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探讨。方法回顾108例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并发术后颅腹腔感染病例14例进行分析。结果5例抗感染保守治疗治愈,9例手术治疗取出或更换分流管,其中7例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严重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应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严格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重在预防。

  • 标签: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消化镜室的感染管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镜作为一种进入人体腔的仪器,其构造复杂,不能耐高温、高压,只能采用某些化学消毒剂浸泡,又由于其使用频率高,往往因冲洗不彻底、消毒时间不足等原因而导致消毒灭菌不彻底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做好镜室的消毒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 标签: 消化内镜室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根据在呼吸内科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了解到,老年呼吸感染的发生率比较高,这与多种因素存在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老年呼吸感染进行预防、治疗,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找准病因,即需要找准老年呼吸感染与哪些因素有关。本文是针对老年呼吸科患者自身的病例及身心发展的情况,对老年呼吸感染的预防进行探究,从而更好的为老年呼吸感染的有效预防提供依据。

  • 标签: 老年 呼吸内感染 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颅感染病人颅低压的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27例颅感染继发颅低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27例颅感染继发颅低压病人中,有9例的脑脊液细胞数量正常,18例数量偏高;7例蛋白定量正常,20例偏高。6例病人伴低血钾,8例低血钠,5例低血氯。全部27例病人症状均缓解出院。出院前对其脑脊液压力与各生化指标进行复查,结果均正常者22例,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者13例。结论颅低压综合征在颅感染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其病情改变,当出现与体位相关的头痛时,务必注意是否为低颅压,应通过腰穿测压进一步证实,给予合理的治疗措施,做到尽早发现,尽早诊断与治疗。

  • 标签: 颅内感染 颅内低压 颅内压增高 低颅内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米卡星鞘注射治疗开颅手术后颅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就诊的开颅术后颅感染病例共60例运用阿米卡星鞘注射进行治疗,通过观察记录分析阿米卡星使用鞘注射的方式治疗时对颅感染致病菌的敏感性,鞘注剂量以及疗程与疗效的关系,CNS毒副反应,通过颅感染控制时间将无CSF漏组与有CSF漏组对比。结果60例患者中被治愈的52例,有效率为86.7%。无CSF漏组与有CSF漏组对比,时间明显缩短(P<0.05),表明阿米卡星鞘注射可使患者颅感染迅速得到控制。药物总量与CSF中WBC计数、体温、颅压等颅感染监测指标间为负相关(P<0.05)。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轻度副反应,但是很快得以恢复。结论阿米卡星对很大一部分引发颅感染的致病菌具有敏感性,有效率高,显效快,无显著的CNS毒性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阿米卡星 鞘内注射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颅感染(TORCH感染)的CT表现,评价CT对TORCH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在我院经临床及CT确诊为TORCH感染患儿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5例颅可见钙化灶,1例只见脑水肿表现,增强扫描软脑膜强化。结论CT对发现颅钙化的敏感性较高,是新生儿颅感染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颅内感染 新生儿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DSRC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小细胞肿瘤,95%以上病例发生在腹、盆腔,称之为腹腔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intra-abdominal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IDSRCT),由于罕见、

  • 标签: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腹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及预防。方法选择适宜的手术时间,熟练操作,减轻创伤,杜绝误伤,清除及减少腹腔内积血,防止异物遗留,做好术前心理咨询服务,避免与阑尾手术同时进行。结论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可望减少或避免粘连的形成与发生。

  • 标签: 输卵管结扎术 腹腔粘连 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固定术后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入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固定术后感染的61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对于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本文研究所涉及的62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48例,疗效显著的患者6例,疗效有效的患者4例,无治疗效果(复发)的患者4例,总体有效率达93.5%;(2)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方案治疗效果来看,观察组在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骨折固定术后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2)对与本病的治疗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达到6周以上的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研究
  • 简介:<正>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尿路结石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开放手术转为以微创治疗为主。尤其是一系列碎石设备的进步,使得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iclithotripsy,URL)、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等镜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泌尿系统感染在内镜碎石围手术期较为常见,大多数患者通过去除结石,梗阻解除后,结石伴随的感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内镜碎石术 尿路结石 输尿管镜碎石术 结石成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在内眼手术前,一直普遍应用抗生素术前点眼及冲洗结膜囊预防感染,由此造成的耐药性问题成了世界性难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经济、有效、广谱、低耐药性的药物来预防术后感染的问题。近年发现在术前结膜囊使用聚维酮碘是预防眼手术感染的一个有效方法,我院就近年来眼术前应用聚维酮碘的情况作了观察,并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聚维酮碘 内眼手术 预防 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口咽及鼻腔真菌分离阳性率。方法用无菌拭子采集口咽腔溃疡、白斑、口角炎等和咽颊区黏膜分泌物,鼻腔取下鼻甲黏膜或中鼻道黏膜分泌物,直接接种于1mL沙堡弱液体培养基中。取该离心沉淀物作真菌直接镜检,并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置37℃培养48h后鉴定。如为丝状真菌,转种于察氏琼脂。25℃培养1周后根据菌落形态结合镜下结构鉴定菌种。结果94例HIV感染者在口咽腔中真菌培养阳性62例(66%),分离出65株真菌,在鼻腔中真菌培养阳性48例(51%),分离出57株真菌。结论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真菌机会性感染,口咽及鼻腔真菌的高寄居率是HIV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先兆症状,真菌菌种以白念珠菌比例为最高,口咽及鼻腔分别61%和33%。

  • 标签: HIV 口咽 鼻腔 真菌感染
  • 简介:胃肠道的良性肿瘤常常在内镜检查时发现并行内镜下切除,但是对于疑似恶变的胃肠道肿瘤,镜下切除的风险较大,往往需要手术治疗[1-3]。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患者往往不愿接受。腹腔镜自问世以来,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腹腔镜检查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TCD引流腹腔脱管的原因。方法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1月发生的6例PTCD引流脱管原因。结果PTCD引流发生脱管的主要原因有置管者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维护引流管者因素。讨论要减少PTCD引流管脱出,保持其引流通畅,必须要提高穿刺者的穿刺技术,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巡视观察及时,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到位。

  • 标签: PTCD 腹腔 脱管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鼻镜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状况,为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1年1月-2010年12月累计完成的6326例鼻镜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6例,感染率为0.73%。结论经鼻镜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存在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预防和降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措施。

  • 标签: 鼻内镜 手术部位 感染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研究神经外科手术颅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09年3月到2012年03月在我院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出现发生颅感染的42例,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对症处理后42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术后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后头皮下积液、并发糖尿病及脑外引流有关。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感染
  • 简介:目的评估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固定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术中病灶清除后植骨固定,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等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及ESR、CRP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ESR及CRP明显下降。18例中仅有3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标本病理结果均提示炎性改变,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未见结核性改变。随访6~48个月,平均28个月,感染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提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已骨性融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椎弓根固定治疗原发腰椎间隙感染能直接较彻底的清除病灶,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椎间融合率高。具有迅速解除症状,缩短疗程,手术安全可靠。

  • 标签: 椎间隙感染 腰椎 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