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职业及环境暴露相关性肺病为由于吸入职业或生活环境中的粉尘颗粒或化学烟雾导致的肺部疾病,目前其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信息以及影像学表现。其病理学表现较为多样,但也具有一定特征性。本文总结并详细介绍职业相关性肺病的常见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诊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提高病理及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肺病理特征,为类似病例的临床救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OVID-19患者从发病到危重型快速进展过程中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支气管镜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动态变化和心肺病理解剖结果。结果该例患者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后第9天入院。患者起病后从轻症到重症,再到危重症分别经历了12和18 d,在第28至45天期间接受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以及心肺联合移植术,术后第2天死亡。患者有8年高血压病史。早期症状轻,炎症指标升高、淋巴细胞减少。治疗效果差,病情进展迅速,多次病毒核酸检测转阴之后病情仍加重,并逐渐发展为肺出血和实变,大量分泌物和肺内出血导致肺功能丧失、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肝功能异常。予右肺移植和原位心脏移植术后不能维持循环稳定而死亡。肺病理检查可见气管及支气管内存在大量黏液、暗红色分泌物和血块,病理改变主要为肺组织出血坏死、肺泡炎、纤维素性渗出和小血管病变,心肌细胞水肿和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COVID-19危重型患者从轻症到危重症、死亡进展快速,危重症阶段发生肺、心和肝脏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肺病患者感染菌种、组织病理特征与CT影像特点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来广州市胸科医院接受检查及治疗的57例NTM肺病患者,男性18例,女性39例,年龄18~72岁。回顾性分析其菌种鉴定、病理组织检查及CT影像学等资料。结果57例NTM肺病患者包含25例胞内分枝杆菌、22例龟-脓肿分枝杆菌、5例鸟分枝杆菌、3例堪萨斯分枝杆菌和2例蟾蜍分枝杆菌感染者;其中小叶结节状影、支气管扩张影、空洞影发生的例数分别为10、7、8,5、10、7,2、1、2,0、2、1和1、1、0;肉芽肿、多核巨细胞、钙化灶、纤维包裹性结节发生的例数分别为25、25、3、3,22、22、1、0,5、5、1、1,3、3、0、0和2、2、0、0。在51例坏死性肉芽肿、6例非坏死性肉芽肿、36例以郎汉斯巨细胞为主、21例以奇异形巨细胞为主等病理改变中,发生小叶结节状影、支气管扩张影、空洞影发生的例数分别为16、17、18,2、4、0,10、10、16和5、7、9,钙化灶、纤维包裹性结节等病理学改变则仅见空洞CT影像。结论不同NTM肺病其病理改变、CT影像各有其特点且相互关联,值得深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骨密度、营养状况、肺功能等指标,来判定COPD对于患者骨密度所造成的影响。方法 将在本中心进行老年健康体检的患有COPD的患者30例纳入临床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时选择年龄范围大致相同的健康体检人员纳入对照组,通过双能X线进行骨密度检查,另外还应需要针对患者的肺功能、体重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骨密度、肺功能以及体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OPD患者全身骨密度与体重指数以及FVC%pre、FEV1%pre以及PEV/FVC呈现正相关。结论 研究表明COPD患者骨密度显著低于同年龄对照组健康者,且COPD患者的骨密度与肺功能指标以及患者营养状况呈现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方法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石蜡包埋标本诊断肺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45例患者病理组织学形态、抗酸杆菌形态特征及临床、影像、细菌学资料;荧光PCR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基因序列IS6110;探针熔解曲线方法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选取同期确诊肺结核病例5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TM肺病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34例(75.6%,34/45),非坏死性肉芽肿1例(2.2%,1/45),非肉芽肿病变10例(22.2%,10/45);坏死为粉染坏死、富于核碎片的嗜碱性坏死及化脓性坏死,与肺结核比较,后者更多表现为粉染坏死及嗜碱性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0,P=0.001;χ2=7.449,P=0.006);17例(37.8%,17/45)NTM肺病中观察到巨大奇异形多核巨细胞,与肺结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6,P<0.01)。抗酸杆菌数量多少不一,形态多样,胞内分枝杆菌常见大量抗酸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奇异形抗酸杆菌易见。胞内分枝杆菌18例(40.0%,18/45),蟾蜍分枝杆菌8例(17.8%,8/45),鸟、堪萨斯、龟分枝杆菌各6例(13.3%,6/45),猿猴分枝杆菌1例(2.2%,1/45)。结论NTM肺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值得病理医师关注,仅靠组织形态学特征和抗酸杆菌形态特点不能明确诊断,分子病理学方法是确诊结核病和NTM肺病的重要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肺病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检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尘肺病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病理生理机制。结果:66例尘肺病患者中,VC、FVC和DLCO均值分别为(62.3±12.4)%、(60.1±11.7)%和(45.2±10.3)%预计值,均显著低于正常范围。LVEF均值为(55.4±7.6)%,LVEDD均值为(52.1±6.3)mm,提示心脏功能受损。分析显示,尘肺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衰退与肺部纤维化程度、长期缺氧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结论:尘肺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肺功能衰退,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肺部纤维化、长期缺氧及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因素。针对这些机制,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肺病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检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尘肺病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病理生理机制。结果:66例尘肺病患者中,VC、FVC和DLCO均值分别为(62.3±12.4)%、(60.1±11.7)%和(45.2±10.3)%预计值,均显著低于正常范围。LVEF均值为(55.4±7.6)%,LVEDD均值为(52.1±6.3)mm,提示心脏功能受损。分析显示,尘肺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衰退与肺部纤维化程度、长期缺氧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结论:尘肺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肺功能衰退,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肺部纤维化、长期缺氧及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因素。针对这些机制,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JNET分型的病理改变基础。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2015年1月—2018年6月行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检查并取得术后病理标本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资料,对其内镜JNET分型及病理特征(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表面黏膜筛网状结构、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1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病变长径均>1.5 cm,其中内镜治疗74例,外科治疗7例。表面黏膜筛网状结构出现频率为JNET 2A型(2.78%)<3型(20.00%)<2B型(42.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出现频率均为2A型、2B型<3型,3型与2A型、2B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在JNET分型与病理诊断相符组与不符组间出现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JNET分型中2B型提示病理特征为黏膜表面筛网状结构,3型提示病理特征为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可能是影响JNET分型诊断准确性的病理干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