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术后不同镇痛方式的对比研究,探讨简单、规范、有效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248人,随机分为阻滞组(124人)及静脉组(124人)。阻滞组在术前进行神经穿刺并留置导管,术后48h内持续镇痛、后期(至术后7天)负荷剂量镇痛;静脉组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至术后48h,后期采取肌肉注射药物镇痛。观察指标包括:术后6、12、24、48h以及3~7d的膝关节疼痛程度(静息、活动);术后3~7d患侧膝关节活动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12、24、48h,阻滞组的疼痛程度平均小于静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的静息痛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阻滞组的活动痛疼痛程度平均小于静脉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组术后3~7d膝关节的活动度明显大于静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出现副反应的比率明显大于阻滞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镇痛已经成为共识;神经阻滞镇痛在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利于锻炼等优点。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围手术期 镇痛 股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连续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术后自控镇痛(PCNA)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手术ASA分级I-II级经腋路进行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断指再植120例共155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A组用超声引导技术下行腋路连续神经阻滞;B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腋路连续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接自控镇痛泵,镇痛药配比相同。观察两组术后8.12.24.48h的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PCA按压次数。结果手术结束8h后的所有观察点连续A组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48hA组PCA按压次数(4.1±0.9)显著少于B组(7.5±1.27)(P<0.O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连续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用于上肢断指再植术后镇痛效果理想。

  • 标签: 超声 腋路 臂丛麻醉 断指 再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子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足月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名足月妊娠,胎位头位,要求阴道试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孕妇初产妇与经产妇各50名),A组(对照组)B组(利多卡因子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孕妇宫颈扩张时间,胎心率的变化,宫缩痛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宫缩痛及宫颈扩张时间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痛及宫颈扩张效果明显。两组胎心率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子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足月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减少了患者痛苦,缩短产程,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作用。

  • 标签: 利多卡因 子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臂丛神经阻滞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及与全麻比较在肩关节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均来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的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为全麻组,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来检测术前及术后72小时内的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c,PCIA)的使用时间及氨丁三醇的给药次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术前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术毕至术后48小时的VAS评分的比较有显著差异。A组使用PCA的时间明显比B组延长,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次数也明显少于B组。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与肩关节时候镇痛效果显著,对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也有帮助,使用镇痛药的次数减少,且镇痛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应减少。

  • 标签: 肩关节镜 臂丛神经阻滞 全麻 超前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相同容量的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经腹横平面腹壁神经(TAP)阻滞患儿腹腔镜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童外科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通过SPSS软件随机分为1组(n=30,采用0.0625%罗哌卡因),2组(n=30,采用0.125%罗哌卡因),3组(n=30,采用0.25%罗哌卡因)和空白对照组(n=30,采用生理盐水)(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4组患儿年龄、体质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均接受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记录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术后不同观察时刻FALCC评分、Ramsay评分、追加镇痛药物情况、不良反应及家长满意情况。结果①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方面,1,2,3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组分别与2,3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2,3组术后0.5h、1h、2h、4hFLACC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8h3组FLACC评分明显低于1,2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4组间术后24h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2,3组术后0.5h、1hRamsay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术后2h、4hRamsay评分与1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岁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应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选用罗哌卡因为局部麻醉药物,其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明确。相同容量下,高浓度局部麻醉药物较低浓度镇痛效果更完善、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罗哌卡因 腹壁神经阻滞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0.1%罗哌卡因②0.1%罗哌卡因+芬太尼2ug/ml产妇宫口开大至2~3指后,取左侧卧位,于腰椎2~3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2ml。5分钟后排除无全脊麻现象发生,然后各组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10ml.平面控制在胸10以下,接镇痛泵,将镇痛泵维持量以5―7ml/h,持续硬膜外腔输注至宫口开全停药。结论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ug/ml.在分娩镇痛中能有效降低镇痛。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硬膜外腔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腋路臂丛阻滞穿刺中损伤血管的机会方法40例行择期上肢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都采用血管旁两点法,观察组在确定腋动脉后在其皮肤上方放一注射针头套管,在针头套管两侧进针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损伤血管的机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阻滞穿刺中损伤血管的机会明显减少低于对照组。结论新方法可减少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血管损伤

  • 标签: 腋路 腋动脉 针头套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09-2014.09期间在我院ASAI-IV级择期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下肢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上肢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肌间沟/腋路阻滞。结果上肢感觉起效时间范围为1-5分钟,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范围为15-30分钟,完全阻滞时间范围为20-30分钟;下肢感觉起效时间范围为1-8分钟,BromageI级运动阻滞时间范围为10-15分钟,III级运动阻滞时间范围为15-30分钟。上肢术后镇痛时间(526.4±152.1)分钟明显短于下肢的(627.3±119.5)分钟,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麻醉中通过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具有显著效果,且定位准确,镇痛效果良好,临床作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定位 神经阻滞 麻醉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7-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老年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0例实施上肢和前臂老年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组);传统方法对照组(C组)。记录各组患者完成阻滞所需要的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观察各组穿刺操作的并发症。结果US组在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上短于(C组)(P<0.05);US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臂丛神经阻滞中。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老年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均为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I组按传统找异感方法实施肌间沟臂丛阻滞,两组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20ml。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II组(P<0.05),麻醉效果(VAS评分)优于II组(P<0.05),不良反应也低于II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盲探法操作时间缩短,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中78例作为研究组,另7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2%,对照组为89.34%,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5.33%,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肋间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满意度。方法40例择期或急诊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分两组,分别用22G静脉留置针及普通注器针头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并发症出现机率少。结论用22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是可行的,麻醉效果好。

  • 标签: 连续 臂丛神经阻滞 静脉留置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用于臂丛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66例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个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异感定位,两组患者采用的局麻药均为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20毫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麻醉效果优良患者31例(阻滞麻醉成功率93.94%),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患者25例(阻滞麻醉成功率75.76%),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要更加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异感定位 臂丛阻滞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腔阻滞对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入院的124例产妇进行治疗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腔镇痛,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情况。结果经过镇痛10min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达100%,对照组镇痛有效率只有9.6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腔镇痛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复合 芬太尼 硬膜外腔 镇痛
  • 简介:目的对颈中交感神经阻滞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共65侧耳,分为两组:30侧耳为治疗组、35侧耳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颈中交感神经阻滞进行治疗,1次/d,1个疗程包含10次,相邻两个疗程之间需要间隔7d,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中交感神经阻滞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不仅颈中交感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较高,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性较高。颈中交感神经阻滞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神经性耳聋耳鸣 治疗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需要进行颈丛神经阻滞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病人,根据使用的神经阻滞剂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观察组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小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持续时间比较、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甲磺酸罗哌卡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有着麻醉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镇痛效果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颈丛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