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以及对其的耐药性分析。方法:送检标本的时间范围是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通过研究其感染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来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结果:本院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茵115株,MRSA为51株,占44.3%。痰液(50株,占47.8%)、分泌物(35株,占30.4%)和尿液(20株,占17.4%)分别排在前三位,另外MRSA分离率排在前三位的标本,分别为分泌物(65.6 %)、痰液(40.8%)和尿液(35.7%)。结论:在本次标本中对MRSA的检出率比较高,而且对多种药品均提示耐药,即多重耐药。为延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恰当的抗生素。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以及对其的耐药性分析。方法:送检标本的时间范围是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通过研究其感染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来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结果:本院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茵115株,MRSA为51株,占44.3%。痰液(50株,占47.8%)、分泌物(35株,占30.4%)和尿液(20株,占17.4%)分别排在前三位,另外MRSA分离率排在前三位的标本,分别为分泌物(65.6 %)、痰液(40.8%)和尿液(35.7%)。结论:在本次标本中对MRSA的检出率比较高,而且对多种药品均提示耐药,即多重耐药。为延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恰当的抗生素。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乐至县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金葡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送检至我科的病原微生物学标本共16443例纳入本次实验,对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分离出的金葡菌菌株223例进行药敏试验,并对金葡菌的标本分布、科室分布及其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16443例病原标本中,共检出223株金葡菌,检出率为1.36%、,其中MRSA共85例,金葡菌株检出率较高的标本分别为痰液标本(30.5%)和分泌物标本(22.4%);在15种抗菌药物中,金葡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5.5%、74.4%、72.7%,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敏感率达到100.00%。结论 金葡菌感染多见于痰液及分泌物,且部分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工作应做好金葡菌药敏试验,以便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素(α-toxin,AT)溶血活性测定方法,用于无毒突变AT(non-toxic mutant AT,mAT)特异性血清抗体体外功能性评价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方法使用AT裂解兔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溶血活性,并对该方法中的孵育时间、兔红细胞终浓度、Triton X-100浓度进行优化,同时验证方法重复性。对mAT特异性血清抗体进行体外功能性评价,绘制AT溶血曲线,计算AT溶血率50%时的浓度,检测血清半数中和抗体滴度。结果AT溶血活性最适检测条件为:孵育时间90 min,兔红细胞终浓度为2%(V/V),Triton X-100浓度为0.25%。此条件下,分别加入mAT和含mAT的多价抗原血清抗体,对AT溶血活性均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AT溶血率50%时浓度为1.75 μg/ml,变异系数3.75%。mAT和含mAT的多价抗原血清抗体的半数中和抗体滴度初步结果均为1∶64。结论优化的AT溶血活性检测方法重复性良好,且检测时间较短,可用于特异性血清抗体体外功能性评价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杀白细胞素(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PVL)基因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描述侵袭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引起侵袭性感染的金葡菌分离株,并使用电子病历回顾性收集对应患儿临床资料;对分离株进行多基因座序列分型和葡萄球菌蛋白A分型,并检测pvl基因携带情况。此外,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所有分离株的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根据金葡菌分离株是否携带pvl分为pvl+和pvl-两组,使用成组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分离株药物敏感性。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到127例侵袭性金葡菌感染病例,pvl+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高于pvl-组(P=0.001、P=0.001、P=0.005)。pvl携带率为44.9%,在57例pvl+致病株中,64.9%(37/57)为MRSA感染。pvl-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高于pvl+分离株(70% vs. 49.12%,P=0.02)。结论在侵袭性金葡菌感染中,pvl与患儿炎症指标升高有关;临床分离株中pvl阳性率较高,且pvl-金葡菌多重耐药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使用达托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了我院2019-2022年使用达托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7例患者,评估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结果 达托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有效率为85.7%,治疗前后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手术部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是患者和外科医师无法逃避的问题,且近年来外科术后MRSA感染有逐年增多趋势,但关于MRSA感染预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已证实对外科术前患者实施筛查和去定植方案能有效减少手术部位的MRSA感染。现从MRSA的毒力、定植情况、术前筛查和去定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液感染(BSI)金黄色葡萄球菌(SA)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毒力基因及耐药性,以进一步了解血流感染患儿分离S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2021年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血流感染患者的53株SA,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法检测细菌药物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A的32种毒力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葡萄球菌蛋白A(spa)分型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株SA菌株中,MRSA分离率达50.94%(27/53),ST398-t034-SCCmecⅤ(6/27,22.22%)和ST59-t437-SCCmecⅣ(4/27,14.81%)是MRSA分离株最常见的克隆型;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分离率达49.06%(26/53),以ST22-t309(3/26,11.54%)和ST7-t091/t1685(各2/26,7.69%)为流行分型。53株SA均携带≥6个毒力基因,33株菌株(62.26%)携带≥10个毒力基因,其中18株MSSA(69.23%)和15株MRSA(55.56%),pvl基因在MSSA的携带率高于MRSA(12/26,33.33%比6/27,22.22%;χ²=3.382,P=0.065),sasX仅在MRSA中检出(4/53,7.55%)。53株SA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8.11%、49.06%和41.51%,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MSSA。结论儿童血流感染MRSA分离率较高,ST398-t034和ST59-t437是其最常见的克隆型。儿童BSI-SA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毒力基因pvl在MSSA中的携带率高于MRSA,sasX仅在MRSA中检出。儿童BSI-SA的耐药现状及毒力基因特征应引起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 JE2 sfa和sbn基因敲除株并研究铁载体相关基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存的影响。方法以pIMAY质粒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IMAY-∆sfa、pIMAY-∆sbn,电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 JE2,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 JE2 ∆sfa、∆sbn及∆sfa∆sbn基因敲除株,并对基因敲除株进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通过构建含同源片段的重组质粒,成功敲除sfa基因、sbn基因及sfa和sbn基因,3种敲除株在缺铁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sfa基因和sbn基因敲除对铁限制环境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存有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对2020年8月21日和9月27日广州市2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进行肠毒素、肠毒素基因、耐药性、耐药基因情况以及分子分型分析。方法对2起食物中毒样本分离的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spa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ELISA检测菌株产肠毒素型别;PCR检测肠毒素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敏检测。选取21株代表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运用Snippy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起食物中毒的41株菌经MLST和spa基因分型方法分为ST6-t701和ST7-t091。耐药性分析显示,27株ST7-t091中有2株鉴定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其余25株ST7-t091为甲氧西林敏感金色葡萄球菌(MSSA),对7种抗菌药物耐药;14株ST6-t701菌株的耐药谱完全一致,对6种抗菌药物耐药。PCR结果显示,所有菌株都携带sea基因。全基因组分析显示,21株金葡菌具有相同毒力基因谱scn、sak、sea、hla、hld、hlgA、hlgB、hlgC、lukD,携带的scn-sak-sea属于人类免疫逃避基因簇D型,位于前噬菌体ϕSa3上。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源分析显示,2株MRSA ST7-t091高度同源,而12株MSSA ST7-t091和7株MSSA ST6-t701分别聚为一簇。结论2020年8月21日和9月27日广州市2起食物中毒事件分别为MRSA ST7-t091和MSSA ST7-t091混合感染以及MSSA ST6-t701感染引起,菌株耐药性较强且具有高致病力。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从收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中选出60例进行观察研究,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30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中给予万古霉素进行治疗,30例患者纳入到观察组中,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炎症指标上,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给予利奈唑胺联合万古霉素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炎症表现,且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总结一例新生儿脐炎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加强病情观察和脐部护理,有效控制感染;保证营养物质及水分的供给;警惕败血症、腹膜炎等的发生。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儿住院12天后康复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耐药、毒力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5-12月皮肤科住院患者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及鼻腔分泌物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疑似金葡菌菌落,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金葡菌毒力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sst-1、pvl、hla、clfA 4种毒力基因在不同来源金葡菌菌株中的相对表达量。对金葡菌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耐药率及毒力基因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曼-惠特尼U非参数检验。结果在210例住院患者中,共分离金葡菌85株,包括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54株(病例组),鼻腔部位31株(对照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5株金葡菌中14株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85株菌对青霉素耐药率[90.59%(77/85)]最高;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00%(51/85)、61.18%(52/85),未发现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PCR显示,病例组菌株pvl基因检出率(33.33%,18/54)高于对照组(12.90%,4/31,χ2 = 4.28,P = 0.038)。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对照组菌株clfA相对表达量[3.87(2.30,5.94)]高于病例组[1.63(0.95,2.62),P = 0.007]。85株金葡菌分型共得到17个ST型别,其中主要优势型别为ST398-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20/71)和ST22-MRSA(9/14)。ST22-MRSA菌株毒力基因pvl检出率(14/14)明显高于非ST22型MRSA(0,P < 0.001)。结论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分离的金葡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这些抗生素不应作为临床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皮肤金葡菌感染性疾病发病可能与毒力基因pvl有关;金葡菌鼻腔定植可能与clfA基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氨酸激酶AgrC在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21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收集皮肤组织和体液标本,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不同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的生物膜形成情况;利用SYTO9和PI荧光染料分析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通过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grC基因及其调控基因agrA、icaA和icaR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验证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与AgrC蛋白受体的结合作用;数据采用x¯±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方差分析,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0.5 mg/L。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在1/4倍最低抑菌浓度即可开始出现显著作用[ATCC 43 300(t=7.42,P=0.002)、临床菌株SA1(t=5.42,P=0.005)、SA2(t=6.38,P=0.002)、SA3(t=4.8,P=0.009)、SA4(t=7.06,P=0.002)和SA5(t=4.36,P=0.00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可明显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增加生物膜的形成量并使生物膜显著聚集成三维立体结构。逆转录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对agrC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但使agrA(t=4.42,P=0.003)和icaR(t=4.49,P=0.007)表达水平下降[(0.61±0.24)和(0.56±0.12)],icaA表达水平升高[1.51±0.19(t=5.24,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温滴定量热法分析发现,环丙沙星与AgrC蛋白受体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可能通过结合AgrC蛋白受体,影响下游agrA、icaA和icaR基因表达水平,从而促进生物膜形成,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患儿观察,总结出护理的各种方法。方法:53个案例中,男性患者占有25人,女性患者占有28人,他们的年龄分别为4个月到6岁,平均年龄为3.5岁。在这些人群中,1岁以下的婴儿有2人,1岁至3岁的婴儿有30人,3岁以上的儿童有21人。结果:在这53个患儿中,有47名患儿已经成功治愈出院,有6名患儿已经好转出院,在出院7天之内进行了复诊,最后全部达到了康复状态,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状,皮肤愈合状况非常良好。结论:在进行护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患儿个体状况有针对性进行处理,同时应当让家属和医护人员一起做好患儿病情观察,对于病情发展进行控制,以便更好的缩短患者在医院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果,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感染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沈河院区所有临床科室住院治疗的42例MRS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选取自检验科),男33例,女9例,年龄(53±19)岁,年龄范围为16~96岁。根据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的情况,将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正常出院的患者为预后好转组,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病死或放弃治疗要求出院的患者为非好转组。将全部待研究因素纳入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预后好转组与非好转组性别、年龄、使用抗生素时长、手术、机械通气、免疫抑制、颅脑疾病或损伤、肺部基础疾病、肾功能不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长、抗生素应用种类、入住ICU、留置尿管、患有心脏疾病及高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时长、抗生素种类、心脏疾病以及高血糖与不同预后情况间存在显著关联,提示其可能是导致患者MRSE血流感染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心脏疾病及高血糖与患者MRSE血流感染预后间存在显著关联,提示可能是导致MRSE血流感染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疾病史以及高血糖可能是影响MRSE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1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要点。方法 做好患儿的疾病护理,全面细致的皮肤护理、病情观察、预防交叉感染、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患儿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好转出院。结论 精心细致的护理能减轻患儿的不适感,促进患儿康复,减轻家属的焦虑,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