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视网膜中央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眼底新生血管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20例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对其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发病后的半年内,缺血型CRVO患者视盘新生血管的发病概率明显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在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荧光素渗漏的发生比例方面明显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方面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非缺血型BRVO患者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方面低于缺血型BRVO患者。结论缺血型RVO与非缺血型RVO相比,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病率明显较高。

  • 标签: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眼底新生血管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视网膜新生血管(RNV)起源于视网膜血管,是许多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与脉络膜新生血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疾病进展会导致视力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可以利用激光诱导、手术使小鼠模型产生RNV、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等病理表现。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成熟,还研发了多种RNV基因工程模型鼠。本文介绍了RNV激光诱导静脉阻塞小鼠模型、氧诱导小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表达模型以及双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等。这些基因工程模型鼠概括了RNV在人类中的许多临床表现,不同类型小鼠模型诱导产生RNV的机制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类型病程的RNV症状。因此各种不同机制诱导的RNV鼠模型在RNV的病理研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给医务人员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有关RNV鼠模型的介绍,从而评估此类疾病的新治疗方法,还可以为新型药物提供实验对象,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基础。

  • 标签: 视网膜新生血管 基因工程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张xx,白内障术后2月开始出现右眼视力下降,矫正视力0.25,OCT检查发现黄斑区颞上方视网膜渗出性脱离波及黄斑中心凹,黄斑颞上方可见局部的网膜下中等反射病灶,伴RPE层破坏。眼底彩照可见黄斑颞上方一较大范围的视网膜浅脱离,病灶内较多的黄白色小点。考虑诊断:2型CNV,给予行FFA检查:右眼早期可见颞上方强荧光渗漏点,至晚期荧光继续增强,渗漏范围扩大,并伴有轻度的荧光积存。诊断:2型CNV。给予2次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激光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1~2020-12.从我院选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0,单纯性激光治疗)观察组(n=50,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厚度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视网膜厚度治疗前组间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厚度治疗后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前房炎性反应、角膜水肿以及高眼压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VEGF药物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 作者: 李静 程湧 邓洵 孟庆娱 梁建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 100044(现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西安 710068),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 10004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VPTR)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至2017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VPTR的患者20例(20只眼),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0.05±14.28)岁。其中2只眼单独行冷冻疗法,1只眼单独行视网膜激光治疗,1只眼单独行巩膜外敷贴治疗,余16只眼根据病情分别选择了巩膜外放射敷贴疗法、光动力疗法(PDT)、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视网膜激光光凝冷冻疗法的联合治疗。其中9只眼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行玻璃体切除术(PPV)。以肿瘤缩小、渗出吸收、异常血管萎缩、视网膜脱离减轻为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结果20例患者中眼底检查均可见视网膜上单个或多个黄白色或橙红色,富含血管的瘤体。20只眼均同时伴有并发症,其中并发视网膜内(下)渗出20只眼(100%);黄斑水肿19只眼(95%),黄斑前膜4只眼(20%);视网膜脱离8只眼(40%);玻璃体积血6只眼(30%);异常血管16只眼(80%)增生膜7只眼(35%)。长期随访中,单独行巩膜外敷贴治疗的1只眼肿瘤萎缩,视力提高。单独行冷冻疗法的2只眼:1只眼黄斑水肿减轻,异常血管减少,视力提高;1只眼无明显变化。单独行视网膜激光治疗的1只眼渗出增加,视力下降;行联合治疗的16只眼中9只眼并发症减轻,视力提高;3只眼无明显变化;4只眼并发症加重,视力下降。结论VPTR的病情复杂,治疗棘手。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可联合应用。对于以异常血管为主要并发症的小肿瘤可选择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肿瘤较大并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可选择巩膜外放射敷贴治疗,出现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可选择PPV。抗新生血管治疗对并发黄斑水肿治疗切实有效。(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72-278)

  • 标签: 视网膜肿瘤 血管瘤 肿瘤治疗方案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11-2021.12期间收治的48例DR视网膜新生血管患者,告知患者手术风险后进行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眼压情况、及虹膜新生血管情况,根据角膜血管分级情况进行判断。结果:术后一周内患者的眼压情况具有明显下降,与术前差异显著,P<0.05。术前患者的分级为(3.75±1.17),术后1d患者的虹膜新生血管分级为(2.15±1.48),术后3d患者的血管分级为(1.45±1.12),术后一周血管分级为(1.42±0.74),差异显著(F=42.384;P<0.001)。结论:在DR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中,采用玻璃腔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眼压情况及虹膜血管分级情况,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玻璃体腔 注射 抗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药物治疗 糖尿病性 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以及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雷珠单抗(RA)眼内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CRVO合并黄斑水肿60例(60只眼)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联合应用曲安奈德以及RA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曲安奈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以及黄斑中心厚度变化情况。同时选取我院50例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RA治疗,对比分析早期、中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以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等情况。结果①CRVO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以及黄斑中心厚度相对于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异对比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结果。早期、中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以及黄斑中心厚度均有所改善(P<0.05),但是早期治疗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CRVO以及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采用RA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雷珠单抗眼内注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各参数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诊断能力,并比较OCTA各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8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POAG的患者54例95眼,同期纳入正常对照者48人96眼。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OCTA检查,获得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密度、黄斑区深层毛细血管密度、视盘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层(RPC)内各区毛细血管密度、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层厚度、黄斑全层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比较POAG组与正常对照组OCTA参数的差异,建立各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ROC),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POAG的能力;并对各血管参数与视野M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OAG组黄斑区及视盘RPC层各区毛细血管密度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OAG组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密度、黄斑区深层毛细血管密度、视盘周围RPC层毛细血管密度、视盘RPC层平均毛细血管密度、视盘RPC层(上方、下方、鼻侧、颞侧)毛细血管密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全层厚度及黄斑区GCC层厚度与MD值均存在正相关(r=0.586、0.352、0.610、0.592、0.598、0.589、0.445、0.587、0.578、0.530、0.609,均P<0.01),视盘内RPC层毛细血管密度与MD值无相关性(r=0.174,P=0.111)。各血管参数诊断POAG的AUC值为0.623~0.927,其中诊断能力最高的是视盘RPC层平均毛细血管密度,AUC值为0.927。结论OCTA测得的各参数均对POAG有一定的诊断能力,且除视盘RPC层内毛细血管密度外,余各血管参数均与MD值呈正相关。

  • 标签: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血管密度 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神经纤维
  • 简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growthfactor2,FGF2)是一类功能多样的多肽,可由视网膜的多种细胞分泌产生。随着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研究深入,FGF2在其中的作用也得到广泛重视。FGF2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过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促炎作用以及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而参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此外,FGF2的表达上调很可能是部分患者使用抗VEGF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重要因素。本文就FGF2的分子特征、分子作用机制及FGF2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相关性进行总结,旨在为FGF2作为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FGF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方位OCT血管成像(OCTA)对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9~ 10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临床确诊为Ⅳ期DR的46例患者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19只眼,女性28例31只眼;年龄31~ 78岁,平均年龄(56.64±10.64)岁。所有患眼均行医学验光、散瞳眼底、FFA及多方位OCTA检查。OCTA检查选择Angiography 6 mm×6 mm扫描模式。分别扫描黄斑区、视盘、视盘鼻上方、视盘上方、黄斑区上方、黄斑区颞上方、黄斑区颞侧、视盘鼻下方、视盘下方、黄斑区下方及黄斑区颞下方的视网膜区域。所有检查图像由同一名医师拍摄,由两名医师独立阅片;排除两名医师意见不一致者。以FF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OCTA对Ⅳ期DR患眼视盘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检出率。结果FFA检出视盘新生血管8只眼;OCTA检出视盘新生血管15只眼,检出率100%。FFA未检出视盘新生血管的42只眼中,OCTA检出7只眼,均位于视盘表面;其中4只眼位于视杯处,呈线状、分枝状,面积均小于1/4个视盘面积。FFA检出视网膜新生血管50只眼;OCTA检出视网膜新生血管43只眼,检出率86%。在OCTA检出的43只眼中,检出视网膜新生血管芽3只眼,于FFA中未检出。OCTA未检出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均位于视网膜中周部,超出多方位OCTA所能检查范围。结论多方位OCTA对Ⅳ期DR患眼视盘新生血管的检出率为100.0%,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检出率为86.0%。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病毒(LV)介导miR-191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增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REC细胞系,分为对照组、缺氧组、LV-空载体(LV-vector)组、LV-miR-191 (LV-191)组。LV-vector组、LV-191组分别转入相应的慢病毒载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率;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生能力;划痕实验侵袭小室(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Matrigel实验检测细胞管腔形成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191相对表达量及其下游靶基因p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分裂蛋白激酶(CDK)6、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mRNA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LV-191组细胞转染率分别为0.615%、99.400%。CCK-8、细胞划痕、Transwell细胞迁移、Matrigel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LV-vector组细胞增生数量明显增多(t=6.130、4.606 )、细胞迁移率明显增高(t=4.910、6.702 )、微孔膜上染色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t=7.244、6.724 )、细胞管腔形成能力增强(t=8.345、9.859),LV-191组细胞增生数量明显减少(t=14.710)、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t=6.245 ),微孔膜上染色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t=5.333)、细胞管腔形成能力明显减弱(t=5.89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LV-vector组比较,LV-191组细胞中miR-19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t=44.110、42.680),Cyclin D1 (t=29.940、14.010)、CDK6 (t=15.200、7.645)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21 mRNA相对表达量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3、2.755,P>0.05)。4组细胞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6,P>0.05 )。结论miR-191可通过上调p21 mRNA表达,下调CDK6、Cyclin D1 mRNA表达,抑制hREC增生、迁移及管腔形成。

  • 标签: 微RNAs 内皮,血管 转染 增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切除术预防严重开放性眼外伤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严重开放性眼外伤48例(48只眼)。所有患者已行清创缝合术,二期玻璃体切除术中接受预防性切除僵硬、破损或嵌顿的视网膜。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BCVA,logMAR),PVR发生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前后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2,P<0.001),术后6个月视力为1.83±0.60,优于术前的2.62±0.24(P<0.001)。随访期内14例(29.17%)发生PVR,其中10例因PVR而致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重开放性眼外伤术中切除病变的视网膜预防术后发生PVR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眼损伤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切除术,预防性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性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到2013年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8例18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使用全视网膜冷凝加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2-15月,15眼眼压控制正常,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成功率达83%。2眼术后眼压在31-34mmHg,给予贝特舒眼药水后眼压控制正常。1眼术后眼压大于35mmHg,一月后给予第2次冷冻治疗,术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仅是一种简单、经济、而且是一种控制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解除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全视网膜冷凝 睫状体冷冻 眼压 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呈闭合环状结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稳定性,在多种疾病中具有调节作用。circRNA可参与调控视网膜炎症、细胞凋亡、血管生成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在眼部发育及疾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CircRNA的改变可能早于眼底改变,因此在组织、唾液、血液外泌体中检测到的circRNA有望作为视网膜疾病(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的诊断及预后判定的生物标志物。对circRNA表达的干预可显著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调控血管通透性,有望作为一种基因治疗手段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国际眼科纵览,2020, 45: 455-458)

  • 标签: 环状RNA 视网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