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推介词]残存记忆里的神话个案"魏言的作品是对民族创世神话的一次个人经验阐释,是对残存于现代文明生活中的野性文化基因和原始性记忆的再认识。"这是黄笃先生在题为《图象言说》的策展文章中,对魏言作品的精彩点评。这里的"野性"的概念,是相对于驯化文化提出的。在缺乏想象力和个人感受的今天的社会里,以及过于强调"概念"的当代艺术形态中,野性既是一种对流行文化概念的反叛,也是在人类学意义上对历史文化原生意识的梳理。而"神话",不过是作为文化集体记忆的载体或形式。对其题材的选择,应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文化寻根意识的人类学延续和深入。在人类文明的早
简介:<正>老柳家住在王兆新区,附近有个姓魏的鞋匠,老魏在街口掌鞋,说起来也有十七八个年头了。这一带居民亦老亦少,凡是拎皮鞋的、胶鞋的、布鞋的,没有不找魏鞋匠修修补补的。魏鞋匠虽说右腿残疾,可那掌鞋的技术是没说的,无论是拆帮断底的,还是开胶裂口的,不管多难修的鞋,只要拿到他手里,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这还不说,邻里一前一后没有不夸魏鞋匠仁义、善良的。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魏鞋匠给自己直下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了年纪的老人来修鞋一律不收钱;学生来了收个本钱;居民来了收个微利。用魏鞋匠自己的话说,钱够花就行了。这不,前些天又传出佳话,有一位白胡茬的老人要修双棉皮鞋,魏鞋匠接过鞋一看,鞋底开胶了,鞋跟也该换了,便问他老人家着不着急穿。老人家说,脚上有穿的,不着急取。待魏鞋匠把
简介: 魏微的中短篇构成了一个微观然而大方的世界--《暧昧》,这是近年来很有分量的小说集,其中《大老郑的女人》(《十月》)2005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鲁迅文学奖,《化妆》(《花城》)2006年获得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奖.魏微的小说能够获得广泛的赞同并非偶然,"70后"的写作态势呈阴盛阳衰的局面,而在众多的女性写作中,多数人反复叙述的不过是变相的身体自传,还有一些人写作剑走偏峰,求险、求异、求怪、求毒,一言以蔽之,渴望出奇制胜.……
简介:魏孝文帝拓跋宏(亦即元宏),鲜卑族人,是南北朝时期北魏一位非常有政治才能,又顺应历史发展,大胆进行改革的开明皇帝。他十分仰慕汉族文化,在位时实行了改复姓、定门第、改官制、互通婚、禁胡服、断胡语等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也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然而,最能表现他对中原河洛文化无限向往和改革勇气决心的一桩壮举,就是将北魏的都城从平城(山西大同)迁往河南洛阳,并将洛阳建成魏晋以来的最大都会。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硅定都平城后日益强大,到孝文帝时,已历经六位皇帝近百年的时间。尽管平城经几代皇帝苦心经营已颇具规模,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幽居偏僻边塞的平
简介:汉晋时“浮华”一词因使用场合不同而有多种含义,可以指奢靡,不守章句礼仪,有名无实及轻薄放纵的社会风气,也可以指朋党。魏明帝太和年间禁浮华则主要是从政治着眼,其真实意义在于严禁朋党。魏明帝本人虽口吃少言,却颇有大略,特好法理,习于军事,且又雄心勃勃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因此对于桀骜不驯、恃才傲物的当时名士颇为厌恶。太和二年的未遂政变,使明帝强烈感受到了叔父曹植的政治压力,由此直接导致了禁浮华的一系列举措。曹植在明帝继位时仍有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并且与当时名士在很多方面都有相通之处,极有可能结为朋党,成为政治隐患。因此,魏明帝禁浮华主要是针对曹植的,曹植死后,禁浮华也便由显著激烈而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