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后路块钢板螺钉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新技术,较传统棘突间钢丝固定之方法坚强牢固可靠,疗效显著.在护理方面,我们重点加强术中体位和耐受力的训练,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观察,指导肢体功能锻练等措施,对手术的成功,疗效的提高,减少病残,降低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颈后路侧 钢板 螺钉 手术治疗 颈椎骨折 颈椎脱位
  • 简介:目的:利用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疾患。方法:我科3年来行后路内固定18例,C1-C2不稳3例,各种颈椎损伤5例,其中颈椎管狭窄症8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2例,分别采用APOFTX椎板钩内固定、寰枢椎椎弓根螺钉、C3-C6块螺钉、C7椎弓根螺钉植入,然后连接钛板完成固定。结果:本组18例随访9个月以上。本组病例未发生推动脉、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片,颈椎生理弧度及排列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断裂,1例单枚螺钉松动。18例术后6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评分平均改善1.6级。所有病人在2周带支具起坐或下床活动活动。结论:后路内固定技术安全可靠、术后即刻获得牢固的内固定,病人可早期活动、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颈后路 内固定 临床应用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评价后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1~79岁,平均56.5岁,病程12~35个月,平均22.5个月。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4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Ⅱ组14例,行全椎板减压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颈部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2个月。Ⅰ组、Ⅱ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58.3±18.4)%、(62.9±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21.4%(3/14)明显低于Ⅰ组64.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全椎板减压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肯定,能明显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全椎板减压术 侧块螺钉
  • 简介:背景:目前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性脊髓病的主要术式为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及后路全椎板减压块螺钉内固定,然而,这2种术式在临床中的优越性仍有很大争议,关于两者比较的相关文献较多,但大多因为样本量的局限未予以客观的评价。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比较接受以上2种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性脊髓病的临床结果、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一步评价2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在CNKI、WANGFANG、VIP、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和后路全椎板减压块螺钉内固定比较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同时手动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从纳入文献中提取以下结果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颈椎曲度指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5神经根麻痹、轴性症状、后凸畸形及其他并发症数据。使用STATA1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6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666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型钛板组在手术时间[WMD=-20.090,95%CI(-27.759,-12.421),P<0.00001]及术中出血量[WMD=-42.519,95%CI(-66.368,-18.670),P<0.00001]上均优于块螺钉组;③2组术式在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WMD=0.092,95%CI(-0.177,0.361),P=0.502>0.05]、术后目测类比评分[WMD=-0.247,95%CI(-0.667,0.172),P=0.248>0.05]、术后颈椎曲度指数[WMD=-0.314,95%CI(-1.070,0.441),P=0.415>0.05]、术后Cobb角[WMD=0.193,95%CI(-0.116,0.502),P=0.220>0.05]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微型钛板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WMD=-1.361,95%CI(-2.219,-0.503),P=0.002<0.05]及轴性症状[RR=0.572,95%CI(0.43,0.759),P<0.00001]、C5神经根麻痹[RR=0.313,95%CI(0.211,0.465),P<0.00001]、总并发症发生率[RR=0.521,95%CI(0.426,0.637),P<0.00001]均低于块螺钉组;⑤提示临床上治疗多�

  • 标签: 单开门椎管成形 侧块螺钉 椎板切除术 微型钛板 钛板内固定 椎管扩大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PMIHR)治疗老年单创伤性股骨骨折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 -2020年 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单创伤性股骨骨折老年患者 9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 45例。观察组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 VAS评分和术后 6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VAS评分为( 2.12±0.36)分,术后 6个月的优良率为 93.33%,对照组的 VAS评分为( 3.22±0.42)分,术后 6个月的优良率为 66.67%,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单创伤性股骨骨折老年患者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减少患者疼痛感,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 标签: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脊柱弯的护理。方法对我科采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的33例脊柱弯患者在治疗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33例病人采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病人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矫正率为76.5%,术后平均身高增长4.5厘米,住院时间为12-15天,平均住院时间13.5天。结论除规范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外,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是脊柱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脊柱侧弯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弯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11例退变性腰椎弯患者进行后路手术并随访,观察Cobb角的改变及腰背痛的改善情况。结果11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功能改善,矫形无明显丢失。结论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弯疗效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特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6~72岁、平均66岁。模拟经颈椎后路C7神经移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和显露左侧C7神经至末端分叉处,测量左侧C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缘的直线最短距离,测量颈椎后路引出的左侧C7神经长度与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测量椎间孔后壁磨除的最小宽度以及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计算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长度的比例。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例应用经颈椎后路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的脑出血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年龄45岁,右上肢肌痉挛伴右侧肢体偏瘫,右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3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1级。观察患者术后健和患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情况。结果C7神经的远端定位于锁骨中点深部,C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侧缘的直线最短距离为1.8~2.5(2.1±0.4)cm,颈椎后路引出C7神经长度为6.6~7.4(7.1±0.4)cm,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为3.9~4.3(4.0±0.2)c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为4.6~5.3(4.8±0.3)mm,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为12.0~15.8(13.6±0.5)m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的比例为33.6%~38.2%(35.8%±0.4%)。1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顺利完成颈椎后路C7神经移位手术,术后健(左侧)上肢肌力正常,伴有左示指及中指麻木感,1个月后完全恢复,患(右侧)上肢痉挛症状明显缓解,肌力0级、肌张力1级。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健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患上肢肌力恢复至I级,肌张力1级,感觉正常,运动功能在康复中。结论C7神经位置相对恒定,颈椎后路解剖相对简单,具备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条件,且神经移位距离较短。

  • 标签: 神经移位 颈7神经 颈椎后路 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融合固定术在治疗寰枢椎不稳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后路复位、减压和融合固定治疗的16例寰枢椎不稳病例临床资料。结果Apofix椎板夹固定9例,Axis钛板螺钉固定7例,均自体骨移植。完全复位8例,部分复位6例,原位固定2例。无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感染、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随访3-21个月,平均10±1.2月,X光片、CT复查所有病例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脊髓功能有7.5提高到13分。结论后路融合固定术可使寰枢椎不稳与脱位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临床效果好。

  • 标签: 寰枢椎不稳 后路固定融合 Apofix Ax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退变性脊柱后路手术治疗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退变性脊柱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中期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50例患者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腿部VAS评分、ODI指数、腰部VAS评分等与术前相比改善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24个月50例患者腿部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后12个月相比降低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在腰部VAS评分比较上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退变性脊柱后路手术治疗的中期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腿部疼痛,加速其腰部功能恢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退变性脊柱侧凸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 治疗 中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凸性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退行性腰椎凸并椎管狭窄后路手术治疗的17例病患的资料,从而对腰及腿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前凸角、凸Cobb角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十七例的病人进行随访,随访时间7~21个月,平均(13.47±2.69)月。术前患者平均VAS评分(6.78±0.93)分,ODI评分(68.84±7.14)%,Cobb角(21.51±9.49)°;术后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2.39±0.94)分,ODI评分(30.74±9.12)%,Cobb角(5.31±3.44)°,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82.35%。在随访期间,没有出现椎间隙高度丢失,融合器移位,内固定断裂情况,且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对退行性腰椎凸性椎管狭窄进行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的治疗退行性腰椎凸。

  • 标签: 退行性腰椎侧凸 后路手术 椎管狭窄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对6例发生在区的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影像表现及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表皮样囊肿主要临床表现为颌下及上部无痛性肿块,患者术前均行彩超、诊断性穿刺检查、MRI及/或CT检查。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表皮样囊肿。术后随访6个月~4年,均无复发。结论表皮样囊肿术前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一旦确诊应行手术摘除,术中保护颈部重要神经血管,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表皮样囊肿 诊断 外科手术 颈侧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切除高段神经鞘瘤及植骨内固定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高段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颈椎 神经鞘瘤 护理
  • 简介: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弯,已经有大量关于后路手术还是前后联合手术的讨论。但对于成人的弯,却没有相关的研究。医师通常对于僵硬的弯采用前后联合人路治疗。但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回顾研究155例腰椎弯手术患者的资料,术前均有退变性或特发性腰椎弯,角度为40°~70°。其中80例行后路手术(特发性35例,退变性45例),

  • 标签: 腰椎侧弯 联合手术 后路手术 治疗方法 成人 特发性脊柱侧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颅交界畸形术后吞咽困难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后路固定的颅交界畸形患者资料,按是否发生术后吞咽困难分组,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影像表现、颈椎序列测量值等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5例,其中吞咽困难组13例,无症状组12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2%。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术后带管时间,术前是否合并后组颅神经症状、是否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组与无症状组术后CCA[(129.1±9.6)°vs(137.9±7.1)°]、dCCA[(-4.1±4.0)°vs(6.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严重程度与术后CCA、dCCA有相关性。结论颅交界畸形后路固定术后吞咽困难较为常见,可能与术后斜坡椎管角缩小有关。

  • 标签: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颅颈交界区畸形 吞咽困难 上颈椎序列 斜坡椎管角
  • 简介:【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究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于我们医院在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的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 针对脊椎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基于实际情况采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要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比较理想的疗效,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避免或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脊髓损伤伴肋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脊髓损伤呼吸肌会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呼吸道护理、氧疗、肺功能训练、皮肤护理,管道护理、病情观察这几个方面落实护理措施,对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颈脊髓损伤 肋骨骨折 急诊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