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使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固定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78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39例的两个组别,常规组患者使用加压钢板固定单独治疗,研究组使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骨折愈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三方面。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手术指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使用带锁髓内钉固定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提升骨折愈合优良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应用捆柴式植骨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40例患者,基于随机抽样的分组原则,将各2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加压或填充植骨术,研究组采取捆柴式植骨术。对比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骨痂生长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的骨折愈合率比对照组高,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骨痂生长程度比对照组长,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为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应用捆柴式植骨术可以促进其骨痂生长,使其骨折愈合得更快更好,同时不必担心并发症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四肢床上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2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纳入患者的入院时间范围在2020年6月-2023年6月之间。以治疗方法差异为基础做分组,参照组36例,治疗方法为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术;研究组36例,治疗方法为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观察指标:①手术相关指标;②愈合优良率。结果:各项手术指标分析,研究组更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都低于参照组,数据包分析证实P=0.00。研究组的愈合优良总例数为35,优良率为97.22%;参照组的愈合优良总例数为29,优良率为80.56%,数据包分析证实P=0.02。结论: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可提高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愈合情况,手术效果更优,应当将这一治疗方法做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植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股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钢板固定与植骨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植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植骨的疗效及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植入动力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两种的不同内固定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对象均为我院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研究48例。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组)和观察组(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每组各24例患者,对比采取不同植入物进行固定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关节愈合时间较短,手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手术切口较短(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结论: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内固定方式选择上,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手术创伤,加快关节愈合,治疗效果显著,且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也明显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ARIF)治疗距骨后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42例距骨后突骨折患者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21~60岁,平均40.5岁。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RIF组(15例,采用踝关节后内侧+后外侧入路ARIF)和切开复位(ORIF)组(27例,采用后内侧跟腱旁入路完成ORIF)。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RIF组患者的出血量[(32.0±11.5) mL]、住院时间[(5.3±1.8) d]、骨折愈合时间[(4.6±1.0)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3/15)]显著少于ORIF组[(80.0±15.2) mL、(8.4±2.4) d、(6.3±2.2)个月、29.6%(8/27)],但AR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4.0±8.9) min]显著多于ORIF组[(62.9±5.1)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的AOFAS的踝-后足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ARIF组AOFAS的踝-后足评分[(83.0±13.0)分]显著高于ORIF组[(72.3±1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ARIF技术切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更能改善踝关节-后足功能,是微创治疗距骨后突骨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