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咯血患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后,对病变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检塞止血。结果8例患者咯血停止。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咯血是急症止血可靠,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形成了呼吸介入诊疗综合体系。传统危重症救治方法联合介入诊疗技术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其中,呼吸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血管介入联合呼吸内镜介入在呼吸危重症尤其是大咯血、重症感染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诊疗方面展现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希望通过对血管介入联合呼吸内镜介入在大咯血、重症感染和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帮助呼吸学界提高对介入呼吸病学的认知。

  • 标签: 危重病 血管内操作 咯血 肺肿瘤 呼吸内镜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急性血栓栓塞症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血栓栓塞症患者,对患者进行置管溶栓手术,对比溶栓法前、后栓赛尿激酶2小时临床参数的变化。结果溶栓过程中,急性血栓栓塞症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出血,其血压和心率较为平稳,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对于急性血栓栓塞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和尿激酶2h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置管溶栓手术 护理
  • 简介: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指肺动脉与肺静脉问存在异常交通,造成右向左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临床罕见.发病率为0.02‰~0.03‰,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达11%l一“。我院于2001年6月-2011年8月对7例AVF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报道如下。

  • 标签: 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对大泡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2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都实施微创外科治疗。实验组患者运用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VAMT),对照组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手术治疗。结果: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以及一年后的随访进行记录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引流量与出血量以及平均盐酸哌替啶总量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对大泡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结论: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都属于微创外科手术,具有创伤面小并且并发症也少以及患者手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可以根据患者治疗时的状况对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肺大泡 微创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疾病的介入呼吸病学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贵航贵阳医院9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的时间段在2015年6月—2018年6月。根据表现型的不同来对患者进行分组,48例0级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组,48例1级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今年接受介入呼吸病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均有了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4%,对照组为10.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介入呼吸病学治疗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疾病均有较好效果,但要注意患者的具体病症类型,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避免出现过多不良反应,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介入呼吸病学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对患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设为介入治疗组,同时设置健康对照组50例。健康对照组与介入治疗组术前、术后10d分别进行潮气呼吸功能测定。结果介入治疗组患儿术前潮气呼吸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每分通气量(MV)无明显差异(P〉0.05),呼吸频率(RR)增快,潮气量(VT/kg)减小(P〈0.01);吸气时间(TI)及吸呼比(TI/TE)缩短(P〈0.01);达峰时间(TPEF)、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VPEF)及达峰容积比(VPEF/VE)降低(P〈0.01);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PTEF)增快(P〈0.01),剩余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减低(P〈0.01),而剩余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75%)、剩余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50%)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组患儿术后10d潮气呼吸功能与术前相比,RR下降,VT/Kg增加(P〈0.05),TI及TI/TE上升(P〈0.05或P〈0.01);TPEF、TPEF/FE、VPEF及VPEF/VE增大(P〈0.05或P〈0.01);PTEF减慢(P〈0.05),TEF25%增加(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介入治疗能改善先心病患儿功能,但功能的完全恢复尚需要一定的时间。

  • 标签: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心脏病/畸形 心脏病/外科学 呼吸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将细节围术期护理对接受CT引导下肿瘤微创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接受CT引导下肿瘤微创介入术治疗患者,共计80例,收治时间为2019年12月到2021年12月之间。按照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其中40例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另外40例设为研究组实施细节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 (P<0.05);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将细节围术期护理对接受CT引导下肿瘤微创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有着极为确切的作用,能够对并发症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围术期 CT 肺肿瘤微创介入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将细节围术期护理对接受CT引导下肿瘤微创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接受CT引导下肿瘤微创介入术治疗患者,共计80例,收治时间为2019年12月到2022年12月之间。按照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其中40例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另外40例设为研究组实施细节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 (P<0.05);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将细节围术期护理对接受CT引导下肿瘤微创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有着极为确切的作用,能够对并发症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围术期 CT 肺肿瘤微创介入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将细节围术期护理对接受CT引导下肿瘤微创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接受CT引导下肿瘤微创介入术治疗患者,共计80例,收治时间为2019年12月到2022年12月之间。按照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其中40例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另外40例设为研究组实施细节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 (P<0.05);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将细节围术期护理对接受CT引导下肿瘤微创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有着极为确切的作用,能够对并发症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围术期 CT 肺肿瘤微创介入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畸形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收集2006-2009年4例动静脉畸形患者,对经皮穿刺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栓塞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病历中3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病例,共栓塞5次。栓塞后造影检查单发病灶完全消失,多发病历主要畸形血管消失。所有病历临床症状消失。所有病例随访3月-3年无复发。结论对动静脉畸形的患者进行DSA检查能明确异常血管的特征,介入栓塞治疗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肺动静脉畸形 DSA检查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与内镜介入两种方法治疗可切除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可切除腺样囊性癌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42~87(56.6±12.5)岁。25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行内镜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为内镜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为手术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2组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以及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肿瘤大小、位置、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R2切除患者。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187.4±37.6)min、术中出血量为(107.2±31.3)mL,分别大于内镜组的(105.8±19.6)min、(45.89±14.6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0、6.51,P值均<0.001)。手术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8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例,内镜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4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5例患者术后随访6~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2.3个月。随访期间,手术组患者死亡2例,内镜组患者死亡5例。内镜组术后胃肠部位转移1例、局部进展4例,手术组术后同侧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2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内镜组总体生存期平均为61.9[95%可信区间(CI)48.0~75.9]个月、无复发生存期平均为50.7(95%CI 31.6~69.8)个月,分别短于手术组的83.1(95%CI 75.8~90.4)个月、86.7(95%CI 78.6~94.8)个月,仅无复发累积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20)。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可切除的腺样囊性癌,患者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优于内镜治疗,且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率较低,因此推荐其为可切除的腺样囊性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肺肿瘤 肺腺样囊性癌 手术治疗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面临着严峻挑战。这种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多个方面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为防止COVID-19患者治疗期间长期卧床休息、活动量小、药物不良反应等导致的各类并发症,保证患者全方位的康复并及早回归社会,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呼吸康复手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经验教训,探讨康复在COVID-19中的运用和时机,以期为COVID-19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康复 介入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全不张的临床意义,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和预后指标。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9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263例恶性阻塞性全不张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左全不张137例,右全不张126例;男206例,女57例;年龄(60.0±0.9)岁,年龄范围为8~84岁。术前均行胸部CT检查,随后均行支气管镜介入削瘤治疗。按照术后疗效分为复张组226例,未复张组37例;复张组再分为完全复张组112例,部分复张组114例。通过组间对照了解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全不张的病因主要是原发性肺癌(219/263,83.3%),其中鳞癌所占比例最高(150/263,57.0%)。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复张(226/263,85.9%),术后KPS评分及气促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2015-2019年治疗的患者复张率明显高于2005-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不张的完全复张率高于右肺不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不张中,Ⅷ区阻塞的复张率高于Ⅶ区,完全复张率明显低于Ⅶ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由转移癌引起的不张的复张率及完全复张率均明显高于由原发性肺癌引起的不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支气管镜介入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引起全不张疗效肯定,疗效与术者经验、阻塞部位以及病因有关。

  • 标签: 肺不张 支气管镜 气道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表型慢性阻塞疾病的介入呼吸病学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表型从而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为1级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观察组患者为0级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呼吸病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通过治疗干预以后,两组患者的呼吸不畅情况均有了明显的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8%,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差不显著。不过,从研究结果来看介入治疗0级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论:针对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实施介入呼吸病学治疗方法均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不过,在实施治疗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患者的实际病症类型,从而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进而增强整体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介入呼吸病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5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临床介入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的CTA检查显示随着供血肺动脉的充盈均有“瘤囊”早期显影,同时可见引流静脉及左心房早显,这些瘤囊多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其中病灶分型中简单型20例,复杂型5例。所有患者临床行介入栓塞治疗,22例患者临床体征基本消失,3例患者临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是临床动静脉畸形诊断的首选诊断方式,对于疑似动静脉畸形患者及时行CTA检查十分必要,临床中对确诊患者及早行介入栓塞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肺动静脉畸形 栓塞 影像学诊断 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比较2组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管理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并减少急性加重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儿童获得性声门下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例获得性声门下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病例均在支气管镜下诊断,均在全麻喉罩、支气管镜下行介入治疗(激光、钳夹、冷冻、球囊扩张)。所有患儿接受6~12个月的随访。结果8例患儿术后即刻均顺利拔管撤机,1例因吸气困难反复插管,染色体结果提示猫叫综合征,家长放弃治疗;1例因再次肺部感染家长放弃治疗。另6例患儿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喉鸣等症状明显改善,内镜下可见狭窄处明显增宽,4.0 mm内镜均能顺利通过;4例已达临床治愈,治疗次数约3.25次/例(13/4);2例症状消失,目前尚在随诊中;患儿均未见严重出血、窒息、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结论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是解决儿童声门下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声门下狭窄 支气管镜 肺介入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