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内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5—2020年诊断的2例关节内结节性筋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光镜下对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进行观察,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USP6基因断裂重组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探讨。结果2例送检组织大体表现为边界较清的类圆形肿块,实性、质中偏韧。镜下观察:肿瘤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疏松黏液样基质和穿插在其间的丰富的胶原组织组成。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呈梭形或短梭形,可见少量的生理性核分裂象,间质可见红细胞外渗及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不表达CD34、结蛋白、β-catenin、S-100蛋白、SOX10、STAT6,Ki-67阳性指数低。FISH检测结果提示2例均具有USP6基因断裂重组。结论发生于关节内结节性筋膜炎极为少见,认识到它的存在、熟悉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并结合相应的分子遗传学检查可避免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足(DF)患者中合并坏死性筋膜炎(NF)的风险评估,协助判断是否需要紧急手术清创引流减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9例DF患者,将其分为DF组(93例)和DF伴NF组(DNF,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白细胞总数、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等)和既往报道的相关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转换为分类变量,以是否合并坏死性筋膜炎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DNF风险评估(RADNF)。按统一标准收集2016年1至12月因糖尿病足入院的97例患者为验证组,对RADNF评分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0 mg/L、体温≥38 ℃、糖化血红蛋白≥11%为DN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450、20.103、5.539,P<0.01或P<0.05)。在建模组中RADNF评估患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64(0.785,0.943),当RADNF=4时,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875、0.763、0.638。验证组AUC(95%CI)为0.926(0.862,0.989),当RADNF=4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7、0.805。结论RADNF评分可用于评估DNF的风险,当RADNF超过4分时,需警惕DNF的发生,注意急诊手术减压引流。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足底筋膜炎患者对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治疗敏感度,探讨其对于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方法: 2018 年 6月到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了 30 例足底筋膜炎患者, 计算机无选择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用传统的足底筋膜炎 治疗,实验组采用传统疗法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 ,星期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包括患者的疼痛程度与足底筋膜厚度,对治疗效果作出评价 分析其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经过一个疗程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治疗相比于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患者的疼痛有明显的好转,足底筋膜的厚度相对于对照组减少的程度更大,并且治疗有效率相对更高。 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确实对足底筋膜炎患者有确定疗效,拓宽了医生的治疗思路,更大程度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减轻足底筋膜炎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值得临床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择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52例进行观察,时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其均以肌肉骨骼超声检查,来对其进行健侧与患侧的足底筋膜厚度进行观察和记录。且为了保证检查的确切性,可间隔2d进行再次检测。结果:在第一次检测中,患侧足底筋膜厚度为(4.87±0.23)mm、健侧足底筋膜厚度为(3.80±0.23)mm;在第二次检测中,患侧足底筋膜厚度为(5.64±0.22)mm、健侧足底筋膜厚度为(3.87±0.23)mm。从对比可以看出,患侧与健侧差异较大(P<0.05),且患侧第二次检测的厚度相较于第一次偏高(P<0.05)。结论:对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予以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可根据足底筋膜厚度变化,来评估其炎症水肿的严重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将来我院就医的60名足底筋膜炎患者当成了研究对象,之后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3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超声波治疗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的是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足部功能活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结果:治疗2周、3周后,两组患者的NRS和RM评分均大幅度降低(P<0.05),之后实验组患者的RM和NRS评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足底筋膜炎患者来说,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应当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氧菌和厌氧菌协同作用导致人体出现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c fascilitis)只损害皮下组织和筋膜,不累及感染部位的肌肉组织,是比较罕见且破坏性极强的感染性疾病。患有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身体会出现片状红肿、疼痛,疼痛缓解,患部麻木,奇臭的血性渗液。坏死性筋膜炎发病因素多变,如蚊虫叮咬、轻微擦伤,或者是严重的创伤、水痘感染、严重烧伤以及肛周脓肿等都有可能迸发坏死性筋膜炎。不仅如此,患者出现肌肉拉伤等软组织损伤或者手术后产生的并发症也可能会出现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没有部位要求,倘若发病早期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脓毒性休克等,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坏死性筋膜炎发病在颈部、躯干、四肢或者会阴部,死亡率为19-30%。所以,坏死性筋膜炎早发现早治疗,并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来减小坏死性筋膜炎的死亡率。
简介:摘要:氧菌和厌氧菌协同作用导致人体出现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c fascilitis)只损害皮下组织和筋膜,不累及感染部位的肌肉组织,是比较罕见且破坏性极强的感染性疾病。患有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身体会出现片状红肿、疼痛,疼痛缓解,患部麻木,奇臭的血性渗液。坏死性筋膜炎发病因素多变,如蚊虫叮咬、轻微擦伤,或者是严重的创伤、水痘感染、严重烧伤以及肛周脓肿等都有可能迸发坏死性筋膜炎。不仅如此,患者出现肌肉拉伤等软组织损伤或者手术后产生的并发症也可能会出现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没有部位要求,倘若发病早期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脓毒性休克等,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坏死性筋膜炎发病在颈部、躯干、四肢或者会阴部,死亡率为19-30%。所以,坏死性筋膜炎早发现早治疗,并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来减小坏死性筋膜炎的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黄膏外敷配合针灸,理疗治疗气滞血瘀型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新的组合疗法。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给予微波,热敷,针灸等治疗;试验组34例给予微波,热敷,针灸并联合三黄膏外敷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一周。采用国际公认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的积分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RI、VAS、PPI积分都显著性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PRI、VAS、PPI积分更低(P<0.01)。试验组治愈率为38.2%(13/34),对照组治愈率为12.1%(4/33),试验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三黄膏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肌筋膜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针灸,理疗等传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