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按血栓风险等级实施护理干预对血栓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PICC置管化疗患者540例,使用相同的血栓风险评估表筛查风险等级,按血栓风险等级中的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分别排序号,再按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0例,每组各风险等级9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依低、中、高风险等级,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逐级增加特定电磁波、红花酒精外敷护理措施,2次/d,连续14 d。护理干预结束,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发生时间、发生率及FIB、D-D、PT、APTT的变化。结果血栓发生时间,观察组为43 d,较对照组11 d后移;观察组血栓发生率(1.85%)低于对照组(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低风险者观察组及对照组FIB、D-D、PT、APTT指标,护理干预后较干预前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风险及高风险者FIB、D-D指标,两组均有降低,观察组降低明显;PT、APTT两组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按血栓风险等级给予递进式活血化瘀护理干预,能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延迟血栓发生时间,降低血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血栓栓塞(TE)发生率,并探索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80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免疫治疗期间TE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使用竞争风险模型计算TE累积发生率及风险因素分析。结果804例肺癌患者中,男623例,女181例;中位年龄59岁(28~86岁)。有62例共发生65例次TE事件,其中51例静脉血栓栓塞(VTE),14例动脉血栓栓塞。804例患者3、6、12和24个月的T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3%、6.1%、10.1%和16.8%,3、6、12和24个月的VT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4%、4.7%、9.0%和13.3%。既往TE病史(HR=6.345,95%CI:2.917~13.802,P<0.001)、肝转移(HR=2.249,95%CI:1.123~4.502,P=0.022)和中心静脉置管(HR=3.674,95%CI:1.751~7.712,P<0.001)是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易发生TE,既往TE病史、肝转移和中心静脉置管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预防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筛选比较研究对象:于本院肿瘤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筛选比较对象的时间选段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共计50例,以随机分配法则(单盲、平行原则)为分组标准,对照组25例患者收录在内,实施一般性护理技术,观察组25例患者收纳于内,实施集束化护理技术。比较不同护理技术对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及血液流变指数的影响。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下肢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下肢周径增大,血液流变指数明显改善,(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康复护理措施,了解这种护理方法在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明确其对病人下肢疼痛发生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中选择50名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的范围内。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所有病人划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括的人数有25名。依照组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病人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发现观察组出现下肢疼痛及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其能够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降低其出现下肢疼痛及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因此应认识到这种护理模式的可靠性,并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以脑出血为对象,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有106例,研究时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将入选患者随机划分至两个独立的小组单元,对照组患者数量:观察组患者数量=53:53,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予观察组集束化护理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显示前者较优(P<0.05)。结论 脑出血手术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干预后,负面情绪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低,护理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对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 ~2020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始研究,将其设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结果:观察组中老年患者在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了解脑出血手术患者康复期间应用集束化护理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 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接治脑出血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借助病床单双号分组,单号(共计50例,归为对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干预),双号(共计50例,归为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就两组DVT形成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收集数据,观察组DVT形成率2.0%、护理满意度98.0%;对照组DVT形成率14.0%、护理满意度72.0%,2组护理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手术患者经过集束化护理后,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保障临床护理质量,是一项值得广泛应用的护理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骨折术后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后,对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下肢疼痛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术后患者66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基础组与特殊组,每组33例。基础组给予常规护理,特殊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与基础组相比,特殊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程度均呈更低显示,而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脊柱骨折术后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切实减少下肢疼痛的出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可大力推广至临床中。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术后强化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照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行术后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行术后强化护理模式,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而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行强化护理模式后,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实施术后强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术后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病情好转,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