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培养阳性结果在新生儿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医学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2019年9月就诊患儿的培养标本118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分析样品,区分出118例患儿培养标本中的致病菌以及污染菌。结果在我院随机抽取出的118例患儿培养样品中,格兰阳性球菌83例(70.7%)、革兰阴性杆菌34例(28.4%)以及白色念珠菌1例(0.9%)是本次研究细菌的主要类型,经过实验后,基本上可以将血流感染判断为53例(44.8%)、污染菌65例(55.2%),其中污染菌以血浆凝固酶隐形葡萄球菌为主要细菌类型;对比之后发现致病菌与污染菌中检测出MRSA、MRCNS和产ESBLs细菌的概率是相同的,两者的耐药谱也是基本相似;至于报警时间,污染菌的报警时间明显要长于致病菌的阳性报警时间。结论通过我院对患儿血样标本中报警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报警阳性中的污染率较高,致病率次之,致使报警阳性污染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存在,鉴于此,医师必须将实验室结果与临床资料结合考量,保证污染菌与致病菌的区分准确性,从而充分发挥培养的真正作用。

  • 标签: 新生儿血流感染 血培养标本 致病菌 污染菌 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培养阳性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实验室内成立品管圈,拟定活动计划,对2018年1月—8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患者送检的2152瓶培养标本培养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并结合实验室培养鉴定情况,找到影响培养阳性率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知识匮乏,不重视规范的要因进行对策拟定,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施。结果在实验室成立品管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患者送检的培养标本阳性率有所提高,实验室也将持续关注,保证检验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血培养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培养阳性结果在新生儿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医学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2019年9月就诊患儿的培养标本118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分析样品,区分出118例患儿培养标本中的致病菌以及污染菌。结果:在我院随机抽取出的118例患儿培养样品中,格兰阳性球菌83例(70.7%)、革兰阴性杆菌34例(28.4%)以及白色念珠菌1例(0.9%)是本次研究细菌的主要类型,经过实验后,基本上可以将血流感染判断为53例(44.8%)、污染菌65例(55.2%),其中污染菌以血浆凝固酶隐形葡萄球菌为主要细菌类型;对比之后发现致病菌与污染菌中检测出MRSA、MRCNS 和产 ESBLs 细菌的概率是相同的,两者的耐药谱也是基本相似;至于报警时间,污染菌的报警时间明显要长于致病菌的阳性报警时间。结论:通过我院对患儿血样标本中报警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报警阳性中的污染率较高,致病率次之,致使报警阳性污染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存在,鉴于此,医师必须将实验室结果与临床资料结合考量,保证污染菌与致病菌的区分准确性,从而充分发挥培养的真正作用。

  • 标签: 新生儿血流感染 血培养标本 致病菌 污染菌 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结果,对比阳性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 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供者全部都是无偿献血者。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配,对比不同交叉配方法的配时间和阳性结果。 结果:经研究发现,配时间凝聚胺法比微柱凝胶法耗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的阳性标本检出率高于凝聚胺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比两种交叉配方法,微柱凝胶法敏感度高,时间长,可以应用在有充分时间的配场合;凝聚胺法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应用在急诊配血中。但是两种配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临床中需要继续改善。

  • 标签: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阳性结果 配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患者红细胞直抗阳性对交叉配的影响原因并寻找出相应对策。方法对直抗阳性的患者进行抗体筛查,放散实验、抗体鉴定等实验。结果自身抗体导致的直抗阳性40例,建议选择Rh表型相同的洗涤红细胞输注。药物导致的直抗阳性10例,选择洗涤红细胞输注。新生儿溶血病导致的直抗阳性3例,选择检出相对应抗体的抗原阴性血液的洗涤红细胞输注。补体C3激活导致的直抗阳性10例,使用单抗IgG试剂进行交叉配实验。新近输过的患者所产生的同种抗体导致的直抗阳性5例,选择检出相对应抗体的抗原阴性血液的洗涤红细胞输注。结论患者直抗阳性的原因有多种,我们要分析清楚其原因,才能制定出合适的输血策略,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直抗 交叉配血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交叉配阳性结果对比。方法取衡阳市中心医院临床受者样本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凝聚胺法组与微柱凝胶法组各600例,比较两组操作耗时与交叉配阳性结果。结果与微柱凝胶法比较,凝聚胺法操作时长短;微柱凝胶法检出主侧阳性134例,次侧阳性412例,假阳性54例,凝聚胺法检出主侧阳性132例,次侧阳性390例,假阳性78例,微柱凝胶法较凝聚胺法具有较高的阳性标本检出率,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微柱凝胶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操作时间较长不适用至急诊配血流程,给予凝聚胺法操作易发生漏诊,在急诊配血流程较适用,值得借鉴。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阳性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培养标本采集发生污染的原因,总结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的内科培养阳性病例为例,根据培养结果分析污染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培养标本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结果培养标本污染以表皮葡萄球菌污染、草绿色链球菌污染及藤黄微球菌污染为主。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培养标本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与护理人员自身能力、静脉血液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及消毒时间等因素为主。结论培养标本采集发生污染的原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相关人员需要在避免不规范操作的基础上,降低标本采集的污染率。

  • 标签: 血培养标本 标本采集 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护生临床运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通过在骨科护理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注重患肢运观察能力的培养,指导护生了解骨科病人的特点,掌握运观察的方法、加强培训技巧的训练。结果通过对骨科护生运观察能力的培养,巩固了护生的骨科专科知识,激发护生主动观察的意识,使护生运观察能力和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培养骨科护生进行临床运观察能力,可有效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更快地适应骨科护理临床工作,提升自我效能,此教学方法在骨科护理带教中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液性状和保存条件对结核菌培养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中心从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集的痰液标本397份进行结核菌分离培养,对不同性状、不同保存条件的痰液标本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痰液性状分为干酪痰、黏液痰、血性痰、唾液,其结核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5.54%、26.90%、40.91%、7.14%(P<0.05);在痰液采集当天、采集后3d,在-18℃、4℃、25℃、30℃的保存温度下结核菌培养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采集后7、14、21d培养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且随着温度增加,痰液培养阳性率越低。结论干酪痰的结核菌培养阳性率最高,采集标本时宜选择干酪痰,保存痰液标本时尽量在-18℃条件下保存。

  • 标签: 痰液性状 保存条件 结核菌 结核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儿童输注交叉配型阳性血小板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血小板CCI值和病历记录临床出血情况,得出输注血小板的疗效,通过是否使用激素,临床诊断,和败血症等将患者分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可能对输注效果有影响的因素。结果11例次输注交叉配型为阳性或弱阳性血小板,其中有效次数为5次,有效率为45.5%,使用激素组有效率为75%,未使用激素的有效率为14.2%,P值无统计学意义,败血症感染组有效率57.1%,未感染败血症组有效率为25%,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湿疹组输注有效率为66.6%,噬血细胞组为50%,急性白血病组为50%,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注配型阳性血小板有效率为45%,所有病例未见输血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说明紧急情况下需要输配型血小板的患者,不输出血风险大,可能危及生命时,也可暂时选用输注配型阳性或弱阳性的血小板,达到暂时预防出血的目的,在此应急措施后继续等待配型相合的血小板,是否使用激素,临床诊断,和败血症对输注配型阳性血小板的疗效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例数偏少,需继续观察。

  • 标签: 血小板抗体阳性 血小板 儿童输注 交叉配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PCT定量检测对培养结果的预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同时进行血培养与PCT检测、且检测结果有效的5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500例患儿的培养与血清PCT检测结果,研究分析PCT在不同分界值对培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500名患儿培养结果中有125例阳性患儿,包括113例细菌性感染和12例真菌性感染,有375例阴性患儿;125例阳性患儿在PCT检测中显示为阳性的有108例,包括细菌性感染97例,真菌性感染11例,阳性预测值为86.40%,阴性预测值为43.47%;以0.05μg/L为分界值时,PCT对培养的灵敏度为70.25%,特异度为56.67%,阳性预测值为28.55%,阴性预测值为91.56%。结论血清PCT定量检测可以辅助迅速诊断患儿的血流感染,若能结合临床状况的观察分析,更能提高其检出率。

  • 标签: 血清PCT 定量检测 血培养结果 预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建立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模型(FMEA)用于血液细菌培养中的风险管理。方法针对血液细菌培养流程中的每一个过程,确立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分析并列出可能由其引发的故障影响,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被探测的概率,得到一风险优先数(RPN)值。最终得出风险评价结果,并采取风险管理一系列措施。结果在构建的的FMEA模型中列出3个过程、10个环节、32个故障模式,逐一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后发现6个可容忍风险,广泛可接受风险15个,可忽略风险11个。对这6个可容忍风险进行管理后,培养阳性率上升了3.4个百分点,而污染率则下了2.7个百分点。结论FMEA模型构建用于培养过程的风险管理,其结果提高了培养报告质量,值得实验室尝试。

  • 标签: 血培养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模型 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阳性强化法是建立训练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或矫正方法,也称为正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在对小学生教育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教育方式 及时奖励 信息鸿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白带涂片染色检验阳性结果分析。方法医院选取了2017年—2018年收治的需要妇科白带检查的患者88例,对所有进行白带涂片检验和生理盐水检验的方法。结果在此次2种方法对比检验结果显示,在88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被确诊为白带异常有妇科疾病,白带涂片染色检验的检出情况为78例97.5%,漏诊为2例2.5%;生理盐水检验情况为60例75%,漏诊20例25%,其对比结果显著,P<0.05。白带涂片染色检验的细菌检查情况明显优于生理盐水检验法,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涂片染色检验妇科白带,细菌检出率较高,漏诊的情况发生率低,值得应用。

  • 标签: 妇科白带涂片 染色检验 阳性 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