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时常伴胸前ST下移,其短暂或持续性ST下移的发生临床较多见。为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对35例急性Q波型下壁MI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35例为1996年5月~1998年8月

  • 标签: 心肌梗塞 胸前导联ST段 下移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ST抬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时18导心电图胸前ST改变分为2组,ST抬高组(16例)和非ST压低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变适合行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型术并检测B型钠尿肽(BNP).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ST抬高时多为右冠状动脉近闭塞,尤其是圆锥支闭塞(P<0.01),且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障碍,与下壁右室心梗相比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ST抬高表明为右冠状动脉近或开口闭塞且多伴右室心肌梗死和心功能不全.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胸前导联ST段抬高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前V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中,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前间隔和右冠状动脉窦(right coronary cusp,RCC),以及RVOT中后间隔和左侧冠状动脉窦(left coronary cusp,LCC)的室性期前收缩左右心室起源的体表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91例胸前呈V3移行且于RVOT前间隔及中后间隔、LCC和RCC部位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别比较RVOT前间隔组与LCC组,以及RVOT中后间隔组与RCC组室性期前收缩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包括Ⅰ、Ⅱ、Ⅲ、aVF导R波振幅,Ⅲ导与Ⅱ导R波振幅比值,aVL、aVR导Q波振幅、aVL导与aVR导Q波振幅的比值,V1~V3导的R波和S波振幅,V2S/V3R指数,移行区指数和V2移行指数。结果起源于RVOT前间隔的室性期前收缩36例,LCC的11例。RVOT前间隔组I导R波振幅高于LCC组[(0.22±0.25) mV与-(0.17±0.33) mV,P=0.003];Ⅱ导R波振幅低于LCC组[(1.59±0.35) mV与(1.76±0.27) mV,P=0.035];aVF导R波振幅低于LCC组[(1.53±0.35) mV与(1.78±0.39) mV,P=0.050]; V2S/V3R指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0.66与0.76±0.38,P<0.001);V2移行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9±0.43与1.05±0.35,P=0.005)。起源于RVOT中后间隔的室性期前收缩32例,RCC的12例。RVOT中后间隔组的Ⅰ导R波振幅低于RCC组[(0.25±0.31) mV与(0.57±0.12) mV,P<0.001];Ⅲ导与Ⅱ导R波振幅比值高于RCC组(0.89±0.14与0.72±0.18,P=0.002);aVL导Q波振幅高于RCC组[(0.72±0.24) mV与(0.51±0.16) mV,P=0.002],aVL与aVR导Q波振幅比值高于RCC组[0.76±0.23与0.50±0.21,P=0.002]。结论胸前V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中,RVOT前间隔与LCC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Ⅰ、Ⅱ、aVF导R波及V2S/V3R指数、V2移行指数所有不同;RVOT后间隔及RCC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Ⅰ导R波、Ⅲ与Ⅱ导R波振幅比值及aVL与aVR导Q波振幅比值不同,结合其不同特点可协助鉴别左右心室起源部位。

  • 标签: 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 导管消融 流出道 V3移行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ST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入治疗后单导ST回落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急性行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进行临床比较,A组为ST回落良好组(回降率≥50%),B组为ST回落不良组(回降率<50%)。比较A、B两组预后情况。结果A组190例(61.29%),B组120例(38.70%)。随访3年,A组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比例低于B组,B组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对危险度较高为45.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回落程度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不良心脏事件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导持续ST下移与T波倒置的原因。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因不典型胸痛在我院就诊且ECG有持续全导ST下移与T波倒置的18患者,均无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病史,剔除瓣膜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药物影响及脑血管病所致的继发性ST-T变化。随访中常规观察了ECG,超声心动图(UCG),心脏X线片的变化。结果18例患者中肥厚型心肌病9例,占全组患者的50%,扩张型心肌病4例(22.2%),缩窄性心包炎1例(5.56%),糖尿病2例(11.11%),原因不明T波倒置者2例(11.11%)。在5~15年随访中,除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左心衰竭外,其余14例均能胜任日常工作,生活,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有全导持续ST下移与T波倒置的不典型胸痛患者,不要只想到冠心病,应该全面考虑,心肌病所占比例较高,尤其肥厚型心肌病。

  • 标签: 全导联 持续 ST段下移 T波倒置
  • 简介:在正常情况下,除Ⅲ导ST可降低0.10mV以外,其他各导ST降低均不应大于0.05mV,超过此标准即为ST压低。临床上将其分为水平型、下斜型和下垂型等。以上表现均提示心肌缺血或者有其他器质性的损害。

  • 标签: ST段压低 机理 ST段降低 心肌缺血 Ⅲ导联 器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远隔对应导ST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患者中死亡和存活病例,有无远隔对应导ST变化进行分析。结果36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死亡组155例,存活组210例。在死亡组,远隔对应导ST压低发生率为42.58%,压低持续时间12~24h,压低/抬高比值>1.0;存活组ST压低发生率为12.05%,ST压低呈一过性,压低/抬高比值≤1.0;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伴有远隔对应导ST压低患者发生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不伴有ST压低者,其中14例伴有胸前ST持续压低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又发生了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伴有远隔对应导ST者可能预后不良。

  • 标签: 心肌梗塞 急性 心电图 异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非梗死区导ST压低对梗死相关血管病变位置﹑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的病变情况及梗死后心功能变化的判断价值。方法连续评价2009-2011年95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分析入院时心电图,根据是否存在Ⅱ﹑Ⅲ﹑aVF导(下壁导ST压低及Ⅰ﹑aVL导(高侧壁导ST压低分为四组。A组下壁导ST压低组(32例),B组高侧壁导ST压低组(20例),C组二者均压低组(9例),D组二者均无压低组(34例)。四组间进行临床资料﹑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的比较。结果冠脉造影发现对于梗死相关血管(IRA)A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的病变发生率高于B﹑C﹑D组(P<0.05)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6.1%﹑63.6%,A组合并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发生率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9.4%﹑75%,各组间其他血管病变及病变血管支数无明显差异(P>0.05)。A﹑B组ST的压低幅度与左室射血分数有相关性(A组r=-0.44,P<0.05;B组r=-0.66,P<0.05),C组ST压低幅度与左室射血分数无相关性(r=-0.23,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ST的压低能帮助判断梗塞血管的病变位置,非梗死区ST的压低的导联数目和压低幅度对预后心功能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ST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Ⅱ、Ⅲ、aVF导ST压低的患者,根据患者ST压低程度,分为研究组(ST压低≧0.1mv)和对照组(ST压低<0.1mv)。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数据(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功能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61±8.54%,52.12±9.36%,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ST压低发生后,对预测不良心脏事件有临床价值,提示患者心功能越差。

  • 标签: 急性 前壁 心肌梗死 ST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ST抬高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前壁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入院病例,所有患者急诊入院后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前常规记录12导同步心电图,根据心电图aVR导ST变化将所有病例分为ST抬高组、ST无抬高组,记录并统计所有患者aVR导ST改变情况,比较两组冠脉造影结果检查结果及不良心脏事件。结果50例前壁AMI患者aVR导ST抬高30例(60.00%),ST无抬高20例(40.00%),aVR导ST抬高组患者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病变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67%、43.33%、33.33%,均明显高于aVR导ST无抬高组的5.00%、20.00%、1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aVR导ST抬高是AMI患者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的重要预测因子,其在AMI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中应高度重视该指标的出现。

  • 标签: aVR导联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导心电图在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6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治疗的40例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同步12导心电图进行检查诊断,比较两组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两组均行碎裂QRS波及病理性Q波诊断,其中观察组行碎裂QRS波的确诊率为91.67%,行病理性Q波的确诊率为88.89%;对照组行碎裂QRS波的确诊率为55.00%,行病理性Q波的确诊率为50.00%;两组在不同心电图诊断结果上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诊断敏感性50.00%,诊断特异性91.67%,阳性预测值50.00%,阴性预测值91.67%;对照组诊断敏感性20.00%,诊断特异性50.00%,阳性预测值77.50%,阴性预测值70.0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心电图是临床诊断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一种较为可靠的诊断方式,其中最有价值的指标为碎裂QRS波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12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 非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电图aVR导ST改变的指导性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2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研究,均进行心电图检查,依照心电图aVR导ST改变分组:抬高5mm及以上为甲组(n=31)、下移0.5mm及以上为乙组(n=30)、无改变为丙组(n=21),对比三组病变支数、不良心血管事件及GRACE评分。结果 甲组、乙组三支病变发生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丙组高,单支病变发生率低于丙组(P<0.05);三组GRACE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下壁心梗时心电图侧壁、下壁导ST压低对梗塞相关动脉的判别价值。方法将24例下壁AMI早期ECG与冠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急性下壁心梗62.5%RCA阻塞,25%LCX阻塞;②IaVLST下降≥0.1mv,诊断RCA敏感性93.3%,特导性83.4%;STaVL↓>STⅠ↓,诊断RCA阻塞敏感性73.3%,特异性100%;STⅢ↑>STⅡ↑,诊断RCA阻塞敏感性86.7%,特异性83.4%;STⅡ↑>STⅢ↑,诊断LCX阻塞敏感性66.7%,特异性100%。

  • 标签: 心肌梗塞 ST段改变 冠脉造影
  • 简介:目的评价12导同步Holter(简称DCG)诊断缺血型ST改变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2倒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CAG)、12导Holter检查的住院者,统计其CAG结果和DCG栓查结果中各导缺血型ST改变。结果①22例中,3例CAG未见异常DCG存在缺血型ST—T改变(占13.64%);1例CAG异常DCG未发生心肌缺血(占4.55%);②DCG示各导缺血型ST改变的发生率,以V6导最高,占86.36%(19/22);其次为V6导,aVL导未发生;③DCG示ST下降程度最重的是V6导(-37mm),其次为V5导(-32.3mm)。结论DCG无创、费用低,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技术。

  • 标签: 12导联Hoher 冠状动脉造影 缺血型ST段
  • 简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共约占PSVT85%以上,鉴别两种心动过速对于确定射频消融部位有着重要的作用,而STaVR在分析PSVT心电图时常常被忽略,我们通过对STaVR抬高探讨其对AVRT与AVNRT的鉴别作用,以及测量STaVRSTⅡ、Ⅲ、aVF改变情况,对旁道初步定位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AVR导联ST段抬高 旁道定位 PSVT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鉴别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