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端粒酶活性对急性细胞白血(AM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采用TRAP-ELISA定量检测AML端粒酶活性。14例AML端粒酶活性A值为0.238±0.04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94±0.003),而化疗前明显高于化疗缓解后病例。上述结果提示端粒酶活性测定是诊断AML的辅助手段,对于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端粒酶 骨髓
  • 简介:近二十年来,由于新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白血(AcuteLeukemia,AL)的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率和生存期已有明显提高。但仍有10%~20%的急性细胞白血(Acutemyeloge-nousLeukemia,AML)用经典方案不能诱导CR,且有40%~80%AML在CR后复发。年龄过大、细胞遗传学异常、血液学紊乱史等因素均可增加难治/复

  • 标签: LEUKEMIA 细胞遗传学异常 急性白血病 柔红霉素 阿糖 碳铂
  • 简介:骨髓库和造血干细胞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资料库简称中华骨髓库。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简单地说,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很强分生能力的细胞。据有关资料表明,人体的骨髓量与人的体重相关。成年人的骨髓量一般为3千克左右。骨髓存在于人体骨骼的骨髓腔内。它一般可以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具有造血功能。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骨髓库 白血病患者 服务中心 分型 志愿者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初治急性细胞白血(AML)的治疗。方法入组患者为≥60岁的初治AML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除外。入组患者的治疗采用IA或CAG方案。观察疗效和患者的耐受。结果入组患者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65岁(60~73岁)。12例采用IA方案,29例采用CAG方案。15例完全缓解(CR),CR率为36.59%。其中CAG组CR率为37.93%;IA组CR率为33.33%;两组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7个月(0~19个月)。15例CR的患者随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PFS为8个月(4—16个月)。CAG组的血制品输注量和发热时间少于IA组(P〈0.05,P〈0.01)。结论大部分老年初治AML患者应采用积极的化疗,而CAG方案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老年人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阿糖胞苷 柔红霉素
  • 简介:急性白血细胞(acutemyeloidleukemiastemcell,AMLLSCs)的存在已被公认。AMLLSCs是正常的造血干/祖细胞被转化而形成的,但其形成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AMLLSCs形成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调控和参与AMLLSCs形成时的浓度依赖

  • 标签: 白血病干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转录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外复发的高危因素及其预后.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确诊APL68例,正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64例达到完全缓解(CR),其中8例发生外复发,分别对其临床特征,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CNS)是APL外复发主要部位(87.5%),皮肤和双侧内耳道少见,3例同时伴骨髓复发(37.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5岁与APLCR后外复发具有相关(P〈0.05),无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初诊WBC>10×10^9是外复发的高危因素(P〈0.001,P=0.005);而性别,初诊血小板计数和APL细胞形态学类型,是否发生维甲酸综合征等均与外复发无明显相关.5例患者因未获CR2或CR2后出现骨髓复发死亡(62.5%).平均生存期仅5.8月,明显低于单纯骨髓复发26.3月(P〈0.05).结论初诊高白细胞负荷是APL外复发的主要高危因素,CNS是APL的主要外复发部位,APL一旦出现外复发则预后很差.

  • 标签: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髓外复发 高危因素 预后
  • 简介:为了探讨Ph(+)慢性白血(CML)骨髓细胞是否存在β1整合素活化障碍,我们以10例正常及12例CML骨髓单个核细胞(NBMMNC及CMLBMMNC)为研究对象,用β1整合素活化抗体8A2和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活化剂,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上述细胞与可溶性纤连蛋白(FN)的结合能力及其β1整合素跨膜区9EG7表位的表达,并观察了ABL激酶抑制剂CGP57148B预处理对上述细胞β

  • 标签: 慢性 髓性 白血病 整合素 纤连蛋白 粘附
  • 简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LL)是成熟的B淋巴细胞肿瘤或克隆增生的结果。它的定义是:外周血淋巴细胞持续超过于10×10^9/L及骨髓中淋巴细胞浸润达40%以上。若存在B细胞克隆的免疫标志,则淋巴细胞计数即使小于5×109/L,亦可确诊为CLL。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B淋巴细胞肿瘤 克隆性增生 流行病 发病机制
  • 简介:为了探讨淋系分化抗原在急性细胞白血(AM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淋系和系单克隆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2例原发性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表明:¨例除表达系抗原外尚有淋系抗原表达(Ly+AML).Ly+AML初诊时肝脾结肿及血像特点与Ly-AML组无显著差异,用标准诱导化疗仅有1例获长期缓解.结论:Ly+AML对常规诱导缓解方案不敏感,选择兼顾ALL+ANL的方案可望提高治疗效果.Ly+AML患者长期生存率低可能与CD34+高表达有关.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淋系分化抗原 抗原表达 CD34^+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白血的疗效。方法应用α干扰素(IFH—α)治疗96例慢性白血(CML),均为慢性期(4例完全缓解病例)。剂量大多为每日300万^U,8例为每日100万^U,平均疗程为8.8个月(3—34个月)。结果单用IFN—α治疗14例,其中6例有效;合川高三尖衫酯碱治疗37例,合用羟基脲治疗22例,有效率分别为91.9%和72.7%,与单用高三尖衫酯碱或羟基脲治疗者相比无显著差异;IFN—α同时与高三尖衫酯碱和羟基脲合用23例,16例有效。复查PH^+CML29例治疗后均未达到完全转移,其中1例PH染色体阳性率由100%降至8%;9例由100%降至70%—90%,总有效率为34.5%。结论IFN—α可用于CMLCP和缓解后维持治疗。若加大齐量和延长用药时间,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 标签: 治疗 慢性髓性白血病 羟基脲 CML Α干扰素 IFN
  • 简介:为了解急性细胞白血(AML)H-ras基因点突变的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酶切图谱分析技术,对55例初诊AML患者进行了检测,发现16例(29.1%)存在H-ras基因点突变,此突变与AML的发生及其某些临床指标有一定关系。H—ras基因突变可望成为AML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 标签: RAS基因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髓细胞性白血病
  • 简介:为了探讨急性细胞白血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23例急性白血患者获取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白血细胞IDO的表达;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以白血细胞为刺激细胞,外周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MLR),利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相应MLR体系上清液中的IDO活性.结果显示,在23例急性细胞白血患者中17例患者的骨髓白血细胞上有IDO的表达;白血细胞上的IDO活性抑制MLR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白血细胞表达的IDO活性能阻抑外周T淋巴细胞的增殖,它可能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

  • 标签: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T淋巴细胞 1-甲基色氨酸 免疫逃逸
  • 简介: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急性白血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收治58例老年AML患者(≥70岁)回顾分析了其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治疗方案的比较。结果亚标准剂量组(A组)33例.减量组(B组)9例,支持治疗组(C组)8例。A组与B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39.4%.22.2%。生存期明显异常(P=0.01).分别为167天和68天。C组生存期176天,与亚标准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引起副反应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生存状态,继发性,PBWBC〉1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率〉50%,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是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70岁以上AML患者有特殊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治疗应个体化,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老年人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治疗 预后
  • 简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AML—M3白血细胞成熟已经提高了无病生存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例如伊马替尼)可以提高费城染色体阳性ALL的生存率。可利用更有效的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治疗机会性感染。利用降低预处理强度的(“减量”)异基因移植使得老龄患者进行移植成为可能。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伊马替尼 异基因移植 治疗机 费城染色体 机会性感染
  • 简介:驻滇某工兵仓库新战士王正刚,入伍不久便发现身体不适,被解放军第59中心医院收治。入院后,他先后3次出现高烧(39~40℃),口、鼻出血不止,还见有广泛皮下出血点。经骨髓像等多项检查,确诊其患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该院心肾血液内科主任胡祥仁和医务人员全力进行抢救,待其病情稳定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施治,收效明显,住院仅14个月,其骨髓像等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目前该院已治愈3例,创造了白血治疗的新奇迹。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性 中西医结合治愈 性白血病 骨髓像 中西医结合方法 白血病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