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治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因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而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54.15±8.60)岁(范围41~68岁)。责任节段包括C2,3 1例,C3,4 3例,C4,5 9例,C5,6 6例,C6,7 7例。采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术(零切迹组)12例,颈前路减压钛板cage内固定术(钛板组)1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吞咽困难Bazaz分级、植骨融合Eck等级、C2-C7 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33.38±21.26)个月(范围12~71个月)。零切迹组手术时间为(95.83±5.47) min(范围89~105 min);较钛板组的(121.28±8.24) min(范围106~131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2,P=0.000)。零切迹组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较钛板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26.000,P=0.022);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残留吞咽困难患者。零切迹组JOA评分由术前(9.50±1.31)分增至术后3个月(14.00±1.21)分、末次随访时(14.33±0.78)分,钛板组由术前(9.14±1.79)分增至术后3个月(14.29±1.07)分、末次随访时(14.71±0.73)分,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7.343,116.448,P=0.000)。零切迹组VAS评分由术前(5.33±1.67)分降至术后3个月(1.42±0.51)分、末次随访时(0.83±0.72)分,钛板组由术前(5.43±1.55)分降至术后3个月(1.86±0.66)分、末次随访时(1.43±0.76)分,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6.355,88.500,P=0.000)。零切迹组NDI由术前43.62%±9.31%降至术后3个月15.38%±3.23%、末次随访时14.99%±3.26%,钛板组由术前43.76%±8.47%降至术后3个月14.35%±4.61%,末次随访时14.22%±4.59%,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358,99.307,P=0.000)。零切迹组C2-C7 Cobb角由术前8.26°±2.92°改善至术后3个月15.69°±4.06°、末次随访时14.80°±4.18°,钛板组由术前5.53°±9.04°改善至术后3个月15.51°±6.75°、末次随访时14.68°±6.89°,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014,53.315,P=0.000)。随访期间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及食管损伤。结论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和钛板cage内固定术治疗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及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及术后早期吞咽困难方面更具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VBG配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基于2018年4月-2020年4月区间,纳入7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性分组,35例记作对比组(短节段内固定)、35例记作研究组(TVBG配合短节段内固定),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临床指标数值等均无差异(P>0.05);术前,两组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量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均更低(P<0.05)。结论: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采取TVBG配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方案,可获得满意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DR)术后异位骨化(HO)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相邻节段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Prestige-LP假体单节段CDR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将资料完整且随访在3年以上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末次随访时间点HO发生情况以及HO对临床疗效指标和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IDH)、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和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9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44±8)岁,随访(62±23)个月。末次随访34例患者发生了HO,McAfee Ⅳ级HO 7例(7.6%)。末次随访时,HO与无HO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相邻节段I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0.825和t=0.877、0.644,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相邻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t=0.056、0.709,均P>0.05),末次随访HO组相邻节段ROM高于无HO组(上位:10.0°±2.0°比9.0°±1.3°,下位ROM:10.2°±1.9°比8.8°±1.3°,t=2.824、4.022,均P<0.05)。HO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高于无HO组(41.2%比19.0%,χ2=5.343,P<0.05)。结论Prestige LP假体单节段CDR术后中长期随访发生HO是常见现象,但HO不影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CDR术后HO可能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节段性睾丸梗死发病率极低,通常表现为睾丸急性疼痛,需与睾丸肿瘤、睾丸扭转等鉴别,只有少数病例报告。本文报道2例,例1患者13岁,因右睾丸肿大、疼痛3 d,伴呕吐1次于2017年5月5日入院,行右侧阴囊探查+睾丸固定术,术后诊断为右侧睾丸局部梗死。术后第5日睾丸疼痛症状消失出院。术后1年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异常。例2患者26岁,2018年3月15日因左睾丸肿痛6 d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睾丸局部梗死可能。入院诊断为左侧睾丸局部梗死,予血塞通、那曲肝素钙、迈之灵片治疗,治疗7 d后患者疼痛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1个月患者无疼痛不适,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睾丸下极团样低-等回声,周边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BT)与椎弓根螺钉(PS)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像学变化,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朝阳医院分别采用CBT内固定与PS内固定进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时手术融合头侧邻近节段(CAS)椎间隙高度(ISH)、椎间孔高度(FH)、宽度(FW),术前及末次随访MRI扫描椎间盘退变分级。临床症状变化采用患者术前及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同时诊断两组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R-ASD)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S-ASD)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比较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共计69例患者纳入研究,CBT组33例(男/女:15/18),年龄(65±11)岁,PS组36例(男/女:17/19),年龄(64±10)岁。末次随访时,CBT组邻近节段的IS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组邻近节段ISH较手术前显著减小(t=6.78,P<0.05)。CBT组邻近节段ISH、FH和FW的丢失程度显著小于PS组(均P<0.05)。随访期间,CBT组共发现4例(12.1%)R-ASD,无S-ASD,而PS组出现12例(33.3%)R-ASD,显著高于CBT组(χ2=4.35,P=0.04)。MRI显示,PS组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盘显著退变程度大于CBT组(Z=-2.14,P=0.03)。结论相比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技术,单节段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技术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4月我院收治的 58例三节段颈椎病患者,依照入院单双次序分为对照组( n=29)与观察组( n=29)。对照组行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的 JOA、 NDI以及 Nurick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JOA、 NDI以及 Nurick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颈椎间盘置换;颈前路融合;三节段颈椎病;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ree 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from May 2018 to April 2019, 58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three segm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29)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29).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JOA, NDI and Nurick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JOA, NDI and Nurick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three segments, which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邻近双节段腰椎管狭窄伴节段失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管狭窄伴节段失稳症的患者79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分配表分为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组(交叉组)48例、双侧传统MIS-TLIF治疗组(双侧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通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7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椎间融合率、临近节段退变率,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交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3 d、7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3 d、7 d交叉组明显优于双侧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临近节段退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邻近双节段腰椎管狭窄伴节段失稳症患者,对腰椎后方复合体等解剖结构破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相对较少,两组间椎间融合率、临近节段退变率相当,同时避免了传统双侧MIS-TLIF置钉及安装纵棒的困难,简化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本文依托《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悬拼连续U梁》预制模板的设计过程中,形成了针对变截面节段预制梁模板设计理念,通过本工程顺利验收,更加充分的体现了本设计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和传统的钛板融合器系统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7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OI-C组和钛板-融合器组。随访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术前和术后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评分(JOA评分)、术前和术后患者的颈椎曲度、术后手术节段椎间融合情况和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和术前比较均有提高(ROI-C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JOA评分为5.94±1.56、12.66±0.79、13.69±0.78、14.41±0.61;钛板-融合器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JOA评分为6.21±1.36、13.00±1.14、13.68±0.87、14.3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75、-29.601、-31.441、-33.338、-33.148、-40.052,P<0.05),但是术后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1、-1.441、0.016、0.550,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颈椎Cobb角和术前比较均有改善(ROI-C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颈椎Cobb角为8.14±0.50、16.76±0.72、15.86±0.59、14.94±0.56;钛板-融合器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颈椎Cobb角为8.11±0.58、16.62±0.69、15.86±0.72、14.9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37、-48.922、-43.901、-66.986、-57.391、-53.618,P<0.05),但是术后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颈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7、0.808、-0.007、0.091,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均融合,未见邻近节段退变。结论使用ROI-C和传统的钛板融合器系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使用ROI-C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低。
简介:摘要:三角挂篮是连续梁施工中常见一种挂篮形式,随着现代桥梁技术的飞速发展,连续梁的结构形式日益多样化,本文结合鲁南高铁90+180+90米连续梁拱施工实例,针对异形梁面宽度简要介绍挂篮在节段施工中二次拼装技术及注意事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数据参考。
简介:摘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以局灶节段分布的肾小球硬化及足细胞的足突融合为特征,是儿童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在FSGS患者中定位超过30个致病基因,为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在其发病机制中提供了证据。现将FSGS的常见致病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学模型拟合精确的胰腺节段切除术(CP)学习过程曲线,为更好地了解CP手术方式的练习过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同组医师在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施行的73例CP患者数据,按照时间排序标号。利用移动平均法(MAM)和累积求和法(CUSUM)精确分析学习曲线,并以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阶段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MAM和CUSUM拟合的学习曲线将CP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1~1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3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400 ml;第2阶段(12~73例)中位手术时间为213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个阶段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P度过11例的学习阶段后效果趋于稳定。外科医师在前11例CP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熟悉操作流程,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积累经验,才能更安全地度过学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