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IgA肾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4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肾活检时血清CysC水平分为血清CysC高水平组(≥1.03 mg/L)及CysC正常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法分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血清CysC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血清CysC水平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联合血清CysC预测相关病理损伤的能力。结果CysC高水平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血肌酐、尿素及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CysC正常组,而eGFR水平明显低于血清CysC正常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eGFR呈负相关(r=-0.744,P<0.001)。在病理损伤方面,CysC高水平组在肾小管萎缩与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等程度高于CysC正常组(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血肌酐、尿素、血尿酸、肾小管萎缩与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动脉管壁增厚与血清CysC水平具有相关性(标准回归系数β值分别为0.048、0.299、0.260、0.134、0.195、0.068,P均<0.05)。在临床因素的基础上加入血清CysC后,能提高对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的预测效能[AUC分别为0.829(95%CI 0.787~0.870)、0.847(95%CI 0.808~0.886),P<0.05]。结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肾功能水平较差、病理损伤程度较重时,更易出现血清Cys C水平升高。血清CysC与高血压、血肌酐、尿素、血尿酸、肾小管萎缩与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相关。联合血清CysC水平可有效提高对肾小管萎缩与肾间质纤维化的预测能力。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会有免疫异常情况,对此分析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项研究于2019年6月正式启动,截止时间是2022年6月。选用此时间段到笔者医院接受诊治M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样本数量共有50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与重症患儿,观察不同病情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不同病情MP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重症患儿IgA表达水平低,IgM、IgG水平高,存在统计学差异(t=3.925、2.293、3.083,P<0.05)。结论:MP感染患儿通过免疫球蛋白水平能够明确病情严重情况,能够为患儿后续诊治提供有利的诊疗数据,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患儿 免疫球蛋白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CAP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分析其与CAP患儿病情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ET-1、CRP水平高于对照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患儿 细胞因子 水平
  • 简介:摘要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血清及尿液半乳糖缺陷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水平与临床病理及肠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的相关关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尿Gd-IgA1、炎性因子及肠黏膜屏障损伤指标水平。IgAN组45例,健康对照组25例。结果显示IgAN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及血尿Gd-IgA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Gd-IgA1水平与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及肾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IgAN组患者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细胞黏附分子1、D-乳酸、脂多糖、二胺氧化酶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均P<0.05),且与尿Gd-IgA1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尿Gd-IgA1水平与IgAN严重程度及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相关。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免疫球蛋白A 半乳糖 半乳糖缺陷IgA1 肠道屏障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96例为川崎病组,其中发生冠状动脉损伤31例,无冠状动脉损伤65例。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收治的非川崎病所致发热患儿96例为对照组。检测纳入患儿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冠状动脉内径。并分析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川崎病组IL-2、IL-4、IL-6、IFN-γ、TNF-α、IL-17A、IL-12P70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损伤患儿IL-2、IL-4、IL-6、IFN-γ、TNF-α、IL-17A、IL-12P70水平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IL-10水平低于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P<0.05);与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相比,冠状动脉损伤患儿NT-proBNP水平高,冠状动脉内径大(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IL-2(r=0.54、0.64、0.59)、IL-4(r=0.61、0.57、0.57)、IL-6(r=0.65、0.50、0.60)、IFN-γ(r=0.60、0.58、0.51)、TNF-α(r=0.64、0.64、0.50)、IL-17A(r=0.69、0.68、0.51)、IL-12P70(r=0.70、0.65、0.56)与NT-proBNP、冠状动脉内径、冠状动脉损伤呈正相关,IL-10(r=-0.52、-0.47、-0.68)与NT-proBNP、冠状动脉内径、冠状动脉损伤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在川崎病患儿机体异常表达,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川崎病 血清细胞因子 冠状动脉损伤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联合应用白蛋白与蓝光照射的作用。方法:黄疸新生儿取样68例,纳入时间2021年04月至2022年04月,随机分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n=34,参照组)和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n=34,联合组),对比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联用白蛋白与蓝光照射安全性佳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监测脑血氧代谢,探讨硫酸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心肺衰竭患儿脑氧合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重症HFMD合并心肺衰竭患儿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予硫酸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监测治疗后不同时点两组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血乳酸、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改变。结果治疗前对照组aEEG异常19例,观察组aEEG异常20例,aEEG异常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aEEG恢复正常8例(42.1%),观察组aEEG恢复正常15例(75.0%),观察组aEEG恢复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6,P=0.037)。入院后72 h、96 h对照组rScO2显著低于观察组(t=-2.90、-2.94,均P<0.05),入院后24 h、48 h、72 h观察组血乳酸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2.43、5.29、3.02,均P<0.05),入院后48 h、72 h、96 h观察组ScvO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5.23、-4.92、-5.13,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2.78±2.09)d、(14.04±2.12)d,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临床疗效比较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7%比87.0%,χ2=6.54,P=0.038)。结论重症HFMD患儿早期应用硫酸可尽快改善脑组织缺氧状况,保护脑功能。NIRS有助于辅助判断病情变化。

  • 标签: 手足口病 硫酸镁 近红外光谱技术 脑组织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院选择2021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68例患儿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蓝芩口服液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选取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象,均实施免疫球蛋白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对于两组试验者的IgA水平、IgM水平、IgG水平,乙型肝炎组各指标高于健康组,P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IgA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血清尿酸水平(SUA)与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在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50例,性别不限,年龄50~9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前采集患者静脉血样,采用酶偶联法测定SUA。取L3,4为穿刺间隙,于蛛网膜下腔取脑脊液(CSF)标本2 ml,采用ELISA法测定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总tau蛋白(t-tau)以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浓度。根据高尿酸血症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HS组)和非高尿酸组(NS组),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与非POD组(NPOD组)。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POD危险因素,并分析CSF生物标志物的中介效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SUA和CSF生物标志物浓度预测POD的效能。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99例患者,POD发生率为21.5%。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等多项混杂因素后的结果显示,SUA、CSF p-tau和t-tau浓度升高为POD的危险因素(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CSF p-tau和t-tau浓度是SUA和POD之间关系的中介因子,中介效应分别为0.000 301(95%CI 0~0.000 152)和0.000 236(95%CI 0~0.000 092),中介比例分别为14.9%和11.7%。SUA预测PO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4(P<0.05)。结论术前SUA升高是POD的危险因素,预测POD的准确性较高,CSF p-tau和t-tau浓度是SUA影响POD的中介因子。

  • 标签: 尿酸 血清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抽动障碍儿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共计65例抽动障碍儿童作为A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80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微量元素有无差异,根据症状轻重分为轻度抽动障碍患儿33例作为A1组,严重抽动障碍患儿32例作为A2组,分析患儿之间的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结果:A组与B组的血清元素相比较,前者中的铁、钙、锌元素更低(P

  • 标签: 抽动障碍 儿童 血清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维生素D水平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段确诊入院2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数据分析基础,选择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2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维生素D水平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维生素D 血清25-(OH)D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疑似卒中患者。收集基线特征资料,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ICAS。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与ICAS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 354例患者,包括1 4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16例ICAS)和903例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84例ICAS)。总体研究人群中位年龄67岁(四分位数间距60~77岁),男性1 420例(60.30%),中位血清0.86 mg/L(四分位数间距0.81~0.92 mg/L)。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ICAS组血清显著低于非ICAS组(P=0.013);在非缺血性卒中患者中,ICAS组血清有低于非ICAS的趋势(P=0.05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1.02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10~1.030;P<0.001]、高血压(OR 1.393,95% CI 1.048~1.851;P=0.023)、糖尿病(OR 1.444,95% CI 1.133~1.841;P=0.003)为卒中患者ICA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OR 0.252,95% CI 0.064~0.996;P=0.049)为缺血性卒中患者ICAS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血清较低与ICAS风险较高相关。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颈动脉狭窄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合并肥胖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疾病严重程度。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肥胖患儿作为观察组,另于同期选择50例无肥胖症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IL-6、IL-8]水平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轻症支原体肺炎和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NF-α、IL-2、IL-6、IL-8水平及NF-κB、IκB、TLR4 mRNA相对表达量;以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炎症因子水平与NF-κB、IκB、TLR4 mRNA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较高,IL-2水平较低,NF-κB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IκB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P值均<0.05)。与轻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相比,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TNF-α、IL-6、IL-8水平较高,IL-2水平较低,NF-κB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IκB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P值均<0.05)。经相关性分析,TNF-α、IL-6、IL-8水平与NF-κB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与IκB m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IL-2水平与NF-κB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与IκB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肥胖症易导致NF-κB、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及TNF-α、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引发肺部炎症反应。此外,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炎症反应也逐渐加重。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儿童肥胖 血清炎症因子 疾病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取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人员均接受血清尿酸水平检测,对比两组受检人员的检测结果,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检测的意义。结果 观察组受检者血清尿酸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血清尿酸水平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者血清尿酸(UA)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双相情感障碍者40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接收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UA)水平,另对观察组常规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UA水平(405.84±72.38)umol/L,升高率45.00%,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血清尿酸 狂躁发作 抑郁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IgA肾病与非IgA肾病鉴别诊断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9至2020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和昆明市延安医院肾脏内科经肾脏病理确诊的患者共260例,其中原发性IgA肾病130例,非IgA肾病130例。收集包括性别和年龄等在内的28项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IgA肾病组与非IgA肾病组的男女构成比分别为59∶71和 64∶66,年龄分别为37.20(21.89,53.78)、43.30(27.77,59.18)岁。将2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训练集(70%,182例)和测试集(30%,78例)。分别使用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建立原发性IgA肾病与非IgA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以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率、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下面积(AUC)、精确率、召回率和F1评分综合评估各模型的效能并选择性能最佳的模型。采用 SPSS 25.0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建立鉴别诊断模型的准确度分别为67.95%、70.51%、80.77%和83.33%;AUC值分别0.74、0.76、0.80和0.83;判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F1评分分别为0.73、0.72、0.80和0.83。综合以上评价指标极限梯度提升算法模型的效能最高,该模型诊断为IgA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79%,其变量重要性由高到低分别为血白蛋白、IgA/C3、血肌酐、年龄、尿总蛋白、尿白蛋比、高密度脂蛋白、尿素。结论成功建立IgA肾病与非IgA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采用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建立的模型临床性能最佳。

  • 标签: IgA肾病 非IgA肾病 机器学习算法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清IgA的异常增多被认为是IgAN发生发展的启动阶段,而发生在B细胞中的IgA抗体类别转换过程失调导致了IgA的过度产生。该文从黏膜免疫、T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等方面,对IgA抗体类别转换在Ig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相关治疗靶点作一综述,以期为IgAN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IgA肾病 免疫球蛋白A 抗体类别转换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离住院患儿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型、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培养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148株,应用乳胶凝集法进行荚膜血清分型,PCR法检测荚膜基因。E-test和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χ2检验进行耐药率的比较。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细菌产β-内酰胺酶表型,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TEM-1和ROB-1的携带情况。结果148株流感嗜血杆菌荚膜血清分型均为不可分型,未扩增出荚膜基因。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8.9%(102/148株)、40.5%(60/148株)、53.4%(79/148株)和56.1%(83/148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最高,达91.9%(136/148株)。分离株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100.0%(148/148株)敏感。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占64.8%(96/148株),基因型均为TEM-1。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χ2=123.222,27.973,70.273,均P<0.01)。结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是当前儿童临床感染分离株的主要型别。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主要耐药机制为携带TEM-1基因。头孢曲松和美罗培南对流感嗜血杆菌保持着高度抗菌活性。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儿童 血清型 β-内酰胺酶 耐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