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36例心脏术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6例病人分别于心脏术后半小时(Ⅰ组)及术后6~8h(Ⅱ组),分别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混合静脉血pHv值、氧分压(PvO2)、氧饱和度(SvO2)及计算出氧利用率(O2ER)。并按SvO2均数分为≤65%(A组,n=11)、>65%(B组,n=25)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心脏术后病人的氧耗明显增加,SvO2与O2ER呈明显的负相关,A组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和B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SvO2是衡量心脏术后病人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良好指标。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护理干预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为对照组,4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包括:1)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湿化、引流、清洁、氧疗等;2)体位翻身:每隔2小时翻身1次;3)心理护理:支持和鼓励,减少焦虑和恐惧情绪。观察患者入院时、治疗3天后和出院时的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其差异。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AECOPD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特别是在治疗3天后和出院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AECOPD患者的治疗中,合理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采用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监护中应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54例心脏术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半小时分为研究组,术后6小时为对照组,分别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参考患者不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统计比较研究,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其监护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有着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氧饱和度(RrSO2)和腹部局部氧饱和度(A-rSO2)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变化规律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连续选取2019年4-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体外循环(CPB)下行房间隔缺损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13个月,体质量4.5~10.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应用近红外线分光仪的探头分别固定于患儿右肾体表定位处和肚脐下方1 cm,术中持续监测患儿RrSO2和A-rSO2。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1),阻断升主动脉后5 min(T2),体温最低时(T3),开放升主动脉后5 min(T4),停机后5 min(T5)的RrSO2、A-rSO2、平均动脉压(MAP)、鼻咽温等参数的变化。记录术中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等相关情况。记录围术期(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首次开始进食时间等相关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儿,患儿RrSO2和A-rSO2基础值分别为(70.00±7.50)%、(70.70±11.29)%。与T0比较,患儿RrSO2和A-rSO2在T1时下降,在T2、T3、T4时逐渐升高,在T5时恢复至T0水平。患儿RrSO2和A-rSO2在T0、T1、T2、T3、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A-rSO2与RrSO2呈正相关(r=0.806,P<0.01),RrSO2和A-rSO2均与MAP呈正相关(r=0.565、0.605,均P<0.05),与鼻咽温均呈负相关(r=-0.365、-0.331,均P<0.05)。其中,术后发生AKI患儿3例,AKI总体发生率10%(3/30例)。与T0比较,患儿RrSO2值在T1、T2、T3、T4时明显降低(P<0.05)。术后发生胃肠功能滞后患儿6例,胃肠功能滞后总体发生率20%(6/30例)。胃肠功能滞后患儿A-rSO2值在T0~T5明显低于未发生胃功能滞后患儿(P<0.05)。结论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监测手段,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在婴幼儿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围术期肾功能和肠道功能的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