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对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灶(病灶中心距脑表面〉2cm)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术中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深部病灶112例(超声组),同期未使用术中超声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深部病灶110例(对照组)。结果超声组所有病灶均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均一次探查到病灶;对照组15例经2次、2例经3次才探查到病灶。超声组病灶全切除率(90.1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和手术时间(246.2±48.1)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5%、28.13%和(380.6±62.2)min;P〈0.05]。结论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颅内深部病变,同时指导术中病变的完整切除,保护周围正常神经结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导航结合对颅内深部胶质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深部胶质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与神经导航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神经导航下显微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与神经导航联合手术应用于颅内深部胶质瘤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提升了患者的预后质量,明显降低了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采用常规方式行开颅手术的颅内肿瘤患者(常规组)和56例术前或术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行开颅手术的颅内肿瘤患者(预防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颅内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32例(30.5%)术后颅内再出血,预防组7例(12.5%)术后颅内再出血;预防组颅内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2例再出血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0例,其中3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4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视力下降,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长期植物人状态。预防组7例术后颅内再出血患者中,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二次手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肿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术中颅内压剧烈波动、止血不可靠、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肿瘤残留,而缓慢降压、操作轻柔、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保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颅内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尽早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颅内感染病人颅内低压的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27例颅内感染继发颅内低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27例颅内感染继发颅内低压病人中,有9例的脑脊液细胞数量正常,18例数量偏高;7例蛋白定量正常,20例偏高。6例病人伴低血钾,8例低血钠,5例低血氯。全部27例病人症状均缓解出院。出院前对其脑脊液压力与各生化指标进行复查,结果均正常者22例,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者13例。结论颅内低压综合征在颅内感染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其病情改变,当出现与体位相关的头痛时,务必注意是否为低颅内压,应通过腰穿测压进一步证实,给予合理的治疗措施,做到尽早发现,尽早诊断与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性,及时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