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微血管密度检测方法及标志物选择、微血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其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综述,对其指导临床判断不同肿瘤类型生长、浸润及转移程度所存在的差异做一简要评述,为后续通过开展微血管密度的深入研究以完善临床预测、治疗肿瘤,准确判断其预后的方法提供指导。

  • 标签: 恶性肿瘤 微血管密度 临床病理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面肌痉挛患者60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情立即缓解、疗效优者占(90%);术后延迟缓解、疗效良者占(4%)。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高,长期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病死率极低,尤其适合身体情况好,无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动脉悬吊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悬吊法19例资料,包括面肌痉挛13例,三叉神经痛6例。结果术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4.7%(18/19),随防3-24个月,平均10.1个月,随访期间治愈率94.7%(18/19),无复发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1例,出院时治愈,轻度面瘫及听力下降1例,面部麻木1例,随访期间均自愈。结论在责任血管粗大、迂曲变长或穿支较多,难以常规减压的情况下,悬吊法的应用可提高手术有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是对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有益补充和改良。

  • 标签: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显微血管减压 悬吊法 责任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配合过程,总结护理配合要点。结论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体位特出,术中配合繁琐,专业性强,术中配合专业化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缩短手术时间的关键。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血管减压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87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结果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1%,B组为23.3%,A组患者满意度为95.5%,高于B组(67.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患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s-CRP与T2DM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入选6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脏超声、Hs-CRP、肾功能、眼底等检查,并对Hs-CRP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结果①糖尿病病程、Hs-CRP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呈正相关,且明显高于对照组。②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Hs-CRP明显升高,且是预测心血管危险最有力的炎性标志物之一。早期测定Hs-CRP水平有助于评估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病情及预后。

  • 标签: 糖尿病 Hs-CRP 微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疼痛消失16例。结论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受异常血管压迫所致。主要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性、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1。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分析我院开展的34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效343例,有效率为98.56%。术后并发症,头皮下积液4例,脑脊液漏6例,头疼并发热85例,耳鸣6例,听力下降或丧失9例,面瘫7例,共济失调4例,延迟愈合70例。结论通过对术后并发症的分析,探讨了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我院自2007年7月~2012年12月,对34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病人进行了微血管减压手术,有效率达98.56%。现对术后相关并发症作临床分析,以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预防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集1999-2008年间我院泌尿外科手术确诊TCC患者的病理切片共37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表达,计数MVD,并与同期因其他疾病获得的正常膀胱组织56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与TCC患者中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0及72.3%,MVD值分别为10.1±4.7及2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F表达与MVD密切相关。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6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做好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及并发症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治愈16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显微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显微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微血管减压术可以显著的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显微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X-2蛋白、NM23-H1mRNA基因与微血管密度值与胃癌组织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77例胃癌组织、20例肠化生胃粘膜组织和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DX-2蛋白、NM23-H1mRNA基因与微血管密度值。结果CDX-2蛋白、NM23-H1mRNA基因及微血管密度值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结论胃癌微血管的生长促进胃癌的浸润和转移,CDX-2蛋白和NM23-H1mRNA基因共同抑制胃癌的浸润和转移。

  • 标签: 胃肿瘤 微血管密度值 NM23-H1 mRNA基因 CDX-2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以及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姜黄素分为0、20、40及80μmol/L四个实验组,分别用MTS法、划痕实验、成管实验以及Hoechst33258与TUNEL双重荧光检测姜黄素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增殖、迁移、成管以及凋亡的影响。结果MTS结果显示从姜黄素与HMVEC-Ls共同培养的第1d开始,(20-80)μmol/L三个浓度组均可抑制HMVEC-Ls增殖,与对照组(0μg/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80μmol/L组抑制HMVEC-Ls增殖能力最显著(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0-80)μmol/L四个姜黄素浓度组HMVEC-Ls迁移率分别为(92.33±5.01)%、(82.50±5.09)%、(63.00±5.73)%及(41.00±4.15)%,各实验组HMVEC-Ls迁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尤以80μmol/L组HMVEC-Ls迁移率最低。成管实验。结果(0-80)μmol/L四个姜黄素浓度组HMVEC-Ls成管长度分别为(2.76±0.14)、(1.76±0.09)、(0.90±0.16)、(0.34±0.07)mm/视野,各实验组HMVEC-Ls成管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尤以80μmol/L组HMVEC-Ls成管长度最小。Hoechst33258与TUNEL双重荧光染色。结果在姜黄素与HMVEC-Ls共同培养过程中HMVEC-Ls发生了凋亡。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管样形成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从而有效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一种非常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 标签: 姜黄素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性血管新生 抑制
  • 简介:目的描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肌微血管损伤在心肌灌注显像(MPI)中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特征与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3例T2DM患者分为2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组(狭窄<50%)35例和CAG异常组(狭窄≥50%)68例。对2组病例分别进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乙腈(MIBI)静息MPI(R-MPI)和硝酸甘油介入MPI(NTG-MPI),并应用ECToolbox软件对显像结果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R-MPI共检出灌注稀疏256个节段,其中CAG正常组75个节段,CAG异常组181个节段(χ2=8.90,P<0.01)。NTG-MPI共检出灌注稀疏426个节段,其中CAG正常组137个节段,CAG异常组289个节段(χ2=1.09,P>0.05)。CAG正常组反向再充填62个节段,占30.7%(62/202);CAG异常组反向再充填145个节段,占32.7%(145/443);两组相比,χ2=0.26,P>0.05。CAG正常组患者R-MPI总评分(SRS)、N-MPI总评分(SSS)、SRS与SSS差异值(SDS)与CAG异常组相比,t值分别为7.57、7.74、7.46,P值均<0.01。103例T2DM患者中,SDS<0者57例,占55.3%;SDS>0者39例,占37.9%;两者相比,χ2=6.32,P<0.05。无论是SDS>0还是SDS<0,CAG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t=5.46、7.92;P值均<0.01)。结论NTG-MPI中心肌缺血节段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T2DM患者冠状循环微血管损伤程度。

  • 标签: 糖尿病 硝酸甘油 放射性核素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恩度在恶性肿瘤中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主要概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在肺癌、食管癌、黑色素瘤中的应用。

  • 标签: 恩度 肺癌 食管癌 黑色素瘤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融合成像在胸腹壁复发恶性肿瘤供血动脉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术后胸腹壁复发肿瘤8例应用64层螺旋CT机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软件进行动脉期触发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腹壁肿瘤主要供血血管及肿物的显示融合,分析胸腹壁复发肿瘤血供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CT血管成像(CTA)图像,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起源及分布情况。结论:胸腹壁复发肿瘤供血动脉具有很大不确定性,64层螺旋CT血管融合成像可作为胸腹壁复发肿瘤常规检查方法,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腹壁 肿瘤
  • 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滤泡辅助T细胞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肿瘤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