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与误诊病例超声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超声诊断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25例腮腺区病变超声表现,观察肿块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钙化、后方回声及内部血流信号,讨论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声像图特征和误诊重叠性。结果25例术前超声诊断为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病理证实符合仅有22例,3例误诊。结论超声检查对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对其定性有更大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44v6和BRAF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35例有颈淋巴结转移,15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4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进行了CD44v6和BRAF的检测。结果癌肿组的CD44v6和BRAF阳性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和BRAF的阳性率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CD44v6、BRAF可以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指标;CD44v6、BRAF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评估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胆管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4—2011年确诊的7例胆管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期有关胆管乳头状瘤的报道11篇文献29例患者,并进行分析。结果胆管乳头状瘤临床表现为腹痛占91.7%,腹痛伴有黄疸占72.2%;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占69.4%,CA19-9升高占37.5%;影像学提示胆总管扩张占88.9%,组织学检查癌变占30.6%,随访28例,复发率为53.6%,病死率为35.7%。结论胆管乳头状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该病的确诊最终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临床诊断分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查、CT扫描、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对我科收治的2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检查仅10例疑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癌,16例均于术中冰冻和术后病理确诊。伴颈淋巴结转移2例。26例中有18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5年,8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10年。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在女性发病较多,以单发癌结节为主,对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时应仔细触诊。首次手术应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有淋巴结转移者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可取得较好疗效。应综高频超声检查、CT扫描、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等方法以求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检出率。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8例喉乳头状瘤患儿及家长行术前心理干预,术后气管切开患儿气道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结果28例患儿中,气管切开患儿11例在院内拔管出院,3例戴气管套管出院,其余患儿呼吸均通畅无憋气,预后效果好。结论通过护理人员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延长了再次手术的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如何更加彻底切除鼻腔鼻窦乳头状瘤,降低术后病变的复发率。方法选自2004年—2010年在我院术前术后经病理诊断为内翻乳头状瘤的患者42例次,按分级后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部分联合上颌窦前壁开窗(柯陆氏)手术或上颌窦内壁大部分切除术,额窦鼻外开放术等开放上颌窦,筛窦,蝶窦,额窦,彻底的切除肿瘤防止复发。术后换药,随访1~3年。结果42例中5例复发经再手术治疗。4例在换药随访中对可疑部位组织予清除烧灼后未见复发,总治愈率88%。结论对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治疗需根据CT及内镜检查明确病变范围部位,根据病变范围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联合手术方式,有利于更彻底切除肿瘤。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SPT)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47例SP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行手术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体尾+脾切除术18例、胰尾切除术2例、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肿瘤局部切除术9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2例;开腹探查术2例。术后出现胰漏14例,胆漏2例,出血3例,腹腔感染3例,胃瘫4例。45例术后随访3~68个月,平均32个月,其中随访〉24个月29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结论胰腺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及MRI是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CT均表现为鼻腔或鼻窦软组织密度灶,2例CT增强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中度强化,2例在MRIT1、T2序列上信号与脑灰质接近,中度强化。其中25例为单侧发病(左侧13例,右侧12例),2例累及双侧。1例仅表现为左侧鼻前庭小息肉样结节;累及中鼻甲区域26例,其中8例累及上颌窦,累及筛窦、鼻咽部各4例。该组中9例见筛骨骨质硬化;5例癌变者均发现筛孔状溶骨性破坏,其中2例累及颅底。结论内翻乳头状瘤好发于单侧中鼻甲区域,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当发现溶骨性破坏时提示内翻乳头状瘤恶变。MRI对内翻状乳头状瘤软组织边界的显示较CT清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钠碘转运体(sodium/iodidesymporter,NIS)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后患者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通过免疫组化法对NIS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根据表达强弱分为0,1,2,3分,对两组患者NIS蛋白表达水平进行t检验,并观察NIS蛋白表达部位分布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NIS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而结节性甲状腺肿NIS蛋白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浆,表达阳性评分分别为1.45±0.77和1.07±0.47,甲状腺乳头状癌NIS蛋白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NIS表达水平升高,但是存在功能定位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从我医院选取2009年12月份至2011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患者的病例为分析的依据,共计68例。通过对患者进行CT检测、原位杂交HPV检查等常规性检查,对患者的的病症进行确诊,按照比例进行随机分组,将68例患者分为三个组别,分别进行诊治。结果A组22例患者,12例治愈,另有3例有所好转,治愈率达54.55%;B组患者23例,19例治愈,好转2例,治愈率达82.60%;C组患者23例,21例治愈,好转2例,治愈率达91.30%。结论通过三组治疗,我们发现在治疗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疾病中,采用鼻内镜手术疗法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望能够在今后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病理学特点与其复发和癌变的关系。方法对42例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1-3年随访,对随访结果与其相应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多参数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发生部位与肿瘤的复发、癌变无关(p>0.05);②鼻内窥镜手术(或内窥镜辅助手术)没有显著降低癌变率(p>0.05),但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③对临近骨质的侵犯、瘤细胞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核分裂像多少与癌变、复发有关(p<0.01)。结论手术方式的改进,降低了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复发率,但没有改变其癌变率;瘤细胞不典型增生、核分裂像可能与癌变、复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