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对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内科就诊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防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ABO血型患者下肢闭合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8月至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 951例下肢骨折患者,男924例,女1 027例;年龄中位数为63(46, 78)岁(16~102岁)。按照血型分组:O型组572例,A型组564例,B型组609例,AB型组206例。入院12 h内常规行双侧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比较所有下肢骨折患者、膝关节以近骨折患者、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以远骨折患者,以及< 60岁骨折患者、≥60岁骨折患者不同血型组的DVT发生率。结果O型组、A型组、B型组、AB型组下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率分别为26.75%(153/572)、28.72%(162/564)、34.32%(209/609)、29.61%(61/206),其中B型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O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膝关节以近骨折患者按ABO血型分组后DVT发生率分别为28.74%(98/341)、28.99%(100/345)、39.45%(144/365)、30.97%(35/113),其中B型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O型组和A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8)。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以远骨折患者及<60岁患者ABO血型分组后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患者按ABO血型分组后DVT发生率分别为30.99%(97/313)、33.33%(108/324)、45.22%(156/345)、34.74%(33/95),其中B型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O型组和A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不同ABO血型下肢骨折后DVT的发生率不同,B型血DVT发生率最高。血型对于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膝关节以近骨折和60岁以上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1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12.00%(6/50)(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知识宣教、血管转向护理、防护技能指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84.00%(42/50)(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降低脑出血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机体的凝血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5A"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5A"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7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73%,研究组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床活动平均时间为(2.94±0.67)h,研究组为(2.13±0.2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平均时间为(16.87±2.54)d,研究组为(13.12±1.8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价平均分为(82.33±3.54)分,总满意47例,满意率为85.4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价平均分为(94.87±3.17)分,总满意52例,总满意率为94.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A"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和预后,提升护理满意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通过双盲法将在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均有41例;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在护理干预之后,相比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实施对降低和预防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显著作用,可有效促进最终手术效果的提高,该种护理模式存在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精细化护理方法作为主要的护理对策,深入研究其应用在影响妇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前期的200例妇科行手术治疗患者样本,分为术后护理A组、术后护理B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术后护理B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术后护理A组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吞咽功能评估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预防误吸;观察组患者入院24 h内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进行初步筛查,并针对不同风险人群除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外增加穴位按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吞咽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困难改善率为(86.53%)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3.85%)、(1.92%)均低于对照组(13.46%)、(7.69%),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吞咽功能评估简便易行,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84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二组。常规组42例采取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则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手术后效果确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减轻患者焦虑,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对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 ~2020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始研究,将其设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结果:观察组中老年患者在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等几部分组成,在药物分析中是必不可少,且最常用的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室仪器中高效液相色谱仪数量最多,承担的分析任务最重。因此仪器老化、故障次数高、检验任务重成为摆在我们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行性,分析了主要发生故障的模块,故障发生的频率,并采取措施降低以前故障的发生,以及展示改善后的成果。
简介:摘要:全球市场竞争现在已经变得异常激烈,因此企业管理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要求随之提高到另一个台阶。QC小组是以组建小组针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提升的科学方法,因为高效而广为应用。本文基于企业现实状况,运用QC的方法,解决产品实现过程问题重复发生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基于五维健康量表的渐进护理降低PICC置管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受PICC置管干预的110例肿瘤科患者,随机抽取患者分为研究组(n=60)及对照组(n=50)。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为对照组,基于五维健康量表的渐进护理干预患者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疼痛情况、情绪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疼痛情况、情绪情况评分分别为(66.35±1.57)分、(67.06±0.82)分、(65.84±1.26)分、(66.63±0.52)分、(68.57±1.41)分,均高于对照组(62.51±0.25)分、(62.52±1.12)分、(62.54±1.31)分、(62.48±1.24)分、(65.12±0.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4/60),明显低于对照组26.0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置管干预肿瘤科患者,采取基于五维健康量表的渐进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评分,降低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并最终达到降低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临床价值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中采用“5A”护理措施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7月研究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5A”护理研究,采用信封随机法将骨科手术患者分为Ⅰ组(40例骨科手术患者,普通护理)与Ⅱ组(40例骨科手术患者,“5A”护理),研究指标为下肢DVT发生率、住院指标。结果:护理后,Ⅱ组骨科手术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低于Ⅰ组骨科手术患者,P<0.05;护理后,Ⅱ组骨科手术患者下肢DVT住院指标低于Ⅰ组骨科手术患者,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接受“5A”护理后有效预防了下肢DVT发生,改善患者住院情况,降低住院治疗成本。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泌尿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泌尿系肿瘤患者97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TE将其分为VTE组(13例)和NVTE组(84例)。统计围手术期发生VTE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间,共13例确诊为VTE。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的VTE史(4例vs.7例)、盆腔淋巴结清扫(10例vs.26例)、术中抗凝措施(2例vs.4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9例vs.13例)及术后卧床时间(>3 d:9例vs.15例)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盆腔淋巴结清扫是泌尿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抗凝措施是围手术期发生VTE的保护因素。结论泌尿系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VTE的发生率较高,尽量避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在保障手术效果的基础上缩小手术范围,并在术中合理应用抗凝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围手术期VTE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