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致胃肠粘膜损伤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随访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320例,其中致胃肠粘膜损伤2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0例,发现大便潜血实验阳性21例,发生率6.56%,其中黑便9例,为2.81%,服药后烧心、腹痛、腹胀11例,为3.44%,消化性溃疡7例,为2.19%,上消化道出血2例,消化道穿孔1例。结论长期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会引起胃粘膜不同程度的损害,应合理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胃肠道粘膜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阿司匹林所致胃肠粘膜损伤的干预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就诊的100例阿司匹林用药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组1和组2。组1用药期间行常规护理;组2行预防性护理。比较(1)用药护理满意度;(2)胃肠粘膜损伤发生率;(3)干预前和干预后病人生理、情感等生活质量因子的差异。结果(1)组2对比组1用药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2)组2对比组1胃肠粘膜损伤发生率更低,P<0.05;(3)干预前两组生理、情感等生活质量因子相似,P>0.05;干预后组2对比组1生理、情感等生活质量因子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用药过程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可确保用药安全,减少胃肠粘膜损伤发生,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阿司匹林 胃肠粘膜损伤 干预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胃肠粘膜屏障功能修复在烧伤治疗中的地位,为临床诊治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阐述胃肠道黏膜屏障的构成,以及烧伤患者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进而分析胃肠粘膜屏障功能修复的方法以及意义。结果胃肠粘膜屏障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解剖结构、正常的菌群生存以及健全的免疫功能。三者间任一条件受损,胃肠粘膜屏障即失去功能,进而出现细菌移位、腹腔感染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灯,给烧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蒙上阴影。结论严重烧伤患者需充分重视胃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恢复,需及时纠正隐性休克,早期需予以肠道营养支持、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清除氧自由基治疗,同时,L-谷氨酰胺、蒙脱石散等药物在肠道粘膜屏障保护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烧伤 胃肠粘膜屏障 功能修复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胃肠粘膜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与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前10天内服用NSAIDs类药物的76例(观察组),未服NSAIDs类药物的86例(对照组),两组之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男98例(60.5%),女64例(39.5%);平均年龄(35.35±13.67)岁。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60岁以上者、多个溃疡者;既往有心脑血管、溃疡出血病史者;发病前临床症状不明显;内镜检查显示胃粘膜损伤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多见,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年龄≥60岁、溃疡出血史、心脑血管病史和服NSAIDs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服NSAIDs患者发病前症状隐匿,内镜检查显示胃粘膜损伤多见。年龄≥60岁、溃疡出血史、心脑血管病史、服NSAIDs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性因素。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非甾体抗炎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阿司匹林所致胃肠粘膜损伤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法于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期间至我院就诊的胃肠粘膜损伤患者中抽取 7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分为常规组( 35例)和护理组( 35例),对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干预前与干预后患者的情感、生理等生活质量因子的区别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和护理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 77.14%和 97.14%,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干预前,常规组及护理组情感、生理等生活质量因子差异对比无统计学价值( P>0.05);干预后,常规组及护理组情感、生理等生活质量因子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阿司匹林所致胃肠粘膜损伤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阿司匹林 胃肠粘膜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胃肠粘膜下剥离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 结合我院近1年收治的78例行胃肠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术前术后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胃肠镜粘膜剥离术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住院时间
  • 简介:严重烧伤后由于早期禁食时间相对延长,容易引起胃肠粘膜萎缩,屏障功能受到破坏,极易造成肠道细菌移位。因此,早期选择正确的营养支持方式,特别是肠道营养支持对胃肠粘膜屏障功能保护,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早期谷氨酰胺(GLN)的应用,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我院针对21例严重烧伤病人,采用早期肠道营养,同时早期应用施林颗粒(谷氨酰胺),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谷胺酰胺 严重烧伤 肠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径小于3cm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3-2011.12因胃/食管粘膜下肿瘤行ESD术,术后病理诊断为GISTs的26例(病人数24人)病例,分析ESD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6例GISTs(食管10例,胃16例)肿瘤大小1.43±0.56cm,手术时间49.08±31.96min,无并发症成功率73.07%(19/26),4例出现术后穿孔,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术中穿孔,予钛夹修补术闭合,2例因与肌层粘连紧密术中无法完全切除肿瘤,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ESD治疗小胃肠道间质瘤安全性高,并发症低,但仍需大样本研究。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胃肠道间质瘤 疗效
  • 简介:摘要脓毒血症发生率高,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为重症病房内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涉及到全身炎症效应、免疫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中医大黄组方影响脓毒血症胃肠粘膜屏障功能的相关背景和相关文献的分析,对中药大黄组方治疗脓毒血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归纳,丰富脓毒血症的胃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治疗的新领域,为中药治疗危重病展示更加良好的前景。

  • 标签: 脓毒血症 大黄组方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径小于3cm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3~2011.12因胃/食管粘膜下肿瘤行ESD术,术后病理诊断为GISTs的26例(病人数24人)病例,分析ESD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6例GISTs(食管10例,胃16例)肿瘤大小1.43±0.56cm,手术时间49.08±31.96min,无并发症成功率73.07%(19/26),4例出现术后穿孔,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术中穿孔,予钛夹修补术闭合,2例因与肌层粘连紧密术中无法完全切除肿瘤,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ESD治疗小胃肠道间质瘤安全性高,并发症低,但仍需大样本研究。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胃肠道间质瘤,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胃肠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CT表现以及MR表现。方法抽取因患有胃肠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瘤而进入我院的3例病例,在分析其临床资料的同时,观察其影像学信息,并且总结患者影像学征象。结果胃肠道管壁弥漫性血管瘤病例消化道系统中多个节段的肠壁组织均会受累,不仅较长节段的管壁组织呈现出不规则性的环形增厚征象,而在肠壁增厚因素的影响下,机体管腔保持狭窄状。不仅如此,病变组织中还有结节状的钙化影征象、多发点状的钙化影征象出现。结论本病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认识其CT及MR表现,可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胃肠道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瘤 MR表现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抗血小板药致上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86例因服用抗血小板药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出血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阿司匹林组(43例)和双联抗血小板组(43例),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既往史、消化道出血方式,内镜下表现的区别,分析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Hp感染率、胃镜特征的差异。结果服用抗血小板药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阿司匹林组和双抗血小板组平均年龄比较(50.34±15.03vs59.32±11.33,P=0.002),双抗血小板组平均年龄更高,有显著性差异;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双抗血小板组既往溃疡史更高(30.2%vs9.3%,P=0.015),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较多(30.2%vs4.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可引起消化道粘膜损伤,年龄、既往溃疡史,Hp感染和联合用药可能是其危险因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溃疡出血和复合性溃疡是其主要临床特点。

  • 标签: 消化道出血,抗血小板药,临床表现,内镜特点
  • 简介:该发明属于保健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由果胶和蜂胶配制而成的用于胃肠粘膜保护的保健食品,南蜂胶10份~40份,果胶10份~50份质量配比制成。果胶在人工胃液中的特性黏数为126,胃肠道溃疡控制度在93%以上,十二指肠溃疡为86.3%,慢性胃炎病变面积有效率为96.3%,且LD50未测出,安全性高。

  • 标签: 保健食品 胃肠粘膜 果胶 蜂胶 保护 配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粘膜皮肤色素沉着也称为黑色素斑,这种情况常出现在皮一杰氏(Peratz—Jeghers)综合征中,它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临床的相关性是口唇和口腔及肢体末端皮肤有黑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病。现将4例报告如下:

  • 标签: 粘膜皮肤 黑色素斑 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 直视下摘除术 纤维内窥镜
  • 作者: 李文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3期
  • 机构:阑尾切除术是外科最普遍的手术之一,一般外科医生都能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时常常发生困难,如反复发炎而产生严重的粘连的阑尾;因手术时期选择不当,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成一浸润块,特别是和盲肠粘着分离困难的阑尾;以及盲肠后位的阑尾。我们遇见这类情况时,采用粘膜下阑尾切除,感到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胃是消化道最庞大的部分,上与食管相连为进口,下与十二指肠相连为出口。组织学上胃粘膜从内向外分为如下几层:粘膜层及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下层以及浆膜层等共7层,简要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4层。胃粘膜病变通过内镜活检,应该是准确的,但有时可发生错误,现将内镜检查中遇到的常见导致误诊的因素归纳如下:

  • 标签: 胃粘膜活检 内镜检查 胃疾病 误诊 癌症
  • 简介:摘要于扁平苔藓病因不明,所以尚缺乏特效疗法。目前对扁平苔藓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妻,包括建立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去除病灶、治疗患牙;去除或更换能引起电位差的不良修复体;使用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药物;使用维生素等;镇静剂;心理治疗等。上述各种方法可以单一进行,也可综合应用,一般以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口腔粘膜 扁平苔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