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口床准备及二期缝合处理皮肤黏膜深部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皮肤黏膜深部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伤口床准备以及二期缝合治疗。结果参照组治疗有效率差76.67%低于观察组的9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以及口轻度狭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皮肤黏膜深部患者进行伤口床准备以及二期缝合处理效果理想,有助于回缩黏膜向上提拉,缝合固定,有效处理皮肤粘膜分离后回缩产生渗漏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二期缝合处理 伤口床准备 造口皮肤黏膜深部分离
  • 简介:总结13例肠黏膜皮肤分离伤口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全面评估黏膜皮肤分离伤口,正确选择伤口清洗液和敷料,深伤口放置负压吸引管引流,保证口袋粘贴牢固,以有效收集粪便,同时加强排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伤口。13例伤口均在7~14d愈合。

  • 标签: 直肠癌 肠造口 黏膜皮肤分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20例肠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对肠黏膜分离的患者,给予正确的伤口处理、全面的营养支持、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肠皮肤黏膜分离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造口 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实际针对皮肤黏膜分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探讨伤口护理的相关问题。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60例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伤口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方式进行伤口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的概率整体更高,感染的概率整体更低。结论:在实际针对皮肤黏膜分离患者进行伤口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伤口愈合的概率,降低患者伤口感染的概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伤口护理 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术后发生皮肤黏膜深度分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450例低位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二分类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研究发生皮肤黏膜深度分离的临床独立影响因素。结果450例研究对象中发生皮肤黏膜深度分离的患者36例,占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行新辅助治疗(P=0.028)、合并糖尿病(P=0.008)、低白蛋白(P=0.010)、术后肠黏膜坏死(P=0.030)、局部组织脂肪液化(P=0.038)是皮肤黏膜深度分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白蛋白(OR=2.514,95%CI:1.217~5.134;P=0.01)、糖尿病(OR=3.014,95%CI:1.287~7.057;P=0.011)、肠黏膜坏死(OR=3.155,95%CI:1.036~9.610;P=0.043)、局部组织脂肪液化(OR=5.467,95%CI:1.754~17.038;P=0.003)是皮肤黏膜深度分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低白蛋白、糖尿病、术后肠黏膜坏死和局部组织脂肪液化为肠术后发生皮肤黏膜深度分离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结肠,乙状 结肠造口术 皮肤黏膜深度分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一例乙状结肠并发皮肤黏膜分离回缩患者的评估,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因素,使用相关药物及物品,进行合理处理,最终使得皮肤黏膜分离愈合,纠正回缩至黏膜高于皮肤表面。

  • 标签: 结肠造口 造口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在皮肤黏膜分离伤口中采用新型敷料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10月接受手术后发生造皮肤黏膜分离患者,共计 2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 10例患者分到对照组,另外 10例分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使用新型敷料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皮肤黏膜分离伤口中采用新型敷料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预防伤口感染情况的发生,对伤口的愈合有着积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 新型敷料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肠坏死伴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动态评估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案,经过6次换药基本痊愈,效果显著。

  • 标签: 造口坏死 黏膜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66例肠术患者进行皮肤黏膜分离护理,采用中心数字随机法将肠术患者分为甲组(33例,普通护理)与乙组(33例,循证护理),研究指标为满意指数、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乙组肠术患者满意指数高于甲组肠术患者,P<0.05;护理后,乙组肠术患者生活质量高于甲组肠术患者,P<0.05;护理后,乙组肠术患者护理效果高于甲组肠术患者,P<0.05。结论:肠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护理效果,预防肠口内陷、狭窄等问题,效果十分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提高肠患者满意指数。

  • 标签: 肠造口 循证护理 皮肤黏膜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可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生结直肠癌后,将加快胃肠道蠕动,出现腹部疼痛、便秘及腹泻等临床症状,对生活影响较大。目前,临床针对结直肠癌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切除肿瘤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是研究发现手术治疗后,黏膜皮肤恢复情况较差,易出现皮肤黏膜分离,进一步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康复效果。为此,本文主要分析引起结直肠癌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危险因素,并综述护理进展,以提升康复效果。

  • 标签: 结直肠癌术 造口 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属于肠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3周,多见于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黏膜缝线脱落、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或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部分或整圈周围皮肤黏膜分离,导致口袋黏贴困难、粘贴不牢,引起患者情绪不安,增加伤口感染的危险,远期可能会出现回缩、狭窄。

  • 标签: 造口,护理,皮肤黏膜,伤口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回肠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状态的个性化护理。方法 针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患儿皮肤黏膜分离情况,制定个性化伤口换药及护理计划。结果 患儿皮肤黏膜分离状态愈合,轮流粪便管理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针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切口裂开及皮肤粘膜分离状态制定个性化的伤口管理,能有效促进皮肤粘膜分离愈合。

  • 标签: 新生儿 回肠造口 皮肤粘膜分离 造口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外伤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因外伤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皮肤黏膜分离,创面恢复困难等原因,我们运用湿性愈合理念,应用清创胶、藻酸盐和透明水胶体,封闭创面。使用防漏条、防漏膏黏贴黏膜缝隙,再选用凸面底盘和腰带加压固定,用于皮肤黏膜分离。促进创面愈合,同时控制感染,指导家属扩肛,增加营养,患者不到1月痊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切口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伤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的影响。 方法 : 于本院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2 月收治的肠患者中,随机选取 64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在常规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均接受用药指导、切口皮肤护理等护理服务,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组患者另外行伤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 结果 :从两组患者伤口渗出液量、伤口拆除缝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效果更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增加使用 伤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措施,能够加快肠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局部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伤口处理 愈合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