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骨固定器在固定胸骨正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讨胸骨固定器在预防胸骨正中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38例胸骨正中患者行胸骨固定器内固定胸骨。结果38例患者无一发生术口感染、胸骨裂开、纵膈感染,均一期愈合。结论胸骨固定器固定胸骨正中操作简便,缩短手术关胸时间,固定牢靠,减少术后引流及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切口感染、胸骨裂开、纵膈感染概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胸骨正中切口 胸骨固定器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骨裂开的原因,更好地预防其发生,以及应用钛板内固定,增强胸骨稳定性,提高手术后胸骨正中裂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33例心胸外科术后胸骨正中裂开病例应用钛板内固定进行分析。结果应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骨切口裂开33例,无一例发生钛板感染需再次手术取出,无一例因胸骨再次裂开而需第三次手术。结论应用钛板内固定可以加强胸骨稳定性,提高胸骨正中裂开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胸骨正中切口 胸骨裂开 钛板
  • 简介:目的探讨右胸外侧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3月期间,常见先心病患者行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97例,与同期行正中进行同类先心病手术129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对比研究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液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鸡胸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均无住院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平均总胸腔引流量分别为(223.9±127.1)ml,(379.4±203.9)ml;辅助呼吸时间分别为(248.5±74.4)min,(293.1±1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7±1.2)d,(9.4±0.86)d;鸡胸发生率分别为0%,2.3%(3/129);右胸组均低于正中组(P〈0.05)。结论右胸外侧小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部分心内直视手术,与正中手术相比,明显缩短术后气管插管及住院时间,切口隐蔽,美观效果好。

  • 标签: 心内直视手术 右胸外侧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先天性心脏病 住院时间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骨切口手术治疗双侧肺尖部大泡破裂并气胸的疗效。方法经胸骨正中一期手术切除双侧肺尖部大泡,术后经8~1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30例病例临床症状消失,胸部透视及胸部CT扫描无气胸及肺大泡征象,复查肺功能正常。结论通过对国内外双侧肺尖部大泡破裂所致双侧气胸的治疗研究表明,与传统后外侧切口、腋下切小切口、VATS同期开胸对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手术方法简单,不影响呼吸功能,对患者创伤小,愈合好,痛苦小,在基层医院无胸腔镜的条件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胸骨正中切口 手术 双侧肺尖部肺大泡 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中应用经右腋下小切口胸骨正中手术治疗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择2021.1~2024.2在我院救治的8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展开探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3人。对照组采取胸骨正中手术,观察组采用经右腋下小切口,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出血情况和胸腔引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而在手术结束术后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患者最终的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实施经右腋下小切口的治疗措施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手术切口较小,而且手术中的出血量和胸腔引流量也比较少,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比较短,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心衰康复期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脏外科术后正中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针对100名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进行研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切口感染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切口感染防治效果。结果:研究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正中切口感染 综合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外科胸部正中异物反应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心脏外科胸部切口异物反应导致切口愈合不良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4例包括冠脉搭桥手术4例,瓣膜置换手术5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例。丝线异物反应7例,同时合并骨蜡异物反应4例,切口全裂开2例,钢丝断裂1例,钢丝残端翘起导致切口不愈合1例。结论改用可吸收缝线、提高缝合技术,术中彻底止血,减少骨蜡使用,防止感染,是预防切口异物反应的关键。术中细致、正确处理可有效防止切口异物反应。

  • 标签: 心外科胸部切口 切口异物反应 治疗与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部正中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共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直肌切口手术的方式,治疗组患者采用腹部正切口方法进行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耗时(146.9±22.8)min、术中出血量(108.4±44.3)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9.7±32.9)min、(168.2±61.9)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肠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部正中比采用腹直肌切口安全性更高,在临床上普及使用。

  • 标签: 腹部正中切口 腹直肌切口 胃肠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胃肠手术治疗中应用腹部正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近一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收治起止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按照手术位置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手术部位为腹直肌切口,观察组手术部位为腹部正中,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差异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分别为(169.62±4.36)mL、(91.68±3.52)min、(9.02±1.13)cm、(125.47±3.74)mL、(86.37±2.69)min、(7.13±1.24)cm,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21%、5.13%(其中,对照组感染共4例、裂开2例、血肿5例,观察组感染共1例、裂开0例、血肿1例),对比结果为P<0.05,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临时医生给予胃肠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时可优先考虑于腹部正中,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切口长度较小,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 标签: 腹部正中切口 胃肠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正中孤立中切牙是一种罕见的牙齿发育异常,可发生于上颌和(或)下颌、乳牙列和(或)恒牙列。本文报道2例正中孤立中切牙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治疗过程,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结直肠手术下腹正中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技术应用的切口愈合能力差异。方法回顾性比较1998-2000年和2007-2008年间两组各65例患者,分析丝线分层缝合关腹和可吸收双股缝线全层关腹组的数据源,比较两种材料和方法条件下切口愈合率和并发症。结果全层缝合组手术耗时明显比分层缝合少(6.31±0.58minvs9.58±0.95min)。切口一期愈合和甲级愈合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脂肪液化(3.07%vs15.38%)、切口感染(3.07%vs9.24%)和切口裂开(1.54%vs13.85%)等近期并发症和慢性窦道(1.54%vs7.69%)等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全层缝合组无切口疝发生,分层缝合组2例切口疝,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层连续缝合技术较之分层缝合对预防结直肠手术下腹正中感染和裂开等效果显著,“宽对合”是防止术后切口急性和后期并发症的关键技术。

  • 标签: 结肠直肠肿瘤 缝合技术 可吸收缝线 腹部切口 缝线/切口长度比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腹正中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69例经下腹正中在腹膜前间隙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手术配合。结果269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经下腹正中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充分的术前访视及评估、完善的环境和物品准备、默契的手术配合、严格的无菌技术、关键时刻严谨的清点、术后安全的转运及规范的交接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腹股沟 腹膜 下腹正中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骨正中一期矫治主动脉弓病变,包括主动脉缩窄(CoA)/主动脉中断(IAA)及合并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手术治疗CoA/主动脉中断(IAA)及合并畸形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6d~8岁,其中小于1岁33例,小于3月龄28例;体重2.2~23kg。有症状的婴儿型33例,无症状的儿童型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aussing-Being畸形及主动脉瓣下狭窄等心内畸形。36例均经胸骨正中,其中33例为端侧吻合+前壁扩大补片术一期矫治CoA/主动脉中断(IAA)及合并畸形,3例为端端吻合前壁扩大补片。结果手术死亡2例,其中一例为C型IAA,1例为Tausing-Being畸形合并B型IAA,术中死于低心排。33例随访2—36个月恢复良好,2例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其余无再缩窄发生。结论经胸骨正中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畸形效果良好;不论扩展端端吻合还是端侧吻合前壁补片扩大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

  • 标签: 主动脉弓病变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旁正中疝使用单层与双层网片修补的临床效果及各自优缺点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例腹壁旁正中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开腹手术方式单层和双层网片修补方法,比较术后效果。结果腹壁旁正中疝使用单层与双层网片修补无明显差异性,术后基础疾病的治疗,切口感染因素的控制及术后切口的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腹壁切口疝 网片 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不同外科方法治疗胸部正中心脏瓣膜手术后伤口不愈的效果。方法择取在我院行胸部正中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伤口不愈的58例病人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这些病人列入实验组(30例)、参照组(28例),参照组应用常规外科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双侧胸大肌肌皮瓣边缘松解平移术进行治疗,评比两组治疗效果、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及再次手术率等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病人的治疗情况相较,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显效率更高,引流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缩短(P<0.05)。结论采用双侧胸大肌肌皮瓣边缘松解平移术对胸部正中心脏瓣膜手术后伤口不愈的病人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且有助于缩短伤口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

  • 标签: 胸部正中切口心脏瓣膜手术 术后伤口不愈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心脏术后胸部正中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心脏术后胸部正中愈合不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引流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多侧孔引流,实验组行负压封闭引流,对比切口愈合情况及经济指标。结果:实验组切口愈合率(X2=8.5241,P=0.0000)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换药次数(t=8.5412,P=0.0000)、总住院时间(t=14.2521,P=0.0000)、因切口住院费用(t=22.5241,P=0.0000)等经济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促进患者切口的快速愈合,减少患者的治疗经济费用,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心脏手术 切口愈合不良 经济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正中两层缝合法和传统的切口四层缝合法的区别。方法通过对照试验将100例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两种方法的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恢复的情况。结果通过对这两种缝合方法进行缝合的患者的术后调查,采用两层缝合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液化、红肿、切口感染等病症为0例,采用四层缝合方法的患者切口出现液化、红肿、切口感染等病症为5例,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的正中,采用两层缝合比采用传统的四层缝合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所以具备了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腹部正中切口 两层缝合 四层缝合 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