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NBI对Barrett食管黏膜象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经胃镜诊断为内镜Barrett食管的患者,依次在普通胃镜和胃镜NBI下观察食管黏膜病变轮廓、腺管开口结构并计算图像清晰度评分,在NBI下改变最显著部位靶向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在观察病变轮廓方面,NBI与普通胃镜间差异有显著性,NBI比普通胃镜清晰;对于腺管开口结构的观察中,NBI优于普通胃镜。36例中内镜表现类型以岛状型多见,病理类型以胃底型多见,而腺管开口形态不规则的3例均为特殊肠化生型。结论NBI对Barrett食管病变轮廓、腺管开口结构显示清晰,有助于提高病变的靶向活检准确率,且操作转换简单易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法对早期胃癌进行诊断的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镜黏膜活检组织检查的患者800例,随机分为两组,人数各400例,观察组在常规胃镜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黏膜染色,并多点取材活检;对照组在进行常规胃镜检查的过程中,仅在肉眼镜下所见情况下进行取材活检。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观察组胃癌178例,早期胃癌36例,检出率为20.22%,对照组胃癌127例,早期胃癌15例,检出率为11.81%,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检出率比较高,利于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胃镜联合超细胃镜双镜联合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的手术配合方法及体会。方法对比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消化内科治疗的10例胃底黏膜下肿瘤。将其分为常规配合组标准胃镜单钳道下行EFTR术5例;经胃镜联合超细胃镜双镜联合配合组经标准胃镜联合超细胃镜双镜联合下行EFTR术5例,均予全身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方式下实施EFTR术。对比观察分析两组完全切除率、手术操作配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术后感染),总结其护理配合要点。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EFTR术,完全切除率均为100%。常规配合组平均手术操作配合时间为(122.20±19.80)min;双镜联合配合组平均手术操作配合时间为(41.13±4.63)min;两组术中均有少量出血,其中常规配合组2例,双镜联合配合组1例;常规配合组出现术后感染1例;两组均未出现术中低氧血症、迟发型出血及迟发型穿孔。经过术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常规配合组平均住院日为(7.20±1.48)d,双镜联合配合组平均住院日为(6.40±0.55)d。结论经标准联合超细胃镜双镜联合应用,超细胃镜辅助下牵引、创面冲洗、止血以辅助牵引改善EFTR术操作视野,实现直视下剥离操作,降低了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精准的术中配合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EFTR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胃镜下黏膜形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科 2015 年 4月至 2019 年 4月收治的经胃镜诊断为 CAG的患者 1440例,对这批患者镜下黏膜形态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和不同黏膜形态对 CAG诊断的灵敏度( Se)、特异度( Sp)及阳性预测值( PV)进行计算。结果: 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69.86%;胃镜下胃黏膜各种表现对 CAG诊断的 Se为 6.00%-35.02%,只有一种表现的患者其 Sp与 PV均低于两种表现共存的,当3种表现都存在时 Sp、 PV均为 100.00%。结论: 胃镜下胃黏膜的形态表现有助于 CAG的诊断,且黏膜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的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道准备对无痛胃镜检查黏膜清晰度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9至10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接受无痛胃镜和肠镜健康查体的某单位员工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90例术前进行肠道准备,胃肠镜在一次麻醉中完成;对照组78例先行无痛胃镜检查,择期再行肠道准备和无痛肠镜检查。对比两组胃镜检查时胃底、胃体、胃窦黏膜清晰度评分和总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异常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底、胃体、胃窦各部位黏膜清晰度评分和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54±0.56)分vs.(2.01±0.73)分、(1.67±0.57)分vs.(1.99±0.67)分、(1.40±0.58)分vs.(1.63±0.61)分、(4.32±1.21)分vs.(5.63±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麻醉异常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电解质散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可提高胃黏膜清晰度,且不会增加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平滑肌瘤行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37例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取的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所有患者行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就患者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生存质量)和食管平滑肌瘤治疗效果、创面出血、食管狭窄等的出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胃镜组患者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分别为60.14±2.13min、45.02±1.24ml、7.01±1.04d、3.10±0.12月。胃镜组食管平滑肌瘤治疗效果为94.59%,其中,优有23例,良12例,差2例。37例患者中,有1例创面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食管狭窄。发生率为8.11%。术后患者生存质量94.02±4.53分优于术前63.24±4.91分,P<0.05。结论食管平滑肌瘤行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可行性高,可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手术创伤,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治愈率高,安全有效。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在早期胃癌胃镜下黏膜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早期胃癌胃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40例,使用随机表数法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全面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入院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对照组低(P<0.05);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结论:前面护理能降低早期胃癌胃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值得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联合口服超声造影检查在胃粘膜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克拉玛依地区居民中疑有胃部疾病的1687例患者进行口服超声造影选择性筛查,其中有71例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进一步行电子胃镜检查,以胃镜下组织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为对照,分析二者联合诊断胃粘膜隆起性病变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胃镜联合口服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胃部隆起性病变、胃壁层次及周围脏器情况,与病理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胃息肉94.3%,胃恶性肿瘤90.9%,间质瘤87.5%,异位胰腺、囊肿100%.结论胃镜联合口服超声造影检查方便、准确,可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可弥补单纯电子胃镜检查的不足,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关键词胃镜检查;口服超声造影;病理检查;胃粘膜隆起性病变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31-0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引导下行黏膜切除术在早期胃、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我院收治的早期胃、食管癌患者胃镜引导下行黏膜切除术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病灶及切除后病理类型分布状况的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探究胃镜引导下行黏膜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在120个病灶中,共有15个癌症,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有35、25个,非腺瘤性息肉28个,单纯腺瘤17个,此结果与术前的诊断以及术后病理诊断相比较,共有83例相符,其符合率达到69.17%。结论胃镜引导下行黏膜切除术在早期胃、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安全性能好,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