓣移植后的继发缺损;C瓣设计成一个滑行推进皮瓣,用于减轻耳后区创面的张力。术后观察皮瓣血运情况,有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以及伤口愈合后瘢痕情况。采用问卷对患方进行满意度调查,1~4分分别表示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男3例,女7例;年龄7~18岁,平均11岁;均为单侧耳垂缺损;术后出现感染1例,经局部消毒、口服抗生素治疗3 d后好转,局部小血肿1例,经换药后痊愈,无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无皮瓣坏死,修复后耳垂的色泽、形态、饱满度较好,耳后区域瘢痕较隐蔽。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8例,满意2例。结论采用耳后三瓣法修复先天性耳垂缺损,再造耳垂形态自然,瘢痕隐蔽,临床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修饰性再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收治129例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伴骨或(和)肌腱外露的患者,男11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17~59)岁。甲基质缺损0.4 cm×1.1 cm~1.8 cm×2.0 cm,骨缺损长度0.4~1.8 cm,软组织缺损1.6 cm×1.8 cm~3.2 cm×4.8 cm,采用清创游离趾组织瓣修复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77例趾腓侧皮瓣供区中17例直接关闭创面,60例缩小创面后10例采用植皮、28例采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22例采用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创面。52例甲瓣供区创面中49例采用人工真皮修复、3例趾甲基质全部缺损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至2022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皮瓣有无坏死,皮瓣外形、纹理、质地,再造拇、手指甲板外观,再造拇、手指指腹TPD,皮瓣瘢痕及对冷耐受性,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X线片评价再造拇、手指指骨骨愈合时间;供区趾外观、感觉、对冷的耐受性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1(18~24)个月,术后128例皮瓣成活,1例趾腓侧皮瓣发生皮瓣坏死,通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愈合良好。再造拇手指外形、纹理、质地及甲板与健侧拇、手指接近。再造拇、手指参照Zook指甲修复评定标准,优127例,良2例。再造拇、手指指腹TPD为4~10 mm,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再造拇、手指的瘢痕平均为0.6分,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再造拇、手指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3分,所有患者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27例,良1例,中1例。所有患者X线片示拇、手指指骨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2个月,无骨吸收、感染、骨不连及应力性骨折。供区趾长度与对侧趾无差别。除了趾甲根为供区外,供区趾外观与对侧趾多数差别不明显。供区趾趾腹TPD 4~8 mm;趾VSS评分平均为1.4分,VAS评分平均为0.7分;趾趾骨无应力性骨折发生;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趾修饰性再造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是一种值得推荐理想的方法,既可以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获得拇、手指良好的外观及满意的功能,又不会损失趾长度,对供区趾外形、感觉影响较小,且对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等均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