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甲状腺转移是指甲状腺以外的器官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转移至甲状腺,临床上较为少见,甲状腺转移肝细胞更为罕见。本文就我科收治的1例以“声音嘶哑伴颈部胀满不适”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完善全身化验检查无禁忌后进行了甲状腺全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伴右侧甲状腺转移肝细胞,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年半患者因全身多发转移去世。

  • 标签:
  • 简介:垂体转移是指颅内或颅外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垂体区域,包括垂体前后叶、垂体硬膜、蛛网膜、鞍膈等,是十分罕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可发生以乳腺癌、肺癌及甲状腺癌[1]转移,肝癌转移至垂体腺,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垂体转移癌 诊断 出血 病例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细胞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以突发颅内出血急性起病,术前诊断颅内转移瘤。于全麻下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细胞转移。术后复查MRI显示颅内多发转移瘤,辅以全脑放射治疗,出院1个后随访尚良好存活。结论肝细胞转移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尽管其预后极差,但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肝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于肝细胞转移应高度警惕。

  • 标签: 肝细胞癌 脑转移 临床特点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移植后转移影响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339例肝细胞行肝移植后转移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99例,女40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23~73岁。339例病人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方法以2∶1比例分为训练集226例和验证集113例。病人均行经典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观察指标:(1)训练集和验证集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2)随访情况。(3)肝细胞肝移植后转移影响因素分析。(4)肝细胞肝移植后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转移率和绘制转移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评价。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误差。结果(1)训练集和验证集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训练集和验证集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情况:训练集226例病人与验证集11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训练集病人随访时间为5.2~6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9.3个月;验证集病人随访时间为4.3~6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0.4个月。截至末次随访时间,训练集病人中21.24%(48/226)发生转移,发生转移中位时间为8.5个月;验证集病人中19.47%(22/113)发生转移,发生转移中位时间为7.8个月。训练集和验证集病人术后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44,P>0.05)。(3)肝细胞肝移植后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甲胎蛋白、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术后治疗是影响肝细胞肝移植后转移的相关因素(风险比=0.465,3.413,1.140,3.791,2.524,2.053,1.833,95%可信区间为0.263~0.822,1.740~6.695,1.091~1.191,1.763~8.154,1.903~3.349,1.047~4.027,1.038~3.23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长径、血管侵犯是肝细胞肝移植后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0.462,1.076,2.170,95%可信区间为0.253~0.843,1.013~1.143,1.545~3.048,P<0.05)。(4)肝细胞肝移植后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肝细胞肝移植后转移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C-index为0.810,95%可信区间为0.758~0.863;在验证集C-index为0.802,95%可信区间为0.723~0.881,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训练集中,6个月、1年、2年列线图预测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95%可信区间为0.725~0.905)、0.863(95%可信区间为0.809~0.917)、0.835(95%可信区间为0.771~0.900)。验证集中,6个月、1年、2年列线图预测模型ROC的AUC分别为0.873(95%可信区间为0.801~0.945)、0.858(95%可信区间为0.760~0.956)、0.841(95%可信区间为0.737~0.945)。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列线图模型公式=33.300 06+(-33.300 06)×年龄(≤50岁=0,>50岁=1)+2.857 14×肿瘤长径(cm)+31.585 71×血管侵犯(M0=0,M1=1,M2=2,肉眼栓=3)。模型风险评分最佳阈值为77.5分,风险评分≥77.5分为高危组,风险评分<77.5分为低危组。训练集中,高危组和低危组病人6个月、1年、2年肝移植后转移率分别为16.7%、39.2%、46.4%和1.4%、4.1%、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86,P<0.05)。验证集中,高危组和低危组病人6个月、1年、2年肝移植后转移率分别为17.6%、29.0%、39.5%和0、3.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5.29,P<0.05)。结论年龄、肿瘤长径和血管侵犯是肝细胞肝移植后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肝细胞肝移植后转移发生风险。

  • 标签: 肝肿瘤 肝移植 肺转移 列线图模型 血管侵犯
  • 简介:摘要肝细胞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复发快,整体预后差。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腺外科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手术治疗的37例肝细胞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肝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数目及分布、手术治疗方式等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肝细胞淋巴结转移患者整体预后差,单发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后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多发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易短期内复发、转移,术后生存时间短,靶向治疗可能是肿瘤复发后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形肌动蛋白1(astrotactin 1,ASTN1)与肝细胞(HCC)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公共数据库下载HCC的RNA表达谱数据和临床信息,比较HCC组织和旁对照组织ASTN1 mRNA的表达水平。ASTN1 mRNA在旁组织差异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根据ASTN1表达高低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两组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STN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siRNA技术沉默HCC细胞中的ASTN1基因,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穿膜细胞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HCC组织ASTN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22(0~0.137),明显低于旁组织的0.037(0.004~0.216) (Z=-12.297,P<0.05)。生存分析显示ASTN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预后更好(HR=0.48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ASTN1低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52,95%CI:1.635~2.313,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siRNA-1和siRNA-2组穿膜细胞数为(88±7)、(89±5)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3)个(LSD-t=11.720,15.150;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沉默ASTN1基因后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强。结论ASTN1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ASTN1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ASTN1可作为判断HCC患者生存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癌,肝细胞 ASTN1 预后 生物学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同一患者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肿瘤很常见,但一个肿瘤转移到另一个肿瘤中,即肿瘤间转移(tumor-to-tumor metastasis,TTM)却非常罕见。肺癌向肾癌转移是最常见的肿瘤间转移。我们报道了1例46岁男性,因右侧肾脏肿物行右肾根治术。肿物为肾透明细胞,其内可见多灶游离的微乳头状结构。随后患者行左下叶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支持肾透明细胞内的微乳头状结构来源于腺癌转移。肿瘤间转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晰。明确诊断对于临床及病理均是一项挑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中表达VEGFR-1的造血前体干细胞肝细胞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2例肝细胞转移组织(研究组)、20例正常组织(对照组)中VEGFR-1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病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VEGFR-1的阴性表达3例,阴性率为13.6%,阳性表达19例,阳性率为86.4%;对照组VEGFR-1的阴性表达15例,阴性率为75.0%,阳性表达5例,阳性率为2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细胞转移中VEGFR-1呈高表达,分析VEGFR-1表达可谓肝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VEGFR-1 造血前体干细胞 肝细胞癌肺转移 表达 临床意义
  • 作者: 郑学超 霍明月 裴超帅 王建涛 张萌 陈英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唐山 063000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张家口 075132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石家庄 050011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
  • 简介:摘要肝细胞(HCC)是典型的炎症相关性癌症,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在HCC发生、发展和抗肿瘤治疗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免疫治疗效果与TIME密切相关,因此,靶向免疫微环境是治疗肝细胞的一项具有吸引力的策略。现阐述HCC免疫微环境的特点,基于免疫微环境的治疗方法,以及HCC对免疫疗法产生应答或抗性背后的免疫微环境信息。

  • 标签: 肝细胞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免疫细胞 免疫检查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8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37例,女91例;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47岁。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17例)、介入组(110例)、急诊切除组(36例)和联合介入切除组(联合组,65例)。介入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E)和(或)TACE。观察各组疗效。止血率和生存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保守治疗组止血率65%(11/17),1年生存率0。介入组止血率86%(95/110),1年生存率50%。急诊切除组止血率100%(36/36),1年生存率89%。介入联合切除组止血率达100%(65/65),1年生存率达84%。4组止血率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破裂出血行急诊手术切除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最佳,应作为首选方案。若出血速度快,生命体征不平稳,则建议行介入后肝切除。对于肝功能较差,全身情况较差,病灶多发或较大无切除机会者,可选择介入治疗或保守治疗。

  • 标签: 癌,肝细胞 破裂 出血 化学栓塞,治疗性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肝细胞,又称原发性肝癌,多由乙型肝炎经肝硬化发展而来。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消瘦,乏力,黄疸。早期CT表现肝内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增强扫描以动脉期强化为主要特征。做好早期诊断对患者意义很大,可以尽早的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或动脉栓塞治疗。

  • 标签: 肝细胞癌早诊断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的CT影像诊断分析。方法对肝细胞患者40例CT诊断影像表现对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肝细胞Ⅰ型15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肿瘤病灶大小为2.20~24.5cm,I型病灶为圆膨胀型,轮廓较为光滑规整边缘清晰,外部包围致密增强带,Ⅱ型病灶形状不规则,膨胀趋势。结论进展程度诊断在定位,定性诊断确定之后,要进一步对肝内病变全貌及肝外病变情况全面了解,从而,综合判断肿瘤的进展程度,以确定适宜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肝细胞癌 CT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高发区HCC可占90%以上。发病率男多于女,发病高峰年龄40~49岁。现将近年笔者运用CT诊断肝细胞的经验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癌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