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发现 中医针灸技术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 效果及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3 月救治的 50 例不同类型的急症患者现场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在本次 50 例急症患者中,疼痛缓解 32 例,较缓解 14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 92% 。 结论: 在院外急救实践中采用中医针灸技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6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收治的20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先入院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后入院的10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入院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经过护理质量管理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68.1±6.7)分,而观察组平均评分为(85.6±8.4)分。可见,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广泛运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院内优质护理服务和院外家访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在临床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9例,对实验组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包括入院介绍、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化疗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出院后的家访,而对对照组实施普通的护理模式。出院后对患者的满意度通过统一的调差表进行调差分析,观察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良好,对治疗、护理满意度从84%上升到9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患关系十分和谐。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院内优质护理服务和院外家访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它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还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社会的满意度,所以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性护理对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我院的80名患者进行分组实验,对照组实施普通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院外延续性护理,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出院时要高,研究组比对照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高,说明研究组效果比对照组好。结论患者进行院外延续性护理对于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很大提高的,提倡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例跳湖轻生女性患者呼吸心跳停止10分钟后复苏成功的院前急救体会。方法通过对溺水患者就地给予头低足高位、开放气道、控水处理及运用现场演示的方法告知年轻体健的围观人员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深度、节律等简单的急救方法后,运用多人接力胸外心脏按压15分钟等措施。结果持续胸外心脏按压15分钟后,恢复自主呼吸、心跳,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结论只有加强群众性的溺水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使得不论男女老幼,人人都了解溺水的危害,加强群众性的监督和管理,掌握一定的溺水急救知识和抢救流程,只有这样,一旦发生溺水事件,才会有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对溺水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简单有效的院前急救,通过单纯有效、持续的胸外心脏按压,即使呼吸心跳停止超过6分钟,仍有心肺复苏成功的希望,大大降低其死亡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后,在治疗间歇期院外带管时导管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方法观察我院163例肿瘤患者接受PICC置管,经治疗后带管出院,记录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163例患者中,带管时间为10~89d,平均35d。其中22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13.4%),并发症出现在带管回家后的5.3~16.8d±2.1d。并发症包括导管脱出8例(4.9%),穿刺点感染6例(3.7%),机械性静脉炎3例(1.8%),导管阻塞3例(1.8%)和敷料过敏2例(1.2%)。结论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院外PICC带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加强健康教育和维护管理。讨论肿瘤患者PICC带管出院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外科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现状进行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进行医院陪护的人员540例,进行手卫生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几乎全部陪护人员都知道手卫生情况能够对疾病传播产生影响,但是半数以上的陪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了解在50%以下,47.59%的陪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了解在50%——80%之间,对手卫生知识回答正确在80%以上的陪护人员仅为11.48%,了解正确洗手方式的陪护人员为全部研究对象的27.03%,对何时应该洗手了解50%以下的陪护人员为全部研究对象的一半以上,占比50.74%,对何时应该洗手了解50%——80%的陪护人员为全部研究对象的32.96%,对何时应该洗手了解80%以上的陪护人员仅为全部研究对象的16.29%。结论多种因素能够对医院外科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产生影响,其中陪护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程度是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外亚低温治疗与心肺复苏同时进行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中心2011年7月至2016年12月抢救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其中随机将抢救成功的患者分成对照组(9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经心肺复苏自助循环恢复后,送医院进行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同时进行院外亚低温治疗和心肺复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前的平均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到达医院时的平均体温、到达目标温度所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追踪发现,复苏后当天、复苏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后第7天的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显著优于复苏后当天(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时,院外亚低温治疗与心肺复苏同时进行能让复苏效率显著提高,对患者脑功能预后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及分析本院外科干预前与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本院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当作研究组,并取本院外科2014年7月-2014年12月间接收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当作参考组。详细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五水头孢唑林钠的使用率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较参考组显著更低,用药恰当率、术后用药时间<24h率、用法用量及药品更换合理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本院外科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较干预前更为优秀,显著提高了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