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化学机械去龋法在儿童龋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作探讨。 方法: 此次研究中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对象(我院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龋病患儿 100 例)均分为 2 组:选择传统机械去龋法为对照组患儿治疗,选择化学机械去龋法为观察组患儿治疗;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去龋效果比对照组优, X 2 =6.9843 、 P < 0.05 ;观察组去龋总有效率 96.0% 比对照组 80.0% 高, X 2 =4.7321 、 P < 0.05 。 结论: 儿童龋病治疗时选择化学机械去龋法的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龋病的预防保健措施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随机选取某幼儿园21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12名儿童龋病患病情况,探讨龋病的预防保健措施。结果212名儿童龋病总患病率为45.75%;其中5-6岁组儿童龋病患病率远远超过3-4岁组儿童,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名儿童无良好刷牙习惯,54名儿童无清洁颌面习惯,75名儿童有每天饮用酸性饮料习惯。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儿童龋病患病率较高,且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上升,因此必须对儿童做好龋病预防保健,通过加强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推广正确刷牙方法等,降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儿童龋病预防工作过程中应用口腔综合保健干预对降低龋病发生率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今后我国儿童龋病预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选择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3-5岁儿童龋病患者共100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0例。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腔综合保健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包括每次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牙齿保健知识了解情况及龋齿发生率。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按时刷牙3分钟以上、刷牙正确情况、每日刷牙2次以上笔记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口腔知识掌握程度为92%,对照组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实验组龋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每次刷牙时间(3.1+1.1)min,对照组每次刷牙时间(3.0+1.1)min,两组患者刷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龋齿预防工作中应用口腔综合报检干预护理措施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郴州市莲塘镇 6~12岁儿童龋病现状及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两者之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40例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结果所选择的40名患者,其中小于三岁的有35例,占比87.5%,所有患者都出现发热、皮疹症状,有38名患者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出现,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占比95.0%;有36名患者有高血糖特征,占比90.0%,病毒核酸检测EV71阳性32例,占比80.0%,柯萨奇病毒阳性8例,占比20.0%,通过治疗,有33名患者痊愈,占比82.5%,有行动障碍患者3例,占比7.5%,有4名患者由于神经源性水肿死亡,占比10.0%。结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EV71,临床特征主要为睡眠的时候四肢惊跳,高血糖,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神经源性水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ariostat龋易感检测技术用于评估3岁无龋儿童患病风险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幼儿园3岁的学龄前儿童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检查,观察组则实施Cariostat龋易感检测技术进行检查,对比观察两组儿童的龋病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儿童的龋病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ariostat龋易感检测技术来评估3岁无龋儿童患病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简介:目的:对婴幼儿龋、重度婴幼儿龋及无龋患儿口腔致龋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南京市三所幼儿园共289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冠龋检查,使用龋态-Cariostat龋病易感性检测试剂盒进行龋活性试验,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乳牙患龋率为47.8%,重度婴幼儿龋患病率为20.4%;婴幼儿龋、重度婴幼儿龋及无龋患儿三组间Cariostat值具有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龋活跃性检测值与龋均(dmft)、龋面均(dmfs)显著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龋活跃性检测值与儿童乳牙患龋有明显相关。结论:婴幼儿口腔致龋菌活性可反映龋病的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龋病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学龄前儿童一共(100例),收取时间在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将100例学龄前儿童按照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50例均使用心理及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均使用常规护理,将两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检查配合度以及龋病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检查配合度90.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观察组学龄前儿童的龋病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心理及行为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龋病发生率,提高口腔检查配合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龋病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学龄前儿童一共(100例),收取时间在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将100例学龄前儿童按照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50例均使用心理及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均使用常规护理,将两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检查配合度以及龋病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检查配合度90.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观察组学龄前儿童的龋病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心理及行为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龋病发生率,提高口腔检查配合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及行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龋病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学龄前儿童一共(100例),收取时间在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将100例学龄前儿童按照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50例均使用心理及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均使用常规护理,将两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检查配合度以及龋病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检查配合度90.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观察组学龄前儿童的龋病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心理及行为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龋病发生率,提高口腔检查配合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CP在儿童Caroli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采用MRCP诊断方法。结果大小不等的囊/柱状异常信号影,通过MRCP重建可以看出多发囊柱状影会沿着胆管分布,可见存在点状流空血管信号影。肝外形稍欠规则,肝脏大小尚正常,肝内见多发囊状异常信号影,MRCP显示病灶呈囊状不规则扩张,病灶部分呈囊状,部分信号T2偏低,且形态欠规则,边界模糊不清晰,肝门见小淋巴结影,肝内血管影清晰;胆囊内胆汁淤积,肝外胆管未见明确异常。双侧胸腔见少许积液,脾门区可见两枚结节状软组织影。结论MRCP影像学诊断为Caroli病诊断提供了最佳的影像学效应,确保了疾病治疗工作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