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固定术后6周内出现骨折相关感染(FRI)后保留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骨折术后6周发生FRI并接受保留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51岁。患者入院后接受细菌培养、彻底清创、负压吸引、软组织修复重建、局部及静脉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如感染累及关节,行关节腔清理并引流。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如将固定保留至骨折愈合认定为治疗成功,骨折愈合前固定拆除认定为治疗失败。从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性、闭合性)、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感染、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否为大肠杆菌感染、是否两种细菌感染、是否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是否为早期(2周)、是否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中分析治疗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0个月(6~84个月)随访。62例(76.5%)患者在控制感染并保留固定的情况下获得骨折愈合。其中2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处理骨缺损,11例使用了肌瓣或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2例存在窦道的患者通过抗菌药物和换药达到骨折愈合。19例失败中,有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截肢;剩余18例患者均拆除固定改外固定,其中有3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7例患者使用骨搬运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3例患者使用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开放性骨折以及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固定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骨折固定术后6周发生FRI的患者,如固定仍稳定有效,可首先尝试保留固定。对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彻底有效清除的条件下尽早行肌瓣或皮瓣手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助于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病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折 感染 骨折固定术,内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颅感染的内科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重症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内科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人。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临床症状、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治疗后颅压、NIHSS评分均较低(P

  • 标签: 重症颅内感染 内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我科2018-2020年收治的136例复杂腹腔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36病例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统计分析了两组病人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次数、炎症指标、组织灌注指标、病原学资料、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死亡组基础疾病多(高血压病78.30%、糖尿病52.50%、恶性肿瘤67.50%、慢性肾病76.70%、慢性心血管疾病85.80%);死亡组病原学检出率及耐药情况明显升高(81.7%),;死亡组手术时间较长及手术次数较多;死亡组的炎症指标(PCT、NLR)及组织灌注指标(乳酸)明显升高。结论 在复杂腹腔感染病人中,患者的基础状态会影响病人的预后,及时的手术干预,精准的抗感染治疗、恰当的器官功能支持等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 标签: 复杂腹腔感染 治疗效果
  • 作者: 周龙江 王苇 张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扬州 225012 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扬州 225012,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感染性颅动脉瘤(infectious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IA)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神经系统血管病变。II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血肿,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未破裂IIA则临床表现隐匿,诊断较为困难。文章主要围绕IIA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内感染性动脉瘤 临床诊断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疝与腹壁外科采用腹腔腹腔补片植入(IPOM)修补治疗的13例成人胸骨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初发病例。13例患者胸骨旁疝腹腔镜下IPOM修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肝脏、膈肌、纵隔及肠管损伤发生;术后疼痛需使用镇痛剂辅助治疗患者2例,使用时间2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1.0)d;所有患者术后3 d时均未见呼吸及吞咽功能障碍、肺部感染、伤口感染及出血发生。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均未见疝复发、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发生。本研究表明腹腔镜下IPOM修补是治疗成人胸骨旁疝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嗜沫凝聚杆菌属于凝聚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苛养菌,属于人类正常混合口咽菌群的一员,最常见在口腔黏膜表面定植。该菌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少见,细菌培养及鉴定困难,易漏检。本院收治1例颅感染患者,以发热、头痛为主,经脑脊液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出嗜沫凝聚杆菌,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嗜血菌,副嗜沫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外科患者术后颅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 2020 年10月-2021 年 10 月接收的颅脑手术患者 160 例,按患者颅感染情况分为两组,非感染组 140 例,感染组 20 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统计脑外科患者术后颅感染危险因素情况。结果:脑外科患者术后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感染细菌种类,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时间、昏迷时间、引流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患者年龄,感染细菌种类,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时间、昏迷时间、引流量是脑外科患者术后颅感染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颅感染的发生,需要积极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案。

  • 标签: 脑外科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本科室从2019年5月-2020年12月的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分别44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在综合护理后,其总护理有效率(97.73%)大于参照组(79.54%)且P

  • 标签: 肝胆外科 综合护理 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时采用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与常规腹腔关闭技术的临床价值,观察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将70例纳入本轮研究中,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在治疗中为其提供常规腹腔关闭技术,研究组在治疗中为其提供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分析干预效果,对比腹内压水平、术后指标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腹内压水平均较低,P<0.05;研究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均较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采取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可缩短恢复时间,降低腹内压并减少并发症风险,建议推广。

  • 标签: 腹腔感染 暂时性腹腔关闭 常规腹腔关闭 腹内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眼手术感染不仅影响手术疗效,更会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其作为眼手术较为常见也较为危险的一种并发症,科学合理的眼手术感染防范工作,也是保障眼手术治疗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先决条件。本文将对内眼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予以相应整理和总结。

  • 标签: 内眼手术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腰椎后路融合固定手术后早期手术切口发生深部感染的概率、感染因素以及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2010年到2018年收治的1492人进行了腰椎后路融合固定术的病人,按照其有无感染发生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所有病人中有感染的为11人,未发生感染的共有1481人,对所有病人进行感染风险因素评估(RFS),对比两组病人的统计学差异,研究放置固定时对病人进行彻底清创、放置负压吸引装置以及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成功率,并对失败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避免感染或发生感染后的处理方案,并进一步研究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在彻底清创的同时取出固定装置。结果 所有的病人在经过腰椎融合固定术后早期深部切口发生感染的共有11人,所占比例为0.74%,非感染组和感染组的感染风险因素评估所得结果分别为(0. 78 ±0. 55)、(2.6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32)。在9例发生感染的并放置固定器的病人中经过彻底清创、不断负压吸引并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后6人彻底康复,其他的3人中经过此次治疗后2人的感染被控制,1人由于手术切口感染并发颅感染最后造成感染性休克而死亡;2人在手术前就长时间的口服激素,并且其感染风险因素评估>3分,经过彻底清创、持续引流以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后取出固定器,感染得到了显著的控制。结论 腰椎后路融合固定术的病人与早期的深部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病人在不取出固定器的情况下予以彻底清创、持续引流以及联合应用抗生素也可以显著控制感染的发生,对于长时间口服激素并且感染风险因素评估>3分者,在实行彻底清创后就将固定器取出来能明显的控制住感染

  • 标签: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 手术切口 早期深部感染 彻底清创 持续冲洗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近一年时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名肝胆外科手术腹腔感染患者,通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其中参照组患者25名,对其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其余25名患者纳入实验组中,对本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进而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腹腔感染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发现,针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模式,可以切实的改善患者腹腔感染情况,临床效果突出,且患者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胆外科 术后腹腔感染 综合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腔积液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卵巢癌腹水患者50例为实验组,50例为对照组,共10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腹腔内热灌注化疗,实验组采用腹腔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经统计学对照反应药物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卵巢癌腹水患者的病灶体积且毒副作用较轻。

  • 标签: []贝伐珠单抗 热灌注化疗 卵巢癌 腹腔积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患者,50岁男性,2020年4月1日以“高处坠落致志不清伴呕吐1 h”为主诉入院,拟急诊行“开颅减压术”。术后3 d出现间歇性发热,最高38 ℃,血液标本炎症指标均高于参考值上限,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仍反复发热。4月12日患者脑脊液标本常规与生化检测指标提示颅感染,予以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脑脊液与血液标本培养48 h后,见针尖样、透明小菌落生长,经16S rRNA基因鉴定结果为人型支原体。患者最终因病情严重且并发症多,治疗无效判定死亡。

  • 标签: 支原体,人型 颅脑损伤 感染
  • 简介:摘要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新型变种,具有毒力强、易播散的特点,主要引起肝脓肿合并多部位侵袭性感染,包括眼、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致死率极高。文中报道1例由HvKP引起的重症颅感染患者。该例患者为44岁男性,急性起病,有发热、头痛伴意识障碍,迅速进展为颅高压、呼吸衰竭。脑脊液提示化脓性感染,细菌培养提示为肺炎克雷伯菌,除对氨苄西林耐药外,其他常用抗生素均敏感。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额顶颞叶、右侧半卵圆中心及双侧辐射冠、基底节区、丘脑、岛叶多发异常信号,脑膜及室管膜强化增多,脑组织肿胀。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又合并了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情危重。经积极治疗,患者治愈出院,半年后随访预后良好,恢复社会功能。文中通过对该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进行报道并回顾文献,为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脑膜炎,细菌性 脑脓肿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摘要骨折固定术后至感染发生的间隔时间长短不同,通常分为早期感染(≤2周)、延迟感染(2~10周)和晚期感染(≥10周),但在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骨折固定术后超过1年,甚至长达30年才会出现骨感染,其发生时间远远超出了晚期感染定义的时限(10周),目前也尚无关于超长时限发生骨感染的报道。为此,笔者将骨折固定术后超过1年而发生的骨感染称之为“超晚期感染”,并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1例骨折固定术后超晚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感染的病因、致病菌种类、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为临床制订诊疗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感染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内镜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作出评价。方法 抽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接受的140例镜检查中疑似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内镜下活组织采集,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镜检查判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镜检查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57%、91.27%、64.29%;胃镜检查患者胃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率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检查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对于临床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为临床医师的诊治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胃幽门螺杆菌 内镜 诊断价值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控制消化镜院内感染的过程中行循证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84例消化镜诊疗患者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组分别为92例患者。循证组行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统计并对比循证组和常规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以及镜消毒合格率。结果:循证组的院内感染率2例(2.17%)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10.87%),循证组镜消毒合格率90例(97.83%)显著高于常规组78例(84.78%),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在控制消化镜院内感染的过程中行循证护理管理模式,镜消毒的效果更佳,能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循证护理管理 消化内镜 院内感染 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