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非ST抬高心梗病例的临床联合用药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方法: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就100例非ST抬高心梗病例进行探讨分析,将这些病例分成了两组,分析组(奇数号)和参考组(偶数号),两组各有50例病例。全部患者都接受了常规护理和治疗,参考组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 分析组使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分析组共有86%的病例治疗有效,参考组共有68%的病例治疗有效,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4.574, P=0.032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结果:通过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通过将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进行对比,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观察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在血小板水平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入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和观察组(优化急诊护理),各19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电图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在2022年11月-2023年8月期间以我院接收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急性动脉栓塞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心电图诊断,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检查后的疾病鉴别诊断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心电图检查能够有效地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0例患者资料回顾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分别比较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采取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特征与临床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医院在2023年3月至2024年5月收入的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并得到对照组(心电图表现为不存在缺血性J波)和观察组(心电图表现为存在缺血性J波),比较双方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电图在临床中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因其操作方式简单,出具诊断结果的速度快,同时在患者心肌梗死部位诊断方面的准确率高,可及时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措施,所以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015年间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口服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累积发生率、治疗第1d和第7d时两组患者hs-CRP和IL-8、NT-proBNP的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ACE累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和IL-8、NT-proBNP水平下降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显著降低细胞炎症因子,有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减少MACE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死面积(IS)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行直接PCI且于术后1周内接受心脏磁共振(CMR)检查的急性STEMI患者104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临床终点事件的IS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IS组和低IS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2年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IS对接受PCI的急性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确定的IS最佳临界值为13.55%,高IS组患者(IS≥13.55%)50例和低IS组患者(IS<13.55%)54例。高IS组中女性 [14例(28.0%)比 6例(11.1%)]、前壁心肌梗死[27例(54.0%)比 16例(29.6%)] 及存在微血管梗阻[32例(64.0%)比 16例(29.6%)]患者均多于低IS组,白细胞计数[11.25(8.90, 13.38)×109/L 比 9.25(7.58, 11.00)×109/L]、肌钙蛋白I[50.63(16.56, 76.30)μg/L 比 16.58(2.66, 38.42)μg/L]及B型利钠肽[178.10(79.70, 281.95)μg/L 比 79.60(42.83, 183.90)μg/L]水平均高于低IS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45.15±10.65)% 比 (51.95±12.91)%]小于低IS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S与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2年的心源性死亡(P=0.033, HR=1.075, 95%CI 1.006~1.148)风险独立相关,IS每升高1%, 患者术后心源性死亡的风险增加7.5%。结论PCI术后1周内测量的IS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2年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IS对急性STEMI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