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7年2月到我院急诊就诊的22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两组,胺碘酮治疗组(172例)胺碘酮150mg用生理盐水20ml或5%葡萄糖20ml稀释后静脉推注,注射大约10分钟以上;心律平对照组(54例)心律平70mg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观察监护仪上约半小时,如果未恢复窦性心律,再使用原药物静推,累计最大量胺碘酮为450mg,心律平为210mg。计算1天内转复的情况。失败者建议转院做射频消融术。对于1天内复律成功的病例,在离院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再来院复查心电图。结果复律成功率1天内胺碘酮治疗组成功91.9%,心律平对照组成功66.7%,两组复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转复速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患者在4小时内复律;转复后随访维持窦性心律疗效胺碘酮治疗组的维持窦律情况均明显好于心律平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率高于较心律平,而且胺碘酮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极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SCD)。一项给透析患者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的试验,研究了一级预防性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35%的透析患者所起到的预防死亡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瓣膜心脏病心房颤动实施复律治疗后窦律维持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50例非瓣膜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复率治疗,根据患者6个月后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81例)与非复发组(6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复发组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非复发组,Pmax与Pd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左心房直径大于非复发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非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超声云雾状影多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波时限延长是非瓣膜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复率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房颤维持时间短、LAD较小、左心房超声云雾状影较少是非瓣膜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复率治疗后能维持窦律的主要因素。
简介:目的比较电复律和胺碘酮复律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42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术前常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术中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方法,术后第一次复发时随机分为电复律组(行电复律治疗)和胺碘酮复律组(行胺碘酮复律治疗),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成功率、转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复律组转复时间为(4.09±0.23)h,住院时间为(4.65±0.85)d。电复律组转复时间为(3.02±0.16)h,住院时间(3.18±0.57)d。电复律组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胺碘酮复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复律成功率与胺碘酮复律组相同,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所以电复律有效、快速。
简介:胺碘酮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房纤颤的转复,由于其对心脏以外的其他脏器的毒性作用较大,近来文献报告胺碘酮均趋于小剂量,因多数不良反应与大剂量及疗程有关,而小剂量疗效不减。近几年,我院内科应用小剂量胺碘团转复心房纤颤2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32-70岁,平均58岁。病因:冠心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风心病5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3例,肺心病2例,未明病因2例。其中阵发性房颤6例,持续性房颤22例,持续时间最短20天,最长6年。1.2治疗及观察方法1.2.l用法:所有病例在接受胶碘酮治疗前均先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既往有甲亢病史5年,阵发性房颤间歇服用胺碘酮一年.于2002年8月19日因精神悲伤,突然意识丧失,晕倒在地,口唇发绀小便失禁,5min后送入我院急救中心,心电图示: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前、后反复电除颤10次,恢复窦性心律,频发房早,间歇短阵房颤,T波倒置,Q-T间期440~480ms,为防止再次室颤,于2002年9月7日安置单腔起博复律除颤器(ICD),测R波幅度5.7mV,感知灵敏度0.5mV,电极阻抗420Ω,程控诱发室速室颤感知11秒,20J放电一次转复成功,术后半年平稳.于2003年4月~8月间,自感间断4次电击感,ICD程控资料显示:快速房扑,超过设定心率上限频率,误放电(5~10J)4次,均终止.后程控打开,增加QRS宽度识别,减少抗心动过速起博次数,增加放电能量,调整为8、16、20、30、30J能级,同时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富马酸比索洛尔5mg/d)控制心室率,至今未再放电.
简介:目的通过对具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适应症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从而评价分析ICD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18例患者置入ICD,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5.77±15.16)岁,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例。病因诊断包括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或门控心血管CT检查明确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其中3例为心肺复苏后2周安置ICD,其余均为伴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伴或不伴晕厥史患者。置入单腔ICD4例,双腔ICD5例,心脏在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9例。结果18例心脏性猝死及具有ICD植入适应征的患者进行单腔、双腔及CRTD植入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5h,X线曝光时间19~62min。除颤阻抗、起搏阈值、R/A波振幅等参数均达到标准要求,3例患者术中经1次低能T波同步电击(T-shock)诱发心室颤动(VF),均一次复律成功,除颤阈值10~20J。并进行2~43个月的随访观察,术后皮囊愈合良好,无电极脱位、囊袋积血、感染、除颤风暴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并无死亡。在同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5例患者共8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VF,ICD识别及放电转复成功。2例单腔ICD患者各一次心房纤颤(AF)发作,被误诊为心室颤动,并导致误治,启动稳定性及宽度两个诊断功能后,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误诊及误治。9例随访期内曾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通过心动过速起搏(ATP)转复。9例CRTD随访心脏彩超EF由30%~35%改善至35%~50%,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所有18例患者,包括3例反复心跳骤停、药物治疗无效、多次心肺复苏成功而植入ICD的患者,随访至今仍然健在。结论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其疗效远超过包括乙胺碘呋酮在内的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随着猝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