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AO分型 B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疗效分析。 方法 选取 2012年 9月 -2014年 2月本科收治的 49例桡骨远端骨折,全部均为闭合性骨折,经复位后,用 X射线评估两组复位评分,以 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 小夹板组复位优良率 60%,内固定组复位优良率 58.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夹板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 56%;内固定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 54.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特定的桡骨远端骨折( AO分型 B型)在治疗上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无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AO分型的浮膝损伤数字化分型体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20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100例成年浮膝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7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3.7岁;左膝54例(54.0%)、右膝43例(43.0%)、双膝3例(3.0%)。新的数字化分型按照AO分型将股骨及胫骨各分成三部分,按照部位组合后共重新编排成六种分型。通过应用该分型对所纳入病例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以总结该分型在浮膝损伤中的使用范围及分型分布规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Ⅰ~Ⅵ型损伤比例分别为Ⅰ型42.7%(44/103)、Ⅱ型18.4%(19/103)、Ⅲ型9.7%(10/103)、Ⅳ型10.7%(11/103)、Ⅴ型11.7%(12/103)、Ⅵ型6.8%(7/103)。不同损伤分型患者在性别(χ2=6.068,P>0.05)、受伤侧别(χ2=0.658,P>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AO分型的浮膝损伤数字化分型体系能够对大部分浮膝损伤以及合并开放伤病例进行分类,能有效地为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更有利于评估预后及学术交流。
简介:[摘要 ]: 目的:上海东方医院关节与骨病专科袁锋 胫骨近端关节内 C型骨折为复杂类型的关节周围骨折 ,其最佳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方法:探讨胫骨近端 C型骨折 (Muller-AO分类 )新分型新分类指导临床的方法 ,以选择合适的植入物及内固定方法 ,提高治疗水平。 结果:治疗方法根据不同骨折类型而选择 ,要做到良好复位 ,坚强内固定 ,在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的植入物内固定方法选择上 ,采用 Liss锁定钢板能给骨折端提供最大的稳定性 ,骨折发生轴向和侧向偏差的概率最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最低 ,是最佳选择。 结论:胫骨近端C型骨折 (Muller-AO分类 )进行新的分型新的分类,根据得出不同分值更好地指导临床,更好地治疗胫骨近端 C型骨折。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AO分型中的A2和A3型骨折选用smith&nephew公司提供的股骨近端重建钉进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15例病例,均为AO分型中的A2和A3型骨折,均手术采用(smith&nephew公司)提供股骨近端重建钉内固定,平均随访14个月,术后进行Harris评分。结果依据Harris评分,除1例未作评分,14例平均83.2分,良3例,较好7例,好4例。所有病例中无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畸形、无髓内钉断裂。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重建钉技术治疗AO分型中的A2和A3型骨折,出血少,创伤少,固定坚强,早期活动,结果令人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伤椎螺钉的3种空间位置对A型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156例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伤椎螺钉的空间位置分为3组:A组55例,位于椎弓根纵轴平分线和上终板之间的椎体区域;B组52例,位于椎弓根纵轴平分线和椎弓根下切迹顶点水平线之间的椎体区域;C组49例,位于椎弓根下切迹顶点水平线和下终板之间的椎体区域。比较3组患者间以及同一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中间、后缘高度、Beck指数及伤椎成角。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中间高度、Beck指数均高于术前,伤椎成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指标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周椎体后缘高度高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伤椎前缘、中间高度、Beck指数高于C组,伤椎成角小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指标A、B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平行和接近上终板,位于和椎弓根纵轴相对应的椎体的中上部分,会有利于术中椎体复位,并且有利于维持术后椎体高度和减少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OTA/AO分型的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特点,并结合现有理论和"杠杆-支点重建"理论对不同分型并发症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2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64例;年龄21~89岁[61(52,72)岁]。OTA/AO分型B1.1型5例,B1.2型18例,B1.3型16例,B2.1型44例,B2.2型5例,B2.3型12例,B3型13例。均采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螺钉退出、螺钉切出等并发症情况。根据"杠杆-支点重建"理论,从骨折支点位置、螺钉所受重力(F1)、压力侧力臂(L1)、股骨提供的阻力(F2)与阻力侧力臂(L2)变化分析不同分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77.5个月[8.2(3.6,16.6)个月]。共发生并发症24例,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例,骨折不愈合3例,螺钉退出12例,螺钉切出2例。B1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15%(6/39),B2型为2%(1/61),B3型为0%,B1型显著高于B2型(P<0.05)。B1型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为3%(1/39),B2型为3%(2/61),B3型为0%(P>0.05)。B1型的螺钉退出发生率为3%(1/39),B2型为2%(1/61),B3型为0%。B2.3型和B3型的螺钉退出发生率显著高于B1型(P<0.05),并且均有高于B2.1/2.2型的趋势,但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3型和B3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型的螺钉切出发生率为3%(1/39),B2型为2%(1/61),B3型为0%。B1型和B2型的螺钉切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杠杆-支点重建"理论,B1型、B2型和B3型骨折病理性支点的外移程度逐渐增加,使得L1长度增加与L2长度减少,三种分型的L1长度分别为(2.2±0.5)cm、(2.8±0.4)cm与(4.7±0.5)cm(P<0.01),L2长度分别为(5.1±0.5)cm、(4.7±0.5)cm与(3.6±0.4)cm(P<0.01)。因此F1于B1型、B2型和B3型中递增。结论内固定术后B1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显著高于B2型,螺钉退出发生率显著低于B3型。利用"杠杆-支点重建"理论,可以从机制层面加深对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发生原因的理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的髌骨AO分型34-C型横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0例为对象,根据内固定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0例,用克氏针内固定术)和观察组(n=30例,用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可提高髌骨AO分型34-C型横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对身体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异体植骨术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患者中,抽取12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3组,每组各40例,A组接受自体髂骨植骨治疗,B组接受异体骨植骨治疗,C组接受未植骨治疗,观察各组治疗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C组与A组、B组跟骨宽度,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跟骨高度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Gissane角、Bolher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组间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结论临床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症状,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可促进Bolher角和跟骨高度恢复,但异体植骨可控风险性较小,且痛苦小,创伤性,建议临床可将此方式列入到首选行列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异体植骨术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患者中,抽取36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3组,每组各12例,A组接受自体髂骨植骨治疗,B组接受异体骨植骨治疗,C组接受未植骨治疗,观察各组治疗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C组与A组、B组跟骨宽度,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患者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中出血量,A组(133.4±5.2)ml高于B组(97.8±4.7)ml、(95.6±5.7)ml,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症状,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此方式可促进Bolher角和跟骨高度恢复,但异体植骨可控风险性较小,且痛苦小,创伤性,而自体植骨方式,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高,因此,临床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股骨头粗隆间骨折(AO分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4例,接受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14/16),明显高于对照组43.75%(7/16),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方法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做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与免疫学分型的相互关系,分析并确立免疫分型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依据FAB分型初诊的72例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FCM)的免疫分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在40例经FAB分型诊断为AML的病例中,有38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与免疫表型相符合。2.28例FAB分型诊断为ALL的病例中,通过免疫表型的分析检测可明确的区分为T-ALL(9例)和B-ALL(18例)以及T、B混合型ALL(1例)。结论比较FAB与免疫学分型,在AML中白血病抗原表达的专一性不如ALL强,不如细胞学直观、分型仔细;在ALL中,免疫学分型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