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技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本组行单髁置换的62例患者(85膝),单侧39膝,双侧23例(46膝);其中男8例10膝,女54例75膝。男:女为1:7.5;年龄44~78岁,平均63岁;内侧单髁置换79膝,外单髁置换6膝,所有患者均使用LINK单髁假体(WMdemarLinkGmbH&Co),将术前及最后一次复查KSS评分分值及关节活动度对比,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后定期拍x线平片评估假体位置及未置换间室退变情况。结果获得随访的患者62例85膝,平均随访时间65.8个月(48~99个月)。膝关节KSS评分:术前(58.22±20.07)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81.24±17.96)分(P〈0.01)。关节活动度:术前(126.73°±7.53°),术后最后一次随访(124.65°±8.65°)(P〉0.05)。术后首次与最后一次随访X线平片检查,未置换间室退变进展不明显。5例患者6膝分别在术后11—42个月出现胫骨部分假体松动,3膝做全膝翻修术。另2例(3膝)患者服用镇痛药,可行走及坚持日常活动,目前在随访中。结论单髁置换可以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膝关节退变进展速度,但胫骨假体松动有较高的发病率,需要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一例系统随访20年Mollaret脑膜炎患者。病史特点如下吴XX,男性,现年42岁,高中读书时第一次发病,病史20年,以发热伴意识障碍起病,确诊为“Mollaret脑膜炎”,我科主任随访13年,7年前接手此病例,随访20年来病情平稳,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背景及目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及潜伏性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后结果反应不一,机制至今不明。本研究针对一起结核爆发事件进行队列研究,探索IGRA变化的机制。方法对一起学校结核爆发事件进行随访,检测病例组,预防性治疗的接触者组,未预防治疗的接触者组三组群体的IGRA结果变化。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γ-干扰素释放水平(IFN-γ)在随访后总体均值都明显降低,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P<0.05);三组群体IGRA的阴转率分别为50.0%,50%,48.4%。但是三组之间在随访前后无论是IFN-γ释放水平还是IGRA阴转率都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化疗不是导致IGRA结果变化的主要原因,IGRA结果可能仅仅反映宿主机体内免疫系统的免疫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单因素看电视的时间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旨在了解单因素对于脑卒中患者症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相关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453例脑卒中患者的回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看电视在0-2小时的患者共80人,有62.5%的患者有完全正常,27.5%的患者需要人协助进行生活,10%的患者需要全面护理。看电视在2-4小时的患者共224人,有37.05%的患者有完全正常,27.68%的患者需要人协助进行生活,35.27%的患者需要全面护理。看电视在4小时以上的患者共149人,有11.41%的患者有完全正常,45.64%的患者需要人协助进行生活,42.95%的患者需要全面护理。结论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随着看电视的时间延长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下降。
简介:目的通过对18个月以下与18。36个月两组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关节形态发育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18个月以上髋脱位手法复位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内收肌切断、手法闭合复位、改良蛙式位(或蛙式位)石膏及外展支架固定治疗的36个月以下患儿78例(97髋),根据复位时年龄分为两组:〈18个月组与≥18个月组(18~36个月)。通过骨盆平片上髋臼指数、髋关节内侧间隙、股骨头骨骺核、股骨头中心距离差及沈通线结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分别对手法复位后6、12、24、36个月髋关节形态变化进行复位后平均25.2(6~6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手法复位后髋臼指数及髋关节内侧间隙下降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0.57,α=0.05);股骨头骨骺核发育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α=0.05);股骨头中心距离差下降水平组间差异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349,α=0.05);沈通线在两组手法复位后都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由复位前不连续,到复位后6个月支架拆除后连续,随着下地行走又欠连续。18~36个月组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稍低于〈18个月组(P=0.04,α=0.05),而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率前组高于后组(P=0.01,α=0.05)。结论18个月以上发育性髋脱位手法闭合复位治疗仍然可行。
简介:目的对唐山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09—2012年确诊的56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常规进行用药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1年后评价两组患者知信行。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对社区服务满意人数(94.30%)高于对照组(77.22%);在相关知识中血压的危害(91.81%)、规范合理用药(83.27%)、血压监测知识(76.87%)、饮食知识(79.36%)和运动知识(83.98%)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治疗依从性中按医嘱规律服药(85.05%)、症状改善后维持服药(93.95%)和定期复查(81.14%)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和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
简介:目的长期随访一组采用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丘脑底核(STN)的帕金森(PD)病人,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95例PD病人在我院接受了双侧STN-DBS手术。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STN的外放电信号,刺激电极测试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副反应阈值。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3年和5年采用UPDRS评分评估PD病人"开/关"两种状态下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术前对照,PD病人术后5年"关"状态运动评分改善率为60.3%;日常生活评分的改善率为54.2%。语言是运动评分中唯一没有改善的症状。异动症除外,术后1年"开"状态下运动评分没有显著改善。第1年和第5年"开"状态下运动迟缓、姿势障碍和步僵症状较术前均有加重。术后第5年异动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PD病人双侧STN-DBS术后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关"状态下运动评分和"开"状态下异动症均明显改善。术后第1年和第5年比较,行动迟缓、语言、姿势异常、步僵和认知功能的障碍均有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