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研究根据药物特性,对5种不同浓度苯甲酸钠(0.1%,0.2%,0.3%,0.4%,0.5%)的干混悬剂进行抑菌效力研究,来确定干混悬剂中抑菌剂的合理添加量。结果表明,干混悬剂中苯甲酸钠的最低有效剂量为0.2%-0.4%。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9月间我院接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试验对象,对个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试验要求的60例纳入研究序列,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患儿采用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进行口服治疗;B组患儿则采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进行口服治疗。把发热时间、体征状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对治疗痊愈率、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痊愈率、有效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儿发热、咳嗽等变化,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仅A组1例患儿有呕吐、恶心等药物不良反应,但可耐受,对治疗无明显影响。结论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治疗阶段,探究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布地奈德混悬液结合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患儿就医后,在临床上明确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抽取时间方面,开始于2023年1月,结束于2024年5月,而后根据需要划分组别,该过程中,以电脑随机法为指导原则,分组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全部患儿共84例;在治疗阶段,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为对照组提供,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布地奈德混悬液为实验组提供,比较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95.24%,40/42)VS对照组(80.95%,34/42),计算数据更高,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布地奈德混悬液的结合优势明显,对于患儿来说,在疾病症状方面缓解作用比较明显,有利于提高总有效率,值得推行。
简介:纳米混悬剂是指药物有效成分以晶体或无定型状态,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均匀分散至水中形成的稳定的纳米胶态分散体系。纳米混悬剂可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渗透性、生物活性及利用率。文章就纳米混悬剂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和农药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初步分析了其贮存稳定性并就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展望。农药纳米混悬剂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其中自上而下法包括介质研磨法、活塞-裂缝均质化法和高压微射流法;自下而上法包括控制沉淀法和超临界流体法。自上而下法适用于疏水、疏油型农药原药的加工,其制备过程简单,易于扩大生产;缺点是其中的介质研磨法在研磨过程中也会出现介质腐蚀,易造成样品污染,活塞-裂缝均质化法则须预先将药物微粉化。自下而上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耗能低,但要求农药原药需至少能溶解于1种溶剂中。介于各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基于目前农药使用中存在的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探析纳米混悬剂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实施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儿科住院部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26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对260例患儿实施双盲分组法的处理(每组130例),其中参照组患儿给予肺力咳及克拉霉素口服治疗,治疗组患儿开展肺力咳结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干预后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患儿治疗后对比的症状缓解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均短于/低于参照组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支气管炎儿童开展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除了能减轻机体炎症状态外,还应缩短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加速患儿康复进程。
简介:背景:对于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是否优于胶体果胶铋胶囊,目前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与胶体果胶铋胶囊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初治的12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标准三联方案以及胶体果胶铋胶囊+标准三联方案,评估比较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以及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胃溃疡(84.6%对55.6%)、十二指肠溃疡(84.8%对62.1%)2周末症状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4周末症状消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溃疡治疗总有效率(98.2%对84.0%)、总体Hp的PP根除率(89.5%对72.7%)和ITT根除率(81.O%对6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胶体果胶铋胶囊。
简介:目的:建立氢溴酸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干混悬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DiamonsilC18色谱柱(4.6mm×15cm),流动相:0.075mol·L^-1磷酸三乙胺溶液(pH2.8±0.2)-乙腈(75:2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结果:氢溴酸右美沙芬在25.0~125.0μg·ml^-1,愈创甘油醚在167.6~838.2μg·ml^-1的浓度范围内,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氢溴酸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干混悬剂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0.6%,99.4%,RSD分别为0.81%,0.46%.结论:方法准确、灵敏、可靠,适用于氢溴酸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干混悬剂的含量测定.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双黄连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间到本院诊治的所有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9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根据患儿入院时间的先后将这90例患儿分为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的45例患儿采用单一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儿采用双黄连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消失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从临床疗效来看,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临床症状的消失和缓解时间来看,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不良反应来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黄连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干混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药学分析,并通过分组研究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特点。 方法 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某院门诊接受阿奇霉素干混剂治疗的50例患者,按照给药剂量分为3日疗法组和5日疗法组,每组各25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率。 结果 3日疗法组40%出现不良反应,5日疗法组20%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3日疗法组24%,5日疗法组16%),皮肤过敏反应(3日疗法组8%,5日疗法组4%)和头昏头痛(3日疗法组8%,5日疗法组0%)。 结论 阿奇霉素干混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不同疗法存在一定关系,5日疗法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在小儿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中,探讨了对其实施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的治疗效果。方法:样本为我院收治的丘疹性荨麻疹患儿,数量:74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个小组,施以对照组(n=37)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施以研究组(n=37)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联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展开研讨。结果:在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对比中发现,研究组有效率更高(P<0.05);对比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丘疹性荨麻疹患儿实施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治疗,可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临床应用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